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華·馬奈是19世紀重要的法國畫家,他是現代繪畫的領軍人,可如今卻被人們誤解成印象派的畫家。這是因為他經常描繪印象派中常見的景物。
馬奈自畫像
其實馬奈善于勾畫現實,他很少使用新的色彩技術,也很少采用當時流行的光線處理方法。1832年,愛德華·馬奈出生于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法律方面的公務員,母親則是一名外交官的女兒。小馬奈對于學校里的課程并不是很上心,但對藝術卻獨有一份熱愛。馬奈的一個叔叔也很喜愛藝術,他看到小馬奈對于藝術的熱忱,于是幫他報名了繪畫課程,還帶他去羅浮宮觀摩大師作品。從此成為一名畫家的夢想就在小馬奈的心中生根發芽。但馬奈的父親卻想要他成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無奈之下,馬奈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成為一名法國海軍。
或許對于法律,他寧愿成為一名軍人。但繪畫依然是他的最愛。可是命運弄人,馬奈沒有通過海軍的選拔考試,于是他成為了一名水手,這也是成為海軍的途徑之一。1849年,馬奈結束了自己的航海旅程回到法國,17歲的他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那個女人,她叫蘇珊娜·琳霍夫,是一位年長他兩歲的鋼琴教師。馬奈和蘇珊娜的關系很復雜,相遇兩年之后他們共同養育了一個孩子,萊昂。但是他們卻一直沒有結婚,直到父親去世,馬奈才和蘇珊娜正式結為夫妻。1849年,馬奈的父親終于拗不過兒子,允許他去學習繪畫,然后馬奈在托馬·庫蒂爾的畫室里學習繪畫,時間長達六年。
《畫室里的午餐》
馬奈繪制的《畫室里的午餐》正是萊昂處于畫面的正中央,同時它也是馬奈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作品。萊昂在整個畫面當中起到主導作用,可是他卻站在餐桌的邊緣,目光縹緲不定。在他周圍的靜物是一些不常見的物體,背后的女人在畫面中十分突兀,仿佛注視著萊昂,又好像注視著觀者。許多法國藝術家的成功,都依賴于巴黎沙龍畫展的認可,這個一年一度的畫展舉辦地在巴黎的羅浮宮。對馬奈來說,這也是展示自己才華最好的地方。
《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還有一幅關于午餐的畫作,名為《草地上的午餐》就是馬奈特地為羅浮宮沙龍展準備的作品。這幅畫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奈與古典主義和學術派徹底劃清了界限。畫面中一個赤裸的女人與兩個衣著得體的男人在草地上交談,但是第一眼卻會把這幅畫理解成一個赤裸的妓女和兩個年輕人呆在一起。當時馬奈將這幅畫作送去參展,結果遭到了拒絕。其實但是不僅馬奈一個人的作品被退回,而是大量畫家的作品被退回。這樣數量空前的退回作品,引起了公眾強烈的抗議。于是當時的法蘭西國王決定舉辦落選展。落選展上展出了1500幅被退回的作品,這也形成了一個數千人參加的展覽。正所謂人多混雜,藝術評論家們就開始對著馬奈的作品試刀。“如果馬奈能學會點素描和透視,那他還是有點才華的。如果再有點題材選擇的品味也是可以避免丑聞的。”這是當時藝術評論家的原話。其實馬奈也喜歡靜物畫,但經常只是為了經濟原因而畫,因為靜物畫比起肖像畫更好賣出去。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法國的現代先鋒藝術開始出現,馬奈雖然對現代繪畫感到驚喜,但他最愛的卻是西班牙繪畫,他最崇敬的畫家就是委拉斯凱茲。
《街頭歌手》
上圖這幅《街頭歌手》可以看出西班牙繪畫對于馬奈的影響。畫面中佇立著一位時髦的女性,她從咖啡館出來,手里拿著吉他,吃著水果。在主題和風格上,有許多來自西班牙藝術的元素。1868年,馬奈一家前往法國北部濱海城市避暑,旅行中的馬奈不斷地描繪著海景和海洋世界。
《羅什福特的逃亡》
上圖這幅《羅什福特的逃亡》就是馬奈為了畫展而作,于是他借鑒了當時的一個事件:羅什福特堅定地反對拿破侖三世的政權,公社革命之后,他被流放到了新喀里多尼亞的苦役牢,后來他卻成功越獄。這幅畫作帶有強烈的戲劇性,體現了馬奈畫作的強烈力量。隨著馬奈的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畫家開始追隨他的精神,同時他們也開始反對學院派。這群年輕畫家后來被稱為印象派。
