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是一個非常核心且深刻的基督教神學問題。簡單來說,三位一體中的“位格”指的是神圣本質中存在的三個 distinct(有別)的、具有理智和意志的中心或主體,他們彼此之間享有永恒的關系,并且同享一個、唯一的神圣本體。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需要分解這個概念。 1. “位格”的原始含義與中文翻譯 · 希臘文原文: Hypostasis (?π?στασι?) 或 Prosopon (πρ?σωπον)。 · Hypostasis 原意是“實質”、“基礎”,在神學發展中逐漸被用來指代“具體的存在實體”。 · Prosopon 原意是“面孔”、“面貌”,引申為“角色”或“位格”。 · 拉丁文翻譯: Persona,原指戲劇中演員所戴的“面具”,進而指演員所扮演的“角色”。 · 中文翻譯: “位格”。這個翻譯非常好地捕捉了其核心思想: · “位”: 代表地位、身份、位置。指圣父、圣子、圣靈各有其獨特的身份和地位。 · “格”: 代表人格、理性、意志。指每一位都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能夠思想、感受、行動,并能與其他位格建立“我-你”式的位際關系。 因此,“位格”不是一個物理空間上的“位置”,而是一個關系性和功能性的存在。 2. “位格”與“本體”的關系 這是理解三位一體的關鍵。教會歷史上用以下公式來定義: · 三位格(Three Persons): 圣父、圣子、圣靈。 · 一本體(One Substance/Being): 上帝(God)。 一個經典的類比(但所有類比都不完美): · 本體(Substance) 就像“水”(H?O)。 · 位格(Persons) 就像水的三種形態:冰、液態水、水蒸氣。 · 它們本質都是H?O(一本體),但以三種不同的形態(位格)存在。 · 這個類比的缺陷在于,冰、水、氣不能同時共存,且只是形態不同。而三位格是永恒共存、彼此相交的。 更貼切的理解是從“關系”的角度: · 圣父 是那位“生發者”(The Begetter)。祂的位格身份在于“作為圣子的父”。 · 圣子 是那位“受生者”(The Begotten)。祂的位格身份在于“作為圣父的子”。 · 圣靈 是那位“發出者”(The Proceeder)。祂的位格身份在于“從圣父(和圣子)發出”。 每一個位格的身份,都是在與其他位格的永恒關系中定義的。沒有圣父,就沒有圣子;沒有圣子,也就無所謂圣父。 他們從永恒中就存在于這愛和生命的關系中。 3. “位格”意味著什么?(總結核心要點) 1. ** distinct but not separate (有別但不分離)** · 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靈,圣靈不是圣父。他們在身份和功能上有區別。 · 例如:在救贖計劃中,通常是圣父策劃、圣子執行、圣靈應用。但他們在行動上又是完全合一、共同工作的。 2. 具有理智和意志的主體 · 每一位格都有思想、意志和情感。圣子愛圣父并順服祂(約翰福音14:31),圣靈會說話、教導、為人代求(約翰福音16:13,羅馬書8:26)。 3. 彼此之間存在永恒的位際關系 · 三位格之間從亙古到永遠都存在著愛、溝通、榮耀和喜樂的交流。上帝的本質就是愛(約翰一書4:8),而這愛首先并永恒地存在于三位格之間。 4. 同尊同榮,共享唯一的神性本體 · 每一位格都是完全、百分之百的上帝。并非三分之一上帝。圣父是上帝,圣子是上帝,圣靈是上帝。但并非三位上帝,而是一位上帝。 一個常見的誤解與澄清 · 誤解: “位格”就像一個人有多重人格障礙(一個人,多個面具或人格)。 · 澄清: 這是嚴重錯誤的理解。多重人格是病態的、交替出現的。而三位一體是三個永恒的、同時存在的、有理智和意志的主體,他們完美和諧地共存于一個神圣本體之中,彼此相愛、溝通、合作。 總而言之,“位格”一詞是我們人類語言能想到的最好詞匯,來描述那獨一真神內部存在的、三個永恒而有別的神圣主體/中心,他們以其獨特的身份和方式,共享并彰顯著同一個神圣生命和本質。 這最終是一個神圣的奧秘,超越人類理性的完全理解,但卻是基督教基于圣經啟示的核心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