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一行禪師,在越南臨終前的一段遺言,發(fā)人深省:“人一旦死了,生前穿過的衣服,戴過的手表,蓋過的被子,睡過的床,用過的東西,都會被燒掉扔掉,除了房子、車子、妻子、孩子和錢,什么也不會留下。 人生其實沒有意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活著的時候,沒幾個人會關(guān)心你;死了的時候,也沒幾個人會想起你。 來時皆大歡喜,走時兩手空空。唯一屬于你的,就是你曾經(jīng)做過的事,造下的業(yè),萬般帶不走,唯有業(yè)隨身。如果非要給生命賦予意義,那么,生命的意義就在一呼一吸之間。 這是95歲的一行禪師,在2022年1月22日圓寂前,留下的最后箴言。當這位高僧,走過了近一個世紀歲月,在越南順化慈孝寺,安詳離世時,他留給世界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智慧。 一行禪師對生死的理解,源于他早年的深刻體驗。19歲時,一位年長比丘,要他參觀墓園尸體,他斷然抗拒。 然而,當他飽經(jīng)戰(zhàn)亂,親眼目睹戰(zhàn)場上,同胞們一個挨著一個死去,他才突然頓悟:“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怎么死,就幾乎不知道怎么活。” 我們終其一生,為了財與權(quán),名與利,拼搏一生,最后卻帶不走一磚一瓦。我們可曾想過:當生命走到盡頭,真正屬于我們的,究竟還有什么? 人死之后,房子、車子、妻子、兒子、票子,這些留下來的東西,本質(zhì)上已不再屬于逝者,一個人離世,真正能帶走的只有“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 既然萬物皆空,生命意義何在?一行禪師給出了簡潔而震撼的答案:“ 生命本來沒有生滅,有生有滅是假象,不生不滅是真相,當你仰望天空,看到一朵云,煙消云散時,云化成了雨,在你喝茶時,雨水在你的茶杯里,云朵也在你的茶杯里。” 《金剛經(j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死亡;第二次是社會宣布一個人死亡;第三次是徹底被人忘記;人隨時會死,死后一切都歸零了。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活著到底為啥?人生短暫,如夢似幻,眼前無路,回頭是岸。在時間面前,所有的包裝,都毫無意義。 該放棄的東西,如果不放棄,人生就會痛苦。該享受的東西,如果不享受,人生就會遺憾。該釋懷的東西,如果不釋懷,人生就會煎熬。 人活一世,臨死前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其實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回不去的曾經(jīng)。所有你繞不過去的坎,最后都成了跨不過的深淵。 木心說:“一切都是虛無,一切都將消失,一切終會歸零。生命的神奇,就在于沒有意義,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給他賦予意義。” 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欲望越高,內(nèi)心的包袱就越重,當你看淡一切,處處都是歡樂。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人生最珍貴的意義,莫過于做真實的自己。 首先,與自己和解,釋放內(nèi)心枷鎖。人沒有恐懼,心才會自由,人生才會快樂。接受生命的不完美,體驗生命的酸甜苦辣。 其次,與世界和解,生死只是概念,活在當下,忘記時間,不要追逐過去,不要迷失于未來,此時此處,行此道者,安穩(wěn)自主。 人生最大的愚昧,就是忙于為生活做準備,卻忘記了如何好好生活。修行,并非是逃離社會,而是回歸自己。 《詩經(jīng)》中說:“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人生最大的奢侈,是忠于自己。不為過去悔恨,不為未來焦慮,唯有悅己、閱己、越己,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人世間的種種,我們只能感受,卻無法擁有。昨天去世的人,或許還在規(guī)劃著明天。想要人生不留遺憾,想要人生沒有痛苦,推薦你讀一讀一行禪師的扛鼎之作《正念的奇跡》 在《正念的奇跡》中,一行禪師寫道:“心燈不借他人火,自照乾坤步步明。生命只存在于當下。失去了當下,就是失去了生命。” 從一剎那的正念,到一分鐘的正念;從一分鐘正念,至一小時正念;次第修行,便能不念過去,不懼將來,活在當下。 一行禪師,十六歲出家,一生著述等身,曾被馬丁·路德·金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鳳凰衛(wèi)視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梁文道,受其影響,走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人有正念,才不會做錯事,才不會走錯了,這本書改變了無數(shù)人的人生,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點擊下方獲取精裝原版。 #我要上微頭條#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