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位好久不聯系的茶友,前幾天從村姑陳這里買了一份白毫銀針回去。 我問他,你不是常喝綠茶嗎?怎么突然對白茶有了興趣。 茶友說,自己今年失策了,春茶季囤的明前茶,如今已經喝完,準備“補貨”的時候,剛好看到白毫銀針,聽說也是鮮爽那掛的,就想著換個新口味。 這怕不是,宛宛類卿的戲碼? 我說,那你可要注意,別將對待綠茶的那一套,用在銀針身上了。 白茶中的白毫銀針,因為形態與綠茶中的部分品類相似,很多茶友便想當然地用對待綠茶的方式去對待它。 由此,產生了諸多誤區。 以下,是村姑陳為茶友們答疑解惑多年,總結出的三個關于白毫銀針的常見誤區,若有已經踩坑的茶友,要盡快糾正。 《2》 誤區一:白毫銀針不能久存。 很多人對白茶并不了解,但看到白毫銀針鮮嫩的芽頭、喝到它鮮爽的滋味,便下意識地認為,這茶肯定像綠茶一樣,要趁鮮喝。 只可惜,白毫銀針是白茶,與要趁鮮喝的綠茶相比,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綠茶的制作,必須要經歷“殺青”這一步驟。 茶青在加熱后的鐵鍋中不斷翻炒,高溫會終止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茶多酚再也無法氧化分解。 能提供鮮爽風味的茶多酚被保留,綠茶的鮮自然就“鎖”住了。 但也正因如此,綠茶失去了物質轉化的能力,不宜久存,最佳品飲期只在一年左右。 而白茶的工藝只有萎凋和干燥兩步,并不殺青。 這便意味著,白茶內部的多酚氧化酶依舊存在活性。 在后續妥當的存放中,這些氧化酶會持續不斷地與氧氣發生反應,推動白茶內含物質往更好的方向轉化。 因此,白毫銀針不僅可以久存,還跟其他優質白茶一樣,有著“越陳越香”的優勢。 另外,市面上的老銀針存量并不多,也會給人一種“白毫銀針不適合存老”的錯覺。 但導致老銀針數量稀少的真正原因,是白毫銀針的產量實在太少。 白毫銀針的采摘標準高、采摘時間短,產量遠低于同為白茶的壽眉。 這些少量的銀針,當年賣完就所剩無幾了,能被完好保存下來的,自然是鳳毛麟角。 可不能因為老銀針少見,就武斷地認為它不存在或者存不出來。 《3》 誤區二:白毫銀針要放冰箱。 既然有人覺得白茶如綠茶般“嬌嫩”、“不能久存”,那么自然而然地,第二個誤區就誕生了。 不少人認為,要將白茶像綠茶一樣,放進冰箱中保鮮。 綠茶放進冰箱儲存,是在利用低溫,進一步降低物質的活性,從而延長保質期。 但對于本就能久存,且喜干的白茶來說,這樣的做法無異于毀茶。 儲存白茶,最忌諱將它放在冰箱這種潮濕又有異味的環境。 品質優異的白茶,含水量往往只有3%左右,極度干燥的茶葉,具有很強的吸附性。 將白毫銀針放入冰箱,它會瘋狂吸收冰箱中的水汽,用不了多久,茶葉就會受潮變質,產生令人不悅的水味、悶味。 并且,家用冰箱中還存放著各種食物,氣味駁雜。 這些無孔不入的異味,同樣會被茶葉吸收,入侵茶葉的每一寸細胞,最終徹底毀掉一款好茶。 不僅如此,冰箱中的低溫環境,也會抑制茶葉內各種物質的活動,阻礙茶葉陳化,使白毫銀針的存放失去意義。 存放白毫銀針,不需要“特殊對待”,只需與其他白茶一樣,將它用三層包裝法牢牢密封起來,放在干燥、常溫、陰涼、無異味的環境中即可。 《4》 誤區三:沖泡白毫銀針要用溫水。 最后一個誤區,出現在沖泡環節。 面對白毫銀針嬌嫩可人的模樣,又有人生出了“沸水會將茶芽燙壞”的想法,開始主張用溫水沖泡白毫銀針。 但事實證明,用溫水泡茶,就像隔靴搔癢,根本無法讓茶葉的內質充分釋放。 若真用了80°的溫水沖泡,怕是只能泡出香氣微弱、滋味淡薄的茶湯。 泡高山白茶,一律提倡用沸水沖泡,不用擔心白毫銀針的嫩芽會被沸水燙壞。 白毫銀針的芽頭,是層層包裹起來的筍狀結構,從里到外大概5-7層,非常厚實。 而且,每一層的表面,都密布著白毫,這些白毫不僅富含茶氨酸,是鮮爽滋味的來源,也是天然的疏水層。 正是這5-7層的“保護殼”,為白茶提供了堅固的防護層,不怕被沸水燙壞。 每一次將沸水注下,反而是在幫助白毫銀針脫下白毫,釋放滋味。 若不用沸水沖泡,表面的白毫難以脫落,葉內的養分和各種滋味物質,也無法釋放到茶湯中。 每沖淋一次廢水,白毫銀針的外殼就被浸潤一層,直到五、六沖后,沸水才能真正觸及白毫銀針的核心。 因此,真正優質的白毫銀針,白毫濃密、內質豐厚,不僅不怕沸水沖泡,還尤為耐泡。 《5》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一顆明珠,它看似嬌弱,卻蘊含著深厚的底蘊。 多層結構和細密的白毫使它堅韌,也使它經得起沸水的考驗。 對白毫銀針感興趣的茶友,買茶之前最好多花些時間做做功課,對它有基本的了解。 避開這些常見的誤區,才能更好地欣賞到它的真正風味。 否則,價值不菲的白毫銀針買回來,卻存進了冰箱,或者只懂得用溫水沖泡,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錢,浪費了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6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