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點近期的用藥心得。先說結論:麻黃湯證的無汗并不是完全不出汗。 ![]() 最近十來天,我與夫人相繼感冒。原因都是空調溫度太低,連續多天夜間吹空調導致感冒。 我的感冒在前,癥狀是: 1.頭疼、身體酸疼、腰疼、腿疼,頭昏腦脹、鼻子堵; 2.極其怕冷,稍微一絲絲空調風都吹不得; 3.咽喉疼痛、鼻孔呼吸發燙; 4.基本不出汗,但蓋被子捂一捂頭身都能出汗; 5.舌象、脈象與平時無異。 很明顯,這是一個表證。我想起了《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這一條除了無汗而喘和咽痛鼻孔呼吸發燙,別的癥狀都符合,而且從病因上也符合——受寒。但是有汗與無汗之辯又是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的最大分界線。由于捂一捂就能出汗,我排除了麻黃湯證,選擇了桂枝湯。用桂枝湯為底方,加入桔梗治療咽痛,加入薄荷、金銀花清透肺中郁熱,也算是辛溫辛涼并用。 ![]() 桂枝12 白芍12 炙甘草9 桔梗9 金銀花15 薄荷9 生姜五片 紅棗8顆掰開 1劑 服用效果:晚上22點服用一次,然后蓋被子發汗。夜間出汗不少,次日早晨又服一次,效果除了咽喉疼痛和鼻孔呼吸發燙大大減輕之外,其余癥狀基本不變。 此時我就明白了,這個情況不是桂枝湯證,桂枝湯證的汗出是不自主的流汗;麻黃湯證的無汗并不是完全不出汗,而是輕癥的一般情況不出汗,重癥的完全不出汗。 為了驗證我的想法,我立即煮了一副麻黃湯,由于杏仁剛好用完,就用知母代替。 ![]() 麻黃12 知母15 桂枝9 炙甘草6 1劑 服用效果:上午10點半服用一次,5分鐘之后開始覺得渾身想出汗,身體越來越輕松,我媽說我鼻子堵的程度略有減輕。午飯之后,怕冷程度減輕80%。一劑藥服完,到了晚上,開始渾身冒汗,出了很多汗。此時除尚有鼻子堵和頭昏脹之外,其它癥狀全部消除。后續我也沒再服藥,鼻子堵了三天就徹底痊愈了。 麻黃湯的效果驗證了我的想法:麻黃湯證的無汗并不是完全不出汗,而是輕癥的一般情況不出汗,重癥的完全不出汗。 ![]() 我痊愈之后,我的夫人又感冒了。癥狀是: 1.頭疼、身體酸疼、不想動,頭昏腦脹、鼻子堵; 2.極其怕冷,不開空調的情況下還要穿外套; 3.很難出汗,蓋上厚被子之后能捂出一些汗; 4.舌象脈象與平時無異。 可以看到,除了咽痛和鼻孔發燙之外,與我的癥狀幾乎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更加難以出汗。我果斷用麻黃湯。 ![]() 麻黃12 知母15 桂枝9 炙甘草6 2劑 服藥效果:由于我自己用1劑之后還有些許癥狀殘留,所以這次我用了2劑。第一次藥是晚上10點服用的,次日早晨怕冷已大大減輕;2劑藥全部服用完畢之后,所有癥狀全部消失,恢復如初。夫人這次感冒全程也只有兩天半。 ![]() ![]() ![]() 誠之按:桂枝湯條文“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與麻黃湯條文對比就會發現,這兩個方劑有兩個鑒別要點。一是疼痛,麻黃湯證有很明顯的渾身疼痛,它是最突出的癥狀之一,必定會出現;桂枝湯證雖然也有身疼痛(原文“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皆可為證),但不是最突出的癥狀,本方條文絲毫未提及,而是散見于其它條文,可見它是個次要癥狀,不一定會出現。二是有汗無汗,桂枝湯條文明顯提到“陰弱者,汗自出”,它肯定是有汗的,而麻黃湯更加明確“無汗而喘”,明確說明是無汗。 但是我此次的經驗說明,麻黃湯證的無汗,不一定是完全不出汗,很難出汗的情況也可以等同于無汗,可以使用麻黃湯,但前提是其它的癥狀和病機必須契合;而桂枝湯證則是必定有汗,而且是自動流汗,所以才能叫“汗自出”。 警告:本篇文章僅供中醫同仁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勿私自試藥,否則后果自負。麻黃湯發汗力量峻猛,可致大汗亡陽陷入危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