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寫文覺得自己自體性開始穩定了,外面的客體比如老公有什么事,也不會影響到我的情緒,哪怕七夕節一句祝福沒有,我做好飯菜,他沒有回家吃飯,自己開心吃完去散步,然后去練瑜伽。 周日,我計劃去高密看看莫老師的故居,開車需要一個多小時。 冰哥說他嗓子不舒服,鼻炎又犯了,不停流鼻涕,想在家休息一下。 好吧,咱也得善解人意,在家休息就休息吧。然后就步行去離家不遠的修腳店去按摩。 經過青島一個著名的小學,人山人海,把人行道都堵塞了。 一個家長舉著一年級十五遍的牌子。 不是生育率降低了嗎,2025年一年級居然還15個班級? 記得這個小學裝修完的暑假,一年級招收了21個班,不知道從哪里冒出這么多孩子? 以前拆遷戶聚集的浮山后房子成了香餑餑的學區房。 我認識的幾個住在李村、城陽、即墨的老鄉都跑到浮山后小區置辦了房子,說這邊小學好,初中更好。 想想如果我家有老二的話,今天的我也是混在一群年輕人當中送孩子開學,想到這里,情不自禁“哈哈哈”大笑起來。 心情很復雜,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感謝國家。 過馬路時,要走地鐵通道過去,冰哥每次走路都走在前面,而且步伐很快。 我呢,突然感覺喉嚨里涌起一股痰,就找路邊垃圾桶。 冰哥已從視線里消失,我急的又喊不出聲來,一個趔趄,腳崴了。 吐完痰,我馬上大喊了一聲。 拐進地鐵口的冰哥才回過神了,發現我落在他后面好幾步。 上次在中山路大鮑島坐地鐵也是這樣,他只顧自己在前面走,我一愣神再轉頭就找不到他。 身邊全是人,我就僵站在路邊,不知道往哪里走。 童年那種被遺忘的感覺又在身體里漫延開。 我說,“每次出來走路,要看著老婆是否跟在后面……” 冰哥說,你這是受害者心態,說好了往地鐵通道走呀…… 看見了吧,直男的思維就是生搬硬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明明是撒嬌,他聽成抱怨、指責。 好在我也不跟他計較,直接提出我的期望,說出我的感受。 “以后每次走路,我走在前面,你在我后面吧!這樣我心里很踏實,遇到什么事情,一掉頭就看見你在身邊……” 把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拋,冰哥又笑瞇瞇,“一出來就變成小嬰兒了,好好,我走在后面?!?/span> 下午收到了新買破壁機,我想趕緊試用一下。 冰哥清洗機器,我準備紅豆、花生、枸杞、紅棗。 用小天稱稱重時,又不知道如何去皮稱重了,一口一個“老公,這個怎么弄?老公,這個怎么弄” 一秒鐘,又開始迷戀那種退化到“嬰兒”的感覺。 被不斷覺察,刻意練習的腦神經回路又開始短路了。 只要老公在身邊,迷戀母親的那種依戀感覺又出來了。 可見,與母親之間的依戀關系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有多深遠。 冰哥說,看來50歲生日,不要送你什么珍珠項鏈、包包,我送你一輛嬰兒車吧,每次出去推著走…… 哈哈哈,推著50歲的“大巨嬰”走在大街上多有畫面感! 可惜,我不需要嬰兒車,需要的僅僅是老公在我旁邊,我需要他的時候,出現就好。 從那個遇事情喜歡作、鬧騰、抱怨、或指責的“小女孩”,我已經可以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訴求,同時還會進退自如地撒個嬌。 人到中年,心理軌跡的成長可以重塑自我的認知、行為,甚至大腦神經回路,整合破碎人格,讓自己活的更完整,更穩健,更清醒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