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在前面 從小就知道,白蛋白是“神藥”,沒想到在生化知識學習工程師,再次遇到白蛋白。白蛋白臨床評估肝臟合成功能的 “金標準”,身體里的快遞小哥” 老規矩,先疊個甲。我是硬件工程師出身,對泵&閥、電機、傳感器等,更了解,產品應用相關,確實是純小白。有任何寫的不對的地方,歡迎隨時指正和交流~ 二、白蛋白家族 ![]()
· A/G 比值: 正常 1.2–2.4;肝硬化可<<1,多發性骨髓瘤可<0.6。 三、白蛋白如何檢測 溴甲酚綠法(BCG 法) ![]() 目前臨床 95% 以上的白蛋白檢測采用溴甲酚綠法(BCG 法),其核心原理是 “酸性條件下,溴甲酚綠(BCG)與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形成綠色復合物,通過監測吸光度變化計算濃度”。但需注意,該方法的反應條件對結果準確性影響極大。 溴甲酚紫法(BCP法) ![]() 還有個參考方法:溴甲酚紫法(BCP法),原理類似,只是染料換成了溴甲酚紫(BCP),在603nm波長下檢測。 兩種方法對比如下:
四、臨床應用篇——ALB異常 ALT下降的一些典型原因:
白蛋白異常的 “2 類典型場景”: (一)低白蛋白血癥:肝臟合成不足或丟失過多 核心特征:白蛋白<35g/L(成人正常參考值 35-50g/L),常伴隨水腫、腹水等癥狀。 (二)高白蛋白血癥:多為 “非疾病因素” 核心特征:白蛋白>50g/L,臨床少見,多與生理/技術因素相關,而非肝臟合成功能增強(肝臟合成白蛋白有上限,不會因疾病過度合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