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村急襲戰斗圖》。 山西省東南太行山區長樂村,位于武鄉縣城東南約20公里,村臨濁漳河而居,一條大路經此沿河而走,是武鄉通往遼縣的必經之地。1938年4月,八路軍第129師和第115師一部,在此發起急襲作戰,一舉殲滅日軍2200余人,創造了單次作戰殲滅日寇最佳戰績。 當時,日軍蟻聚3萬余人,九路分進,妄圖圍殲我軍于遼縣、武鄉,八路軍總部決定“以一部兵力鉗制各路進攻之敵,集中主力相機破其一路”,指揮部隊主動出擊、靈活阻敵,運動襲擾、消耗疲敵,堅壁清野、空城待敵。日軍轉戰十數日,遍尋我主力不見,僅得空城一座,糧秣不濟,人馬疲敝,兵士厭戰,只得放棄武鄉,沿河東循。 戰機難得,稍縱即逝。據解放軍檔案館館藏1938年4月17日第129師起草的《長樂村戰斗詳報》記載:“該敵系百零八師團中野二十五旅團之百十七柏崎聯隊,并有騎炮工輜重約三千余,向長樂村竄走。我軍向之猛追,以七七一團欠一個營為右縱隊沿馬漠腳進,七七二團、六八九團為左縱隊沿鞏家腦[垴]田莊進,七六九團為后續縱隊沿大路進,于十六號拂曉與敵接戰于馬莊長樂村地段。七七一團由南王家腦[垴]西嶺村向敵側擊,七七二團由鞏家腦[垴]田莊趙家莊向南側擊,我六八九團接七七二團右翼馬村向東南側擊,當將該敵在邢莊李莊附近截為數段,其人馬輜重傷亡毀壞累積溝中。”激戰至16日14時許,“由遼縣來敵約一個聯隊,由蟠龍方面增到了,向我左翼與正面猛烈反攻,企圖解長樂之危,于是我全線戰斗更烈。我六八九團與敵爭奪要點,反復沖鋒肉搏七八次,終將敵人擊退。” 戰斗中,官兵舍生忘死、英勇奮戰。“我七七二團團長葉成煥同志在主力已經撤收后,仍在前面繼續觀察敵情變化,期相機消滅該敵,至最后前面只有一個排了尤不愿走,致為流彈所中犧牲了。該團五連政指竇得珍同志開始出擊中負傷,但尤鼓勵與率領部隊沖鋒,致負重傷犧牲。” 是役,“繳獲步槍約五十支、輕機槍二挺、馬十余匹,其他軍用品一部,我亦傷亡千人以上……”戰后,第129師師長劉伯承給689團團長韓先楚、政委康志強及全體指戰員頒發嘉獎令,指出“這次馬莊、長樂村戰斗中,你們表現出非常英勇頑強,前仆后繼,死打硬拼的大無畏的高貴品質,特予以嘉獎”。 (本欄目文圖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