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紀念特稿2|七律·懷念抗戰期間“新升隆”輪洪湖遇難烈士 文/圖 張衛平 大江鮮血染蒿蓬,多少英魂化彩虹。 日寇猙獰燃戰火,硝煙慘厲暗蒼穹。 中華團結驅強虜,壯士昂揚唱大風。 八十余年懷俊彥,巍峨當與泰山同。 ![]() 鄧穎超題詞“新升隆遇難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 【創作手記·以詩為史,銘刻悲壯】 前段時間,陪同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達一行,赴洪湖市對燕窩鎮“ 中華詩教標準化單位 ”建設工作進行評定。期間,在“新升隆”烈士陵園里,緬懷了革命英烈,參觀了鐫刻著革命豪情的紅色詩詞碑林。當時,心中始終縈繞著歷史的沉重與英烈的悲壯。于是,一首《七律·懷念抗戰期間“新升隆”輪洪湖遇難烈士》,便在內心深處醞釀。這首七律不僅是對一段抗戰往事的追憶,更是對25位殉難烈士的深切緬懷。 ![]()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前夕,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和《新華日報》社最后一批人員,共百余人乘“新升隆”輪船西撤重慶。次日,輪船航行至洪湖燕子窩江面時,遭日機瘋狂轟炸掃射,25位烈士不幸遇難。詩中的“大江鮮血染蒿蓬”,正是對這一慘烈場景的意象呈現。江流被烈士的鮮血染紅,蒿蓬之間彌漫著悲壯的氣息。 “日寇猙獰燃戰火,硝煙慘厲暗蒼穹”,直接描繪了敵機肆虐的場面。歷史記載顯示,當時四架日機對著輪船俯沖投彈,燃燒彈擊中前艙,濃煙滾滾,船體在烈火中緩緩下沉。這些細節,讓我仿佛看到那個硝煙彌漫的午后,天空被戰火遮蔽的慘狀。 “中華團結驅強虜,壯士昂揚唱大風”之句,則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精神。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幸存者們仍在李克農、潘梓年的帶領下繼續西行,最終抵達重慶,堅持出版《新華日報》。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在危難中崛起的力量源泉。 “八十余年懷俊彥,巍峨當與泰山同。”表達了對烈士們的永恒懷念。如今,洪湖市燕窩鎮建立了烈士公墓和紀念碑,鄧穎超親筆題詞“新升隆遇難烈士永垂不朽”。他們的精神如山岳般永恒,與泰山同重。 ![]() “新升隆”烈士陵園修建時,本人應邀撰寫的楹聯,鐫刻在紀念園詩詞碑林上: 憶當年血火,倭寇炸舟,江水悲聲抒憤慨; 享今日和平,文泉奮志,湖鄉勝景慰英雄。 我希望,通過這首詩,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勿忘國恥,銘記那些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文化戰士和抗日志士。他們的犧牲,永遠值得我們緬懷和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