但是馬奈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印象派,也從未想過和他們一起參加畫展。他和莫奈互為好友,且相互激勵。但彼此卻是在自己的風格下創作。馬奈其實很難將他歸類于哪個畫派,因為他的繪畫并不遵循當時的繪畫規則,他創作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新規則。
《杜樂麗花園的音樂會》
《杜樂麗花園的音樂會》是一幅復雜的多人肖像畫,也是馬奈對當時巴黎生活的直接寫照。畫面中有些人物十分具體,但有些人物卻十分粗糙,甚至模糊。這幅畫本身其實也是一幅自畫像,馬奈本人位于畫布的左部邊緣。這是一幅馬奈和他朋友們的寫實版畫像,也是文化的一種寫照。波德萊爾曾對畫作中轉瞬即逝的美中蘊含的英雄主義和現代性予以肯定。這幅畫作是馬奈現代性的象征,他正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城市。在創作了《杜樂麗花園的音樂會》不到一年時間,馬奈就因為他的藝術激進主義掀起大浪。
《女神游樂廳的吧臺》
在馬奈去世前幾年,他創造了一幅驚嘆世人的畫作,名為《女神游樂廳的吧臺》。這幅畫作是馬奈拖著病體,最后完成的畫作,畫面中的女人直直地凝視著觀者,背景中的裝飾數不勝數,似乎是馬奈在對這個他熱愛并享受過的世界告別。
1883年,馬奈去世,死因是年輕時在里約熱內盧感染的梅毒,他飽受病痛的折磨,身體部分癱瘓。這位現代繪畫大師留下了400多幅油畫以及無數的蠟筆畫、素描和水彩,如今保存在世界各大博物館當中。
“印象派之父”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法國印象派主義畫家,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國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盡管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馬奈仍被印象派的年輕畫家們視作精神導師,被后世稱為“印象派之父”。馬奈父親是一位老法官,出身名門的他很晚才開始學畫。馬奈經常畫巴黎的現代景象,比如火車、行人和侍女什么的。而馬奈畫的這些人物都不露喜色,且看不出人物有任何交流。這種揭示現代社會冷漠的主題風格,在19世紀的巴黎沙龍里大受詬病,所以馬奈年年投稿,次次落選。
(Edouard Manet 1832-1883)法國著名畫家,19世紀法國印象畫派的開山鼻祖。183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父親是司法部官員,門第高貴,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馬奈出身在一個大資產階級的家庭里,這種家庭的傳統發跡之途就是出任公職;父親希望他獻身公職,但他卻醉心繪畫。 馬奈受過良好教育,養成一副紳士派頭,自視清高,熱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獨立自由,他反對保守,同情進步,維護共和主義,具有自發革命意識。19歲參加過革命暴動,還曾和德加、巴齊依參加過國民自衛軍,年輕畫家巴齊依陣亡。他同情巴黎公社起義,還被選為公社藝術家聯盟委員,這些都是他對自由的忠誠和浪漫的激情所致。當他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生命和熱情轉向藝術時,他在繪畫中開辟了一個新時代。29歲的馬奈在沙龍展出《西班牙吉他演奏者》,在巴黎畫壇上嶄露頭角。他的畫具有古典造型基礎,又有明亮鮮艷、光與色的整體表現,仍保持著形象的真實感。 31歲時,在落選沙龍展出《草地上的午餐》,在巴黎引起軒然大波,并遭到拿破侖三世和輿論的攻擊。而左拉卻肯定他的藝術。馬奈總是以古典的高貴氣質和華麗美艷的印象派色彩一直交融在自己的畫中。1882年沙龍展出了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福利·貝熱爾的吧臺》,因而獲得極大成功,官方授予他“榮譽團勛章”。病中的馬奈說:“這實在太晚了。”第二年的4月30日,馬奈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光和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