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二月初四日方 溫邪襲肺腑咳甚,入胃臟,渴甚。 前胡二錢 淡豆豉四錢 生甘草一錢 鼠粘子二錢 蘆竹根六錢 苦桔梗一錢五分 輕煎溫服。 程曦曰:溫邪者,是新感之風溫,非伏氣之風溫與春溫及溫病也。試問:何以知其為非?曰:若是伏氣風溫,一病即渴,不待入胃而后渴。若系春溫之邪初入于胃,必兼有溫解之藥。若系溫病,當發于君相行令之時,不發于厥陰行令之候。(非是。此處針對“溫邪”等幾個名稱進行辨述,按照四圣醫學的思路,毫無必要。四圣醫學教導學人的,不是“辨證”,更不是“辨病名”,而是“辨逆”(詳參拙作《極簡中醫法》)。)此分明新感之風溫,入肺所以咳甚,入胃所以渴甚。其上焦之邪甫抵于胃,故方中宣解之藥為多也,(所謂“宣解之藥為多”,意為邪氣只是“甫抵于胃”,主要還在肺,所以“宣解”的治肺藥為多。)豉、桔、前、蒡,宣肺透熱,蘆根、甘草,清熱生津。肺得宣,胃得清,則溫邪有解矣。 或問:肺居五臟之一,何以稱腑?胃居六腑之一,何以稱臟?究竟先生之誤筆耶,抑或其有所本耶?曰:稱腑可也,稱臟亦可也。龐安時與東坡之書,內有“君患肺腑之病,予進肺腑之言”之句,安時為當時之名醫,稱肺為腑,而先生稱之,未嘗不可。《周禮》云:“參之以九臟之動,九臟者,胃居其一焉。”《周禮》稱胃為臟,而先生稱之,亦未嘗不可。(附注:本案此等證,辨治上有幾個要點。第一,核心的認識。所謂“溫邪”,其實是少陽經感得天地相火之氣過旺之病;簡單說,即“陽經血熱之病”(“感”在太陽,實際“受”在少陽)。世俗的認識,如程曦先生文中所稱,“若系溫病,當發于君相行令之時,不發于厥陰行令之候。”此乃似是而非、學不到位的說法。之所以“似是”,是因為意識到“君相行令之時”;之所以“學不到位”,是因為不明白每年初氣固然是“厥陰風木”作“主氣”,但“客氣”卻可以是少陽相火等六氣。相火作為客氣下臨,導致人體感應得相火之氣過旺,從而表現為所謂的“溫邪”,即“陽經血熱之病”,這不是五運六氣理論的基礎知識而已?既然是少陽經“血熱”,那么,選用入少陽清瀉相火的藥材(世俗“清熱解毒”或“清熱涼血”的說法大致也可),如夏枯草、黃芩等,就是治療的要藥了。不幸的是,本案恰好沒有。(前胡雖屬寒涼,要在治肺。生甘草入脾胃,但其主責主業非清熱。標準用藥,清肺熱首選石膏;清胃熱首選大黃。)第二,下手的要點。外感之證,必須從是否有汗來判斷表氣開與不開,以確定是否需要解表。此等證,一般是沒有“惡寒”癥狀的。相應的,通常有汗;即便可能是汗出較難。本案應屬后者,因此,僅用了豆豉、牛蒡(鼠粘子)略為透表而已。如果汗出粘滯,或者血熱較重,則宜用浮萍、薄荷。表氣不開,血熱難泄。第三,主癥的辨治。案中“肺腑咳甚;入胃臟,渴甚”,這是相火刑金,導致肺氣上逆,所以表現為“咳”;胃為戊土,從手陽明大腸化為“燥金”之氣,而“火就燥”,相火上炎傳于戊土,火燥交纏,所以表現為“渴甚”(“渴甚”二字有玄機。僅僅是“渴”,或“較渴”“挺渴”,屬肺之癥(《長沙藥解·石膏》:“……胃熱未發而肺燥先動,是以發渴”);“渴甚”則通常是胃之癥,如《傷寒論》之大承氣湯證,癥見“大渴”“大汗”“大熱”“大脈”等。)既然是“咳甚”“渴甚”,散肺壅、降肺氣,以及潤燥生津就是必須的了。案中用的是前胡、桔梗和蘆根。這是常規的“隨癥用藥”,或曰“對癥下藥”,常人都知道的。第四,辨治的焦點。此等證,必須又必須了解“渴甚”此一癥狀的病程。這是關系到,患者到底是僅有外感之邪,還是有“冬不藏精”的“溫病之根”的問題。程曦先生文中說的,“若是伏氣風溫,一病即渴,不待入胃而后渴”,其實就是這個問題。四圣醫學跟他的不同是,我們不靠猜,而是勤快點,面對患者的時候,多問問。如果患者剛剛發病,即覺得非常口渴,那么,可見患者相當長的時間來,體內早就是“相火熏蒸”了。一般來講,這就是黃元御先生的《四圣懸樞》中說的“溫病”(具體可參閱該書)。如果是這種“冬不藏精”的“溫病”,那么,處方的立法,生津補水必須提高到重要位置來對待,即多用、重用生津補水藥,如麥冬、玄參、生地或栝樓根、沙參、玉竹、石斛等。第五,診斷的訣竅。關于上述問題,即判斷是否“相火熏蒸,陰精被爍”之證,最簡單的方法是“看舌象”。這種病,舌象必然是舌面光滑如鏡,或者斑塊四布的(俗謂之“地圖舌”)。臨床見到這種舌象,直接考慮生津補水。至于是補心陰、補脾精,還是補腎水,由斑塊所見的位置去判斷就可以了。按舌尖到舌根的長度,分為三分,心、脾、腎分屬前、中、后;肝在左、肺在右(指患者的左或右)。關于它叫什么病名,對于臨床的任何病情來說,是次而又次、略可參考的問題而已。第六,用藥的心要。簡單作個提示,此等證,閉眼加生麥芽(成人劑量至少15克)或桑枝以疏肝解郁,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的用藥心要;不如此用,患者即便消除了其他明顯的癥狀,也會覺得體力較為衰弱。這是左陽上不來的緣故;這也是桂枝湯、麻黃湯之所以用桂枝的緣故。用點麥芽或桑枝,就是“桂枝之法”——把人體左路的氣機“撥一下”——還是升降的問題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