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唐夕的第1209篇原創文章 看到這個標題,你們可能會特別想反駁我。 怎么可能,現在誰不想賺錢,只不過不知道怎么賺,做什么能賺錢。 還真不是。 賺錢的方向和路徑其實非常多,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等每個平臺上任何一個持續更新的賬號都是一個賺錢的生意,甚至你自己身上就有不少賺錢的商機。 那我為什么這么說呢? 最近我把公眾號的文章同步到小紅書,收到了不少私信,有的直接預約找我來咨詢各種問題,其中有一個特別典型: 我現在特別迷茫,之前都是靠體力換錢,這樣根本賺不到錢還浪費時間,現在33歲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接下來該做什么? 我就告訴她:現在最適合普通人最低成本的就是做自媒體了,有積累和復利,你可以去做某某方向,比較適合你。 她又說,自己不會。 我說,那你就去學,現在學任何東西太容易了,邊干邊學就對了。 但她就是覺得自己不行,學不會,太難了。 聊完,我就很好奇,你看,她的確想換種模式賺錢。 但你給了她一個方向和路徑,她又打心底不相信自己和不敢去做。 這樣的對話,我和不少人有過,甚至早期我自己內心也有過。 也就是說,我們不是沒有能力賺錢,也不是執行力差,而是內心有著各種看不見的阻礙,讓你不信自己能做到,于是你不敢去做,去賺那個錢。 這時候,你所謂的想賺錢,你只是想要錢本身,而不是去做賺錢的事。 那為什么我們不敢賺錢呢? 01 不敢試錯,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于對賺到錢的渴望; 這個心態和思維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大多數人自小的成長觀念里:題目有標準答案,做對了得分,做錯了扣分。人生像一場線性競賽,一步錯,步步錯。 這種思維被深深植入大腦,以至于成年后面對社會時,我們仍然在用“做題家邏輯”生活: 找工作必須一步到位,選錯行業就完蛋。 做事不能失敗,否則就是人生污點,就得不到認可,不值得被愛,就沒有價值。 所以,沒把握的事,新的事情,有風險的事情,都極度恐懼,總是不敢踏出嘗試的第一步,就怕失敗了被貼上“差”、“沒價值”的標簽。 于是,你總是想尋找一條100%能夠讓你賺錢的路徑,但你但凡有常識,就會知道,哪有什么確定性100%的事情。 任何事要做成,要賺到錢,都必然有個快速試錯、快速認錯、快速糾錯的過程,這就是賺錢最快的捷近了。 02 自我價值感不足,覺得自己“不配得”; 有些人潛意識里認為自己不配擁有財富,這種限制性信念非常固化。 之所以形成這種信念大概率源于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普通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就被馴化,你好好讀書上學,長大了找個穩定的工作,安居樂業這就是好生活。 但是,學上完,你發現自己學的跟賺錢完全是兩回事,甚至現在連個工作都很難找到。 這套邏輯不對啊。 于是,你就慌了,你覺得我學那么多年,都找不到一份工作,那學新的事情,我能賺到錢嗎,你內心極度不自信,你極度恐懼。 第二個層面是,普通家庭長大的人,經常聽到的是,賺錢很難,家里沒錢,你看爸媽賺錢多辛苦...... 于是,打小就認為賺錢是很難的事,要賺錢只有打工這么一種方式。 而自己呢,也從來沒有獨立在市場上賺到過一塊錢,于是即便你嘗試了,遇到點挫折,你就會下意識想:看吧,做生意就是很難,我就是不會賺錢,進而放棄行動。 那我們怎么打破這種固化思維和限制性信念呢? 01 重新定義失敗的價值。 我很喜歡一句話叫:我不會失敗,因為我要么成功,要么學到東西。 你做一件事,錯了或者拿不到結果,它不是你人生的終點,也不代表你自己不行的標簽,它就只是一個你做事的反饋。 失敗只是意味著你知道了,什么方法行不通,那接下來你避免就好了。 所以,請把你的思維從“我怕失敗”轉變為“我想看看這次嘗試能帶我學到什么”。 02 從賺到第一個一塊錢開始,逐步建立信心和配得感。 當你自己獨立從市場上賺到第一個一塊錢,你就會信心大增,就會真實的看見,你是可以賺錢的。 這種小的成功會積累信心,幫你逐步調整你的自我認知。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的錢。這句話可能你聽過很多次,但它的真正意義是:你的收入水平最終會與你的自我認知匹配。 如果你認為自己只配得到每月5000元的工資,那么即使有機會擺在面前,你也會無意中錯過或破壞它。 因為你的潛意識會努力維持現有的自我認知,避免認知失調。 所以,賺錢的關鍵不僅僅是學習怎么賺錢,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價值感,是你要去打破你內心的阻礙和卡點,是重設你的內心信念,這才是真正妨礙你賺錢的事。 你是否賺錢,對這個世界來說無關緊要。宇宙不會因為你多賺或少賺一點錢而改變運行軌跡。 但對你來說,這意味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更好的醫療條件,更自由的時間安排,給家人更多保障,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賺錢不是虛榮,不是貪婪,而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一個人能夠賺到錢,說明他為他人創造了價值,解決了問題,提供了服務,錢是社會給ta的回報。 我是唐夕,熱衷探索自己和搞錢,影響1000人開啟一人公司之路,有獨立賺錢的底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