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dú)門秘方:唐門四季金瘡藥! 一、春季方春天屬木,木可以生火,應(yīng)當(dāng)先去風(fēng)清火。有膿血的話,用三黃散洗之,后再用合口藥敷之即愈。 三黃散:金銀花、歸尾各15克,大黃12克,黃芩、黃柏、赤芍 ![]() 洗傷口,后敷合口藥。 三黃敗毒散:金銀花12克,防風(fēng)、杉木蕊(燒灰)各9克,黃連、黃芩、赤芍各6克,黃柏3克。共用水煎,待冷后洗之。 夏季合口藥粉:黃柏18克,乳香、沒藥(各去油),海螺蛸、赤石脂、觀音竹各15克,冰片、朱砂各6克。共研為細(xì)末。 三、秋季方秋令性氣涼,若有膿血,先用溫涼散洗之,后敷合口藥即愈。 溫涼散:連翹、赤芍、羌活、茯苓各9克,穿山甲、川連各6 ![]() 用。 四、冬季方冬令氣寒,藥宜近熱,萬(wàn)不能以寒涼凝其血。先用消風(fēng)敗毒散洗之,后敷合口藥粉,即愈。 消風(fēng)敗毒散:芒硝、皮硝、荊芥、穿山甲、檳榔、草烏、赤芍、 ![]() 險(xiǎn),請(qǐng)務(wù)必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根據(jù)個(gè)人自身癥狀辯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金銀花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大黃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用于實(shí)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jīng)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黃芩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dòng)不安。 黃柏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mèng)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赤芍藥 【性味】酸苦,涼。 【歸經(jīng)】入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jīng)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fēng)下血,目赤,癰腫。 荊芥 【性味】辛,微溫。 【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解表散風(fēng),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fēng)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 薄荷 【性味】辛,涼。 【歸經(jīng)】入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散熱,辟穢,解毒。治外感風(fēng)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山慈菇 【性味】甘、微辛,涼。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用于癰腫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蛇蟲咬傷。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rùn)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防風(fēng)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入膀胱、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表,祛風(fēng),勝濕,止痛。治外感風(fēng)寒,頭痛,目眩,項(xiàng)強(qiáng),風(fēng)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fēng)。 黃連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shí)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