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承壓,飛鶴還能“飛”多高? 作者 | 張語格 編輯 | 趣解商業消費組 近日,“奶粉一哥”中國飛鶴(6186.HK)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上半年,中國飛鶴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下降9.36%;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6.66%。這是繼2023年后,飛鶴再一次陷入營收、凈利雙降的局面。 ![]() 圖源:財報截圖 飛鶴將此次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向消費者提供生育補貼、降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渠道庫存、政府補助減少、對全脂奶粉產品進行減值計提。 受出生率下降的影響,飛鶴近年營收增速放緩;作為“全球銷量連續領先”的奶粉龍頭,飛鶴接下來該如何破局? 01.飛鶴業績承壓從2001年確立“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奶粉”的定位之后,飛鶴就一直在嬰幼兒奶粉領域深耕,直到2024年,嬰配粉產品的收入貢獻了飛鶴總營收的9成以上。 這讓飛鶴在新生兒銳減的大環境下顯得有些被動。2022年飛鶴出現營收、凈利雙降后,業績一直在上下波動,2023年至2025上半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7.9%、6.2%、-9.4%。 《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版》顯示,2010年至2020年,中國的育齡婦女人數減少了5749萬人;如果生育率沒有顯著提升,預計中國的每年新出生人口將很快降到900萬以下。這意味著,飛鶴在短時間內都無法擺脫需求端的結構性萎縮。 不過,雖然喝奶粉的受眾少了,但舍得在奶粉上花錢的人還在增加。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消費者對嬰幼兒奶粉的價格接受度有所提升,200元/罐及以上的占比均高于2023年,超6成消費者傾向于選擇中高端價位的產品;其中,選擇200-299元/罐的消費者占比達41.2%,選擇300-399元/罐的消費者占比20.1%。 ![]() 圖源:艾媒咨詢截圖 高端奶粉產品,一度是飛鶴業績的希望。飛鶴的超高端系列主要是“星飛帆卓睿”系列,卓睿應用了飛鶴最新母乳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生產工藝,自2022年推出后銷量增長迅速,到2024年已經成為飛鶴第一大單品。2024年飛鶴的星飛帆經典系列等高端產品和普通產品收入,都出現了同比下滑,而星飛帆卓睿銷售額達到66.8億元,同比大漲62.1%,撐起了整個嬰配粉業務的增勢。 “天貓”平臺顯示,星飛帆卓睿不同段數的單價都在300元(758g)以上,但在今年上半年,星飛帆卓睿被飛鶴作為主要生育補貼產品發放,嚴重影響了這一大單品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奶粉領取過程中,有孕媽表示,線下有門店在引導注冊領取過程中步驟繁瑣,導致沒有拿到全部補貼的奶粉。 ![]() 圖源:小紅書截圖 還有不少網友提到,國家公布育兒補貼后多家國內外嬰幼兒奶粉品牌產品價格出現30元-50元/罐的上漲,網友紛紛質疑是奶粉品牌借機漲價。不過,伊利、飛鶴、貝因美等多家乳業對媒體明確表示,相關漲價傳言不實。 此外,“趣解商業”觀察到,由于補貼產品采用直郵形式直接觸達消費者,部分產品流入二手市場,對原有的價格體系造成了沖擊。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這次補貼計劃讓不少的下游零售商鉆了空子,這種現象在下半年應該會逐漸減少。 為了擺脫對嬰配粉的依賴,飛鶴也在尋找新的增長曲線,發力布局成人奶粉、蛋白營養粉等市場。 今年上半年飛鶴推出了首款AI功能營養品“飛鶴愛本蛋白營養粉”,和年輕健身人群吃的蛋白粉不同,飛鶴這款蛋白粉主要面向關注健康、想提高免疫力的中老年人。除此之外,愛本系列還有面向成年人的功能奶粉。 ![]() 圖源:小紅書截圖 “觀研報告網”數據顯示,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國內蛋白粉市場規模穩健增長,達到104億元,同比增長5.7%,且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等群體的消費占比逐漸上升。 