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引火歸元,很多人會立馬想到肉桂。 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經,可直補命門之火,并引虛火下行,通行氣血 但問題在于:肉桂性烈,若患者本質是陰虛陽浮,用肉桂可能助燥傷陰,反加重虛火。 你要知道,除了腎陽虛會虛陽浮越產生虛火外,腎陰虧虛也會導致虛火上炎。 腎陰虧虛,體內陰液不足,就好比鍋里燒的水少了,整個鍋就會沸騰,虛火就不受控制。就是中醫講的,“水淺不養龍,龍火離位上奔”。 腎火又名龍火,本應當潛藏在腎陰中,溫煦臟腑,但腎陰不足,龍火無法潛藏,就是犯上作亂,如果再碰上肝火上炎,兩股火交織在一起,匯成龍雷之火,足以燎原。 而這種虛火也不能用清熱來解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要滋補腎陰,引火下行。 那用什么方子呢?——引火湯(熟地、巴戟天、茯苓、麥冬、五味子) 熟地,滋腎水,養真陰,腎水足則虛火自降 巴戟天,溫補腎陽又不傷陰,與熟地搭配可陰中求陽。另外還引火歸元,相比肉桂,巴戟天更溫和,適合長期虛火上浮者,避免肉桂的燥烈 麥冬+五味子,潤肺斂火,一防虛火灼肺,二使浮火下歸腎中 茯苓,健脾滲濕,防熟地、麥冬滋膩胃 此方不僅針對的腎陰虧虛導致的虛火上炎,陽虛導致的虛陽浮越也可用 若虛火較重(如咽干、顴紅),可加玄參、天冬; 若兼脾虛濕盛(舌苔白膩),可加白術、山藥; 現代臨床常加牛膝(引火下行)、肉桂(1-3,反佐引火歸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