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必讀:(點擊以下藍色字,直接進入文章鏈接) 做交易的人里,十個有八個栽在加倉上。 明明一開始小倉位還能賺點,一加倉就開始虧,最后利潤吐光還被套,有人覺得是運氣差,有人怪系統不準,其實都沒說到根上——問題出在搞反了“加倉”和“趨勢”的關系。 很多人總想著用自己的“系統規則”去加倉,覺得按流程走就不會錯,可市場從來不會順著你的系統走,你硬要跟趨勢對著干,不虧才怪。 先把最關鍵的邏輯說透:加倉不是“你想加就加”,而是“趨勢讓你加才能加”。 很多人做反了,把自己的系統當成了加倉的依據,覺得只要系統發出信號,不管市場趨勢怎么樣,加倉都沒問題。 比如有人定了“跌破5日均線就加倉”的規則,不管當前大趨勢是漲是跌,只要價格碰到這條線,立馬加倉。 可市場的邏輯從來不是“你的均線在哪里,我就該往哪走”,它有自己的趨勢方向,可能是長期下跌,也可能是震蕩橫盤,你不管這些,只按自己的系統硬加,就像閉著眼睛過馬路,早晚要出事。 為什么按系統硬加倉容易失敗?核心在于“系統規律”和“市場規律”不是一回事。 你做的系統,是基于過去的行情總結出來的,比如過去十年里,某類信號出現后上漲概率有80%,但這并不代表未來每次出現這個信號,市場都會按同樣的方式走。 市場是活的,會受政策、資金、情緒等無數變量影響,今天的趨勢和昨天的趨勢可能完全不同。 你拿著固定的系統去套變化的市場,就像用去年的地圖找今年的路,路早就變了,你還按老路線走,怎么可能不迷路? 真正的加倉,邏輯應該是“趨勢在前,加倉在后”。先有明確的趨勢,再順著趨勢加倉,而不是反過來“先加倉,盼趨勢”。 很多人總覺得“我先加倉,等趨勢來了就能賺更多”,這完全是一廂情愿。 就像你在沒有風的時候,先把風箏放上天,盼著風趕緊來把風箏吹起來,結果大概率是風箏直接掉下來。 趨勢也是一樣,它不會因為你加了倉就出現,只有當趨勢已經形成、已經開始走的時候,你加倉才能搭上車,跟著趨勢賺錢。 那怎么判斷“趨勢已經開始走了”?不用看復雜的指標,核心看“交易策略試錯一致性下的趨勢”。 不少用節奏博弈論系統的朋友,一到加倉就犯迷糊:要么盯著一個周期死等,覺得必須把日線、小時線都研究透才敢動;要么死守“回調加倉”的規矩,明明趨勢都走起來了,還在等回調,結果錯過機會。 其實按節奏博弈論系統加倉,核心邏輯特別簡單:不用追求每個周期都看對,也不用死等回調信號,只要某個周期出了趨勢機會,就用這個周期的策略去試錯,多個周期的利潤自然會跟著趨勢跑出來。 先掰扯清楚第一個關鍵點:節奏博弈論里的“加倉”,從來不是“全周期精準把控”。 很多人理解錯了,覺得得把日線的趨勢、4小時的拐點、1小時的信號全抓在手里,加倉才穩。 但實際交易里,趨勢是“發散式”的——一段強勢上漲行情里,不會只有一個周期有機會,而是日線、4小時、1小時、30分鐘這些周期,會陸續出現符合系統的趨勢信號。 你不用等著所有周期的信號湊齊,也不用糾結“這個周期沒看準怎么辦”,只要看到某個周期出信號了,就按這個周期的策略進場試錯,其他周期的機會等信號出來再抓就行。 比如一段上漲趨勢里,日線先出了趨勢信號,你就按日線策略建倉; 等日線的單子開始盈利,如果4小時單獨又出了趨勢信號,你再按4小時策略做單; 接著1小時單獨的、30分鐘陸續出信號,你就跟著每個周期的信號,一次次試錯加倉。 ![]() 如上圖,我這個小賬戶的黃金,前面700塊20萬的賬戶昨天晚上又通過加倉,5天賺1225235美金,合計4個交易日賺857745人民幣,盈虧比初始止損的1225倍。 而我交易的整個過程里,你不用管“是不是每個周期都完美踩中節奏”,只要每個周期的信號出現時,你及時跟進,你用利潤奔騰,趨勢自然會把每個周期的利潤都帶起來。 如下圖黃金。 我做的2日圖,4小時趨勢,2小時趨勢,每個周期的策略用利潤奔騰的持倉,最后趨勢都走了起來,但注意,這里的策略都是單獨的利潤奔騰的。 這就像趕集市,不用等著所有攤位都擺好才去,哪個攤位先開門,你就先去逛哪個,最后所有攤位逛下來,自然能買到想買的東西。 ![]() 就像紅色箭頭處我進的1小時機會,就沒有奔騰起來,所以我出場了。 ![]() 所以,加倉還有一個核心就是,你加倉的成功與否,與市場本身趨勢強度有關系,趨勢強度強,各個周期的利潤奔騰就很容易帶飛,像上面這個黃金,一小時就是利潤奔騰失敗了,其它周期奔騰起來了。 再說說最容易踩的坑:按“系統回調規則”硬加倉。 