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哥 會提要求的人,世界都給他讓路。
 提要求 1. 生活中的“自動導航”時刻 你去朋友家。 朋友問:“喝不喝東西?” 你多半擺擺手:“不用了。” 但朋友如果問:“咖啡和綠茶,喝哪種?” 奇怪了。 你很可能脫口而出:“咖啡吧”或者“綠茶”。 明明不想喝。 怎么就選了呢?  選擇 路上走著。 突然有人塞給你相機:“大哥,幫我拍張照,謝謝!” 你大概率順手就接住了。 接完才愣住:咦?我為啥接了? 水果店。 你本來想買蘋果。 老板遞過來:“嘗嘗這桔子,特甜!” 你想都沒想,剝開就吃。 吃完老板問:“裝兩斤?” 你:“噢,好。” 付完錢拎著桔子才反應過來:我是來買蘋果的啊!  側誘 2. 秘密藏在“框架”里 為啥會這樣? 因為人的大腦有時像開了“自動導航”。 面對直接、具體的要求或選擇,容易不假思索地回應。 追女孩。 傻小子問:“能做我女朋友嗎?” 女孩瞬間清醒,開始盤算:他哪好?哪不好?缺點好像不少… “還是做朋友吧。” 聰明小子呢? 唱歌或看電影,氣氛正好,突然抓住女孩的手不放。 女孩大腦空白,懵了。 等反應過來,手都牽半天了。 走著走著,感覺就來了。  氣氛 服裝店。 老板娘最常說:“喜歡就試試!” 你一穿上身。 她就熱情推薦:“這件也試試!那件也好看!” 試多了。 錢包就捂不住了。 回家一看:好像也沒那么喜歡? 兩條街。 兩家面館。 A館服務員問:“要加個雞蛋嗎?” 顧客:“不用。” B館服務員問:“加一個蛋還是兩個?” 顧客脫口而出:“一個吧。” 一天輕松多賣幾百個蛋。  意外 3. 絕招:把“問號”換成“句號” 核心就一點:大膽提要求,直接給選項! 別問“要不要?”(開放,易拒絕)。 問“要A還是B?”(框定范圍,引導選擇)。 別問“能不能幫個忙?”(易觸發思考)。 直接說“請幫我做XX,謝謝!”(明確要求,利用自動回應)。 記住: 要求,不是請求。 提供選擇,不是開放問題。 行動引導,勝過口頭征求。 世界就是這樣: 敢開口的,常能如愿。 會設框的,常被跟隨。  要求 影響他人的起點,是先按下自己心中那個“敢”字。
你用過這招嗎?
或者被這樣“套路”過?評論區說說你的經歷!覺得有用就點個贊,收藏起來,下次需要時直接拿出來用!#人性##評論打卡任務##分享我的頭條榮譽###爆料##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