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換盆就像給娃換新家,講究的是膽大心細。 我經手過上百盆多肉,總結出幾個要命的關鍵點,新手照著做準沒錯。 先說修根這個坎兒。 去年初春我入手棵老樁烏木,開箱看見密密麻麻的根須就手軟沒敢剪。 結果栽下去半個月葉片全軟了,扒出來一看,老根在土里爛成了黑泥。 這教訓太深刻——該剪的根就像過長的指甲,留著反而礙事。 現在不管網購裸根還是花市帶盆苗,開干前先備好鋒利的剪刀。 主根留個兩三厘米足夠,那些細如發絲的毛細根咔嚓掉別心疼。 修完根必須晾! 放在通風的窗臺陰半天,等傷口結痂再入土,這步偷懶絕對翻車。 配土才是真學問。 普通營養土種多肉等于讓魚穿棉鞋,悶根爛根遲早的事。 我習慣用五成顆粒打底,火山巖混赤玉土當骨架,摻點腐葉土保營養。 顆粒間隙大,澆水秒滲不積水。 見過花友用純園土種的熊童子,雨季沒過盆底就長蘑菇了。 要是懶得自己配,直接買現成多肉土,注意看清成分表里顆粒占比別低于30%。 時機挑不對,功夫全白費。 上個月連續高溫,朋友非要給勞爾換盆,結果三天就化水。 多肉最怕酷暑寒冬動土,溫度超30度或低于5度都危險。 春秋兩季才是黃金期,現在七月初已經偏晚,江浙滬地區得等九月涼快再說。 要是手頭有急需換盆的,務必放空調房緩苗,開窗通風比啥都強。 服盆期最考驗耐心。 新上盆的肉千萬別急著曬太陽,更別三天兩頭澆水。 我有盆藍石蓮換盆后放北陽臺,整整二十天沒澆水。 等老葉片支棱起來,葉心冒出新芽才敢挪到南窗臺。 這期間盆土微潮就行,手指插土里摸到干透再補點水。 見過有人怕肉渴死天天澆,最后根沒長出來,桿子先爛穿了。 說到底換盆就是幫多肉重新安家。 該狠心時別手軟,該等待時別著急。 那些換完盆就蔫的,八成是根沒晾干就入土或者盆土太黏悶了根。 記住這四要點,修根晾根、顆粒土當家、春秋動手、靜養緩苗,你家肉肉也能兩周冒新根,一個月恢復飽滿狀態。 養多肉這些年,最開心就是看它們熬過服盆期后煥發生機的模樣,比買新衣服還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