很多人用自己的系統加倉,會把“回調加倉”當成鐵律,覺得系統里寫了“回調到某條均線加倉”“回調到某個支撐位加倉”,還有的是必須滿足種種周期共振趨勢信號,就必須等這個條件滿足才動手。 可實際情況是,強勢趨勢里,回調往往特別淺,甚至不回調直接漲; 要是等不到你想要的回調幅度,要么錯過加倉機會,要么等回調真來了,趨勢已經開始走弱,加完倉反而被套。 節奏博弈論里的“加倉”,本質是“追著趨勢信號走”,不是“等著回調信號來”。系統的核心是“博弈節奏”,而趨勢的節奏里,最關鍵的是“每個周期的趨勢信號”,不是“固定的回調點位”。 比如一段上漲趨勢,4小時周期沒出回調信號,但出了“突破前高”的趨勢信號,這時候按系統規則,就該順著這個趨勢信號加倉,而不是死等回調。 要是非要等回調,就像別人都在往前跑,你卻站在原地等“休息信號”,等你想跑的時候,早就跟不上隊伍了。 為什么說“做好每個周期的策略,讓趨勢帶飛”才是對的? 因為節奏博弈論的核心邏輯,是“順應每個周期的趨勢節奏”,而不是“用固定規則框住趨勢”。 每個周期都有自己的運行節奏: 日線的節奏慢,趨勢持續時間長; 4小時、1小時的節奏快,趨勢波動更頻繁; 30分鐘的節奏更快,信號出現也更密集。 當大趨勢形成時,這些周期的節奏會“同頻共振”——都往同一方向走。 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跟緊每個周期的節奏”: 日線出信號,就按日線策略持倉賺錢; 4小時出信號,就按4小時策略持倉賺錢; 1小時、30分鐘出信號,就按對應策略持倉賺錢。 每個周期的策略都是獨立的,但趨勢會把這些獨立的利潤串起來,最后形成“利潤奔騰”的效果。 就像一場接力賽,每個周期都是一棒選手,你不用管選手之間怎么交接,只要每個選手跑的時候你跟上,最后整個隊伍的成績自然會好。 反過來,要是你不跟周期信號,非要按固定規則加倉,比如不管哪個周期,都等回調到5日均線再加,就會打亂節奏。 比如30分鐘周期的趨勢節奏快,回調可能只到10日均線就繼續漲,你死等5日均線,就會錯過30分鐘的加倉機會; 而日線周期的趨勢節奏慢,回調可能會跌破5日均線,你按5日均線加倉,就會加在高位。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按回調規則加倉”容易錯——規則是死的,每個周期的節奏是活的,用死規則套活節奏,肯定會出問題。 還有人會問:“每個周期都試錯加倉,會不會分散精力,最后哪個都沒做好?” 其實不會,因為節奏博弈論的系統里,每個周期的策略是“標準化”的。 比如日線的趨勢信號判斷標準、4小時的信號判斷標準、1小時的信號判斷標準,都是系統里定好的,你不用重新研究每個周期的邏輯,只要看到信號符合標準,就按對應周期的策略執行。 就像工廠流水線,每個工位的操作流程都是固定的,你不用管其他工位怎么做,只要做好自己工位的事,最后產品自然能合格。 總結一下,節奏博弈論系統的加倉邏輯,其實就三句話: 第一,別追求全周期把控,單個周期出趨勢信號就試錯; 第二,別死等回調規則,跟著周期信號走比等規則更靠譜; 第三,做好每個周期的獨立策略,讓利潤奔騰趨勢會把所有周期的利潤帶飛。 很多人用這個系統時,總想著“找到最優加倉點”,覺得必須精準踩中每個周期的拐點才算成功。 但實際上,節奏博弈論的核心是“博弈趨勢加倉節奏”,而不是“精準預測加倉拐點”。 趨勢的節奏里,每個周期的信號都是“機會窗口”,你只要在窗口打開時及時進場,不用管窗口是不是最大的,最后所有窗口的機會加起來,就是最大的利潤。 下次用這個系統加倉時,別再翻來覆去看回調點位,也別糾結哪個周期沒看準。 先看哪個周期出了趨勢信號,再按這個周期的策略試錯加倉; 等下一個周期出信號,再接著加。記住,節奏博弈論的加倉,不是“計劃出來的”,是“跟著周期信號走出來的”。 這樣加倉,既能穩健的在趨勢面前走不起來也能及時保住利潤止盈,又能在趨勢來臨,做各個周期的策略,讓趨勢把你的多個周期倉位帶飛,讓利潤自己奔騰。 最后你只需要記住:趨勢在前面帶,周期信號在中間引,你在后面跟,價格走強最后利潤自然會跟著跑起來。 通過這個例子,相信大家也知道,為啥有的人加倉會爆倉,因為他們用系統加倉,不是趨勢! 你認為呢?歡迎各位留言探討。 LLRhehehe(作者微信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