宋亮認為,隨著銀發經濟到來,中老年功能營養將會是飛鶴下一次全面發力和提升的一個重點。宋亮還談到,奶粉行業如今仍然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飛鶴接下來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主要產能和公司投入都在嬰幼兒領域,對成人領域的投入仍有不足。 02.“一哥”地位難保?飛鶴在財報中表示,“為貫徹鮮萃活性營養戰略,保持貨架產品的新鮮度及健康度,本集團降低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渠道庫存”。上半年,飛鶴減少了對經銷商的發貨量,當期銷售收入也因此下降。 庫存優化影響營收也與飛鶴主做線下渠道有關,2024年飛鶴乳制品77%的收入都來自線下,今年上半年線下渠道乳制品銷售占比有所減少,但仍在71%以上。 ![]() 圖源:罐頭圖庫 “趣解商業”注意到,飛鶴線上與線下的價格體系并不統一。有不少寶媽表示,在線下實體店或超市買飛鶴奶粉要比線上旗艦店購買便宜,“京東上一次性買6罐的價格,和分開買并沒有什么區別,但飛鶴的線下專柜,買一箱還贈送2罐和一個攪拌機,掃碼參加活動還能更便宜一些。” 近些年,母嬰市場的購買習慣正向線上轉移。尼爾森IQ發布的《洞察周期,穿越周期:中國母嬰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2024年,母嬰行業線下渠道的銷售額占比逐年下降,分別為69.4%、64.9%和59.7%;而線上渠道的銷售占比持續攀升,分別為30.6%、35.1%和40.8%。 對此,飛鶴也在財報中表示,“為了抓住中國電子商務銷售的快速增長,本集團的產品也通過一些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及其自身的官方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序直接銷售。”布局線上的同時,飛鶴的線下經銷商和零售網點也在縮減;今年上半年,飛鶴線下經銷商數量從2800下降至2700多。 ![]() 圖源:飛鶴財報 飛鶴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希望將中國飛鶴打造成“全球飛鶴”。去年加速出海后,今年在北美的海外門店環比增長270%,但海外業務(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約1.1億元)遠未到能撐起業績的地步,接下來決定飛鶴營收走勢的仍是國內的市場變化。 嬰配粉領域多年來都是飛鶴的“舒適區”,今年上半年飛鶴再次強調自身在“全球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銷量第一”的地位;不過,在眾多乳企的競爭下,想保持領先優勢并不容易。 有趣的是,最近伊利集團也在其半年報中強調其成為“中國嬰幼兒奶粉銷量第一”。“趣解商業”注意到,飛鶴和伊利的“銷量第一”均來自第三方機構認證和數據調研,兩邊的統計口徑應該是不完全一致,伊利的統計口徑還包含了羊奶粉和牛奶粉。不過這也側面說明了,伊利在嬰幼兒奶粉領域的市場份額差距已越來越小。 除此之外,達能旗下的愛他美、菲仕蘭旗下的美素佳兒,2024年在中國的銷售均有雙位數增長,飛鶴在國內面臨的競爭壓力,只增不減。 ![]() 圖源:罐頭圖庫 事實上,飛鶴多年來持續在發力產品多元化、出海等策略,但似乎都沒能很好地體現在業績上。 伴隨飛鶴中報發布的還有中期分紅計劃,預期2025年中期分派股息約10億元,2025年分派股息總額不少于20億元。飛鶴此前還宣布擬動用不少于10億元資金用于回購股份,資金來源為現有現金儲備及自由現金流。 不過,大手筆分紅和回購計劃似乎并沒有提振投資者信心;僅在近2個月內,飛鶴股價跌幅已超25%。對于飛鶴回購計劃,還有投資者吐槽“回購不注銷,用股民的錢買股民的票放自己兜里”、“說好聽叫回購,說不好聽叫炒股。用自家錢炒自家股票,在港股非常少見”...... 7月份業績預告披露后,多家券商機構下調飛鶴的評級。浦銀國際研報認為,飛鶴的生育補貼今年4月才開始實施,因此下半年收入受該政策的影響可能大于上半年。在此背景下,飛鶴原先定下的全年業績目標將有很大挑戰。 生育補貼結束的下半年,飛鶴能否重振增長,穩住自己的嬰配粉“一哥”地位,有待進一步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