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長火包(如毛囊炎、癤腫等)的調理需結合內治與外治,以下是一些常見方法: 內治調理 熱毒熾盛證 癥狀:皮疹紅腫熱痛明顯,膿皰較大,可伴有高熱、頭痛、口渴等。 組成:金銀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12g。黃連9g,黃芩6g,黃柏6g,梔子9g。 濕熱蘊結證 癥狀:皮疹紅腫疼痛,膿皰周圍有紅暈,可伴有發熱、口渴、小便黃、大便秘結。 組成:龍膽草6g,黃芩9g,梔子9g,澤瀉12g,木通6g,當歸3g,生地黃9g,柴胡6g,生甘草6g,車前子9g。萆薢10g,薏仁30g,黃柏15g,赤苓15g,丹皮15g,澤瀉15g,滑石30g,通草5g。 氣血兩虛證 癥狀:皮疹反復發作,遷延不愈,色淡紅,膿皰較小,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等。 方劑:人參、黃芪(鹽水拌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術(炒)、茯苓各8g,白芷、銀花各21g,甘草1.5g。 【處方】黃芪15g,當歸9g,野菊花9g,銀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連翹15g。【功能主治】養血益氣,清熱解毒。主慢性癤腫、慢性毛囊炎、囊腫性痤瘡、穿鑿性膿腫性毛囊周圍炎、膿皰性酒渣痤瘡等屬正虛毒熱證者。 方:大熟地20克 山萸肉15克 懷山藥15克 杜仲10克 補骨脂10克 川續斷10克 荊芥6克 防風6克 白芷6克 生地榆10克 茜草10克 中藥內服方——黨參15克,炒白術10克生黃芪30克,炒山甲6克,炒皂刺10克,岷當歸10克,黑升麻6克,香白芷10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薏苡仁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熱毒熾盛者去黨參、黃芪;可以配合內服散結靈、梅花點舌丹或大黃?(zhè)蟲丸及小金丹。 凡鱔拱頭患者必須戒食鱔魚,否則次年必發。 發際瘡內服方:金銀花10克,北防風10克,生大黃6克(后下),炒梔子10克(搗碎),連翹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薄荷6克(后下),炒黃芩10克,炒白術10克,生石膏30克(包煎),牛蒡子10克(搗碎),荊芥穗6克,荷葉10克,芒硝6克(沖服),火麻仁10克(搗碎),生黃芪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 三黃三皮四葉洗劑:生黃芩10克,川黃柏10克,川黃連10克,白鮮皮10克,牡丹皮10克,土荊皮10克,薄荷葉15克,荷葉10克,側柏葉10克,芙蓉葉10克,水煎外洗。 發際瘡洗方:千里光10克,馬齒莧10克,金銀花10克,苦參片10克,生大黃10克,兩面針10克,扛板歸10克,水煎外洗。 發際瘡方:羌活9克,防風9克,白芷9克,菊花9克,連翹9克,金銀花9克,紅花6克,川芎6克,天花粉9克,蜈蚣1條,赤芍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病情嚴重者重用蜈蚣3條,加全蝎1.5克,乳香15克。功能清熱消腫、祛風解毒,主治發際瘡毒。 發際瘡患者日常調養:①飲食盡量注意忌口辛辣、燒烤、煎炸、腌制食物、酒類、海鮮(蝦蟹貝類);②保持情緒穩定,不宜情緒暴躁,生活和工作壓力不宜過大;③注意按時休息,勞逸結合,不宜熬夜;④節欲寡歡,減少房事頻率。 祛風止癢方:白蒺藜10克,天花粉10克,蘇薄荷10克(后下),凈蟬蛻10克,白鮮皮10克,炒梔子10克(搗碎),生大黃10克(后下),關防風10克,板藍根10克,重樓10克,黑升麻10克,杭白芍10克,杭菊花10克,皂角刺10克,全瓜蔞3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