A股的牛市很大。踏空的朋友開始慌了,現在還能追漲嗎? 咱們先看一個故事,發生在2019~2021年的牛市: 某股票論壇有一名叫「寒月霖楓」的散戶。2019年6月,他拿出大部分積蓄100多萬,買入了長春高新,買入價在153元。 彼時的長春高新股價一路順風順水。到2020年2月,漲到240元,寒月把股票賣了,賺了70多萬,相當于他好幾年的工資。他感覺自己就是股神,做什么都很有干勁! 時間很快來到2020年5月,長春高新繼續勢如破竹,股價突破了300元,這時寒月很惱,覺得自己賣飛了,于是在315元的位置又買回來一百多萬。 那時的寒月非常勤奮好學。平時除了上班,就是學習投資,經常閱讀《價值》等書。他自稱是一名標準的價值投資者。 而牛市沒有停歇,時間來到2021年2月,長春高新的股價已經飆升到了480元。故事的主角寒月選擇清倉賣出,又帶來了60萬的收益。春風得意之下,還從股市提了二十來萬買了輛車犒賞自己 如果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那么一切都很完美。 可惜故事沒有停留,仍然在繼續。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2021年5月15日。這天長春高新股價創歷史新高,來到了522.2元。寒月發帖表示,非常后悔自己沒有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尤其是當時媒體熱炒一位老太太忘記了持倉,持有長春高新整整13年,5萬變500萬的故事。對他觸動很大。 于是寒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拿出了自己所有的280萬外加融資,一共648萬,滿倉進了長春高新。 可惜,這次運氣不在寒月這邊了。長春高新開啟了連續下跌模式,為了不被平倉,寒月不得不通過信用卡套現加了幾十萬進去,但21年8月26日長春高新股價跌破265元,寒月因為再也沒有資金補充,被強制平倉出局。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寒月就虧光了600多萬,全部身家一夜歸零,還倒欠銀行幾十萬。 當事人當年最后一條帖子如下,能看出字里行間的絕望和家庭的破碎。 現在很多新股民不知道長春高新,但當年可是明星牛股。我把寒月的操作標注在了長春高新的走勢圖里。 寒月前兩次買入長春高新,賺到了大錢。但這真是寒月的實力嗎?大概率不是。 寒月2019年第一次買入長春高新時,長春高新就已在過去4年翻了4倍,是名副其實的大牛股。 雖然寒月自述他是一名價值投資者。但他3次追漲時,長春高新的市盈率PE分別為45倍、65倍、60倍。 遍觀全球真正的投資大師,買入股票的市盈率PE很少有超過30倍的,平均在15~20倍左右。 因此,與其說寒月是研究透徹、看好買入,不如說是按耐不住,大膽追漲。 而牛市追漲就是很簡單。買了就能賺到錢,多買個幾次,每次都能賺到。仿佛自己有神之一手,仿佛自己真正看懂了股市的規律 巴菲特講過一個故事:1000只猴參加拋硬幣猜正反大賽,一共有10輪。 理論上會有1只猴子10輪全部猜中,但這只猴子難道就是猜硬幣大師嗎? 顯然不是,僅僅是這只猴子運氣特別好。 現在市場里很多人不過就是這樣的猴子。但卻把一時的運氣當做自己的實力,把一時的牛市當成永恒的未來。 而運氣總有用盡的那一天,牛市總有結束的那一刻。 因此追漲總會有失敗的那一次。而那一次往往因為信心倍增,倉位極高,帶來極為慘痛的教訓,會把之前的盈利全部吃干抹凈。 這里也引申出來一點,很多朋友說不知道止盈賣什么。 不用糾結。賣出你不懂的,之前瞎買的,但又憑運氣賺到錢的股票或基金。 以上是我想說的第一點。第二點在于,不要上杠桿,不要單吊個股。 如果寒月最后一次追漲沒有上杠桿,那么也不會被強制平倉。我也幫他算了下,一直持有到今天,他還有70萬左右的本金。 從2019年6月的100多萬起步,到今天的70萬。盡管依然很慘,但比傾家蕩產、家破人離要好多了。 如果2019年6月起,他就持有的不是個股,而是一定數量的股票。比如醫藥指數,或者寬基指數,那么結果如下: 2019年6月,滬深300ETF凈值平均為3.3,現在是4.6。6年時間上漲了40%。 當初買入100萬,期間什么都不用操作,什么都不用思考,安安心心地工作生活,持有至今會有140萬。 事實上,滬深300即將漲回2020年高位。而長春高新,比2020年高位還低70%。現在的業績也非常差。 說白了,指數可以長期上漲。寬基指數歷史上就沒有下跌超過3年的,而且每隔5~7年必有一次大牛市。 而個股就不一定了。可以漲得很好,但也可能完全漲不回去。 最后,回到當下。 你說牛市來了,但你的倉位不夠,達不到我的標準,怎么辦?能不能去追? 該買還是得買,該定投還是得定投。把控好倉位,問題不會太大。 但一定要記住,你現在賺到的錢,全憑運氣,全靠牛市。這不是你的個人能力,你要是有能力,2700點就該滿倉了 而后面牛市越大,你越要多一份謹慎,而不是多一份樂觀。 報下格指1.96,投資機會暫為B+,再漲會降到B-。(投資機會從好到差為S、A、B、C、D)。原創不易、干貨更難,還望大家多點贊、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 |
|
來自: 我愛看金匱傷寒 > 《★長春高新血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