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有一遠方親戚,在干活時脛骨被砸,嚴重骨折。當地鄉鎮醫院醫療水平有限,拒絕收治,便只能去縣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恢復得較理想,但未痊愈。住院一個半月后便回家了,在家中因行走時閃了一下傷處便復發了,傷口處皮膚破損,流出了膿血,疼痛十分嚴重,不能動彈。由于距離醫院較遠,便只能派人去請來當地的一個接骨匠(在農村,會有一些人專門跟隨有經驗的醫生學習接骨,這些人成為接骨匠)。這個接骨匠看了之后,也沒說什么,簡單地處理了一下傷口,用夾板固定了骨折處。然后讓傷者家屬和他一起回家去配藥。 這個接骨匠并沒有把藥方告訴傷者的家屬,只是配好藥后,讓傷者家屬幫忙煎。煎好后,只讓把藥湯帶走了,藥渣卻不讓帶走。筆者的親戚服了 1劑藥,疼痛便有所緩解了 ,一 共服了 5劑,基本上就好了。 筆者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震驚,治骨折還有這么神奇的中藥。在假期,筆者便專門去看望了這位遠房親戚,實際上是想見識一下這位接骨匠。開始,接骨匠并不愿意和筆者多說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農村,靠著這種秘方為家中增加一些收入,是很常見的事情。后來在筆者的多方努力下,他將藥方告訴了筆者,并囑咐筆者不要告訴附近的人。看了藥方之后筆者自己也挺驚訝的: 骨碎補25克,祖師麻15克,當歸身25克,制乳香15克,制沒藥15克,血竭10克,兒茶6克,自然銅(醋淬7次,研為細末)20克,土鱉蟲(研為細末)25克。 上述藥材(除后兩味外)用水浸泡30分鐘后煎兩次,頭一煎20分鐘,后一煎25分鐘。將后兩味藥單獨包起來,待其他藥煎好后,直接沖進去即可。每日1劑,分2次服用,一般4劑即可見效。 這是中醫骨傷科很常用的一個協定方,那在他那里為什么會有這么神奇的效果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往往伴有劇烈的疼痛,難以忍受。需要將其復位、固定,并進行功能鍛煉,使功能恢復。在中醫上千年的歷史中,流傳下了許多治療骨折的良方。 自然銅是接骨良藥,長于促進骨折愈合,是傷科的要藥,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其能促進骨痂生長并成熟,且對病原性真菌有拮抗作用。 骨碎補能夠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鱗水平,有利于骨折愈合;此外,骨碎補中的雙氫黃酮苷還有明顯的鎮靜、鎮痛作用。 血竭、兒茶常在外科中一起使用,能夠活血定痛、化瘀止血。 乳香、沒藥也是外科常用的藥材,能夠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祖師麻、當歸可增強止痛作用。 但是,這個處方雖然止痛、促進骨折愈合有效,但還有一個秘密,那就是:這位接骨匠繼承了民間骨科專家的觸診經驗,對人體的骨骼系統十分熟悉,有著十分高超的丑法接骨技術。將骨折的部位準確地對接是取得療效的基礎。如果不能準確地對接骨折部位,那么再神奇的藥物也是枉然。 ![]() 接骨神方(鄒仲彝方) 來源- 陳潮祖 【組成】土巴戟、苦參、兔耳風、苧麻根、大澤蘭、鳳尾草、見腫消、水案板、魚鰍串各等分。 【用法】水煎,白酒為引溫服。服后即將藥渣搗爛,加白酒炒熱,貼患處,用布扎緊,日后再將藥渣取下,復加酒炒熱再貼患處,仍舊扎緊,不日而愈,傷重各用15g,傷輕酌減,3日服1劑。 【主治】骨折。 【證析】跌打損傷,傷筋斷骨,經過手術復位,對位良好以后,即可使用此方。 【病機】跌打損傷,筋斷骨折。 【治法】接骨理損法。 【方義】此方有活血散瘀、止血消腫、接骨續筋之功,方中所用土巴戟,《中藥大辭典》無此藥名,余意是指虎杖(鄒老家鄉多生此物,草藥都是就地取材)。本品為蓼科植物的根莖,《醫林纂要》記載此藥“敷跌傷折損處,可續筋接骨”。苧麻根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根,《本草綱目拾遺》謂治“跌仆損傷”;《分類草藥性》謂“療砍傷、跌仆,敷續筋骨。”兔耳風為菊科植物光葉兔耳風的全草。《峨嵋藥植》渭“治跌打損傷”。大澤蘭即華澤蘭,為菊科植物全草,《生草藥性備要》謂“治跌打損傷。”鳳尾草是指鳳冠草,為鳳尾蕨科植物劍葉鳳尾蕨全草。《生草藥性備要》謂“治跌打折傷”。見腫消即三七草,為菊科植物三七草全草。《百草鏡》謂治“金瘡止血”;《中藥大辭典》謂“治跌打損傷”。 今集六種擅治跌打損傷、接骨續筋之品,能呈接骨理損之效。魚鰍串為菊科植物馬蘭全草,《中藥大辭典》謂本品有涼血、清熱、利濕、解毒之功,“創傷出血”亦可應用;水案板為眼子菜科浮葉眼子菜全草,《中藥大辭典》謂有“解熱、利水、止血之功”;苦參有清熱解毒燥濕作用,配此三藥,可以預防傷口感染,制止出血,燥濕行津,兼顧各個方面,故方投之有效。 【應用】鄒老云:“此方乃余曾祖父總結一生之臨床經驗而成。遺傳至祖父、父親到余,已及四代。累代用之,無不應手如神。本方專治跌打墮仆體,閃挫損傷。骨折筋斷。歷代用此方專治骨折而告愈者,數以千計,真神方也。” 【歌括】 接骨神方澤蘭療,虎杖麻根鳳尾草, 苦參馬蘭水案板,兔耳風配見腫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