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刷到一條熱搜:老外學中文,被“江湖”兩個字整破防。 評論區齊刷刷“翻譯不了”。 ![]() 心里咯噔一下——原來不是中文難,是有些詞壓根沒打算讓別的語言懂。 ![]() “江湖”這倆字,拆開看就是水,合起來卻像一張大網。 小時候看武俠片,以為江湖就是刀光劍影。 ![]() 長大擠地鐵才發現,江湖是早高峰里誰踩了誰的鞋卻沒人道歉,是同事群里一句“懂的都懂”。 ![]() 老外字典里翻成“underworld”,聽著像黑幫;翻成“brotherhood”,又太像社團。 其實江湖沒那么戲劇,它更像一種默契: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 翻譯軟件永遠抓不住這種“不上秤”的微妙。 再說“相思”。 ![]() 英文頂多翻成“I miss you”,輕飄飄的。 ![]() 可中文的“相思”自帶苦味,像含了一顆話梅核,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 古人用紅豆寄相思,現代人用紅色感嘆號。 ![]() 區別是紅豆能種出來,感嘆號只能截圖保存。 ![]() 老外談戀愛說“I miss you”像天氣預報,中國人說“相思”像慢性病——不致命,但反復發作。 最絕的是,這病還分季節:春天犯桃花,秋天犯桂花香。 ![]() “意難平”更狠。 它不是后悔,也不是遺憾,是半夜三點突然坐起來問自己“如果那天……”的空白。 ![]() 英語里“regret”帶著悔意,“unresolved”像沒寫完的作業,都不對。 ![]() 意難平是諸葛亮死前沒等到長安的雪,是普通人刪了又加回來的微信好友。 它像卡在喉嚨里的魚刺,咽口水疼,拔出來更疼。 ![]() 翻譯軟件遇到這三個字直接罷工,畢竟算法算不出“算了”和“憑什么”之間的十萬八千里。 ![]() 說到底,這三個詞是中文留給自己的暗號。 像小時候媽媽藏起來的糖,只有自家人知道在哪兒。 ![]() 現在老外學中文,有人把“江湖”直接音譯成“jianghu”,反而比任何解釋都準——就像意大利人不會把“pasta”翻譯成“面團條”。 文化這東西,有時候不解釋比解釋更有力量。 下次再遇到翻譯不了的詞,別急著找答案。留點空白,讓中文自己說話。 |
|
來自: 飛龍在天cokvj5 >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