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爾哥羅德防線 別爾哥羅德防線是17世紀俄國南部邊界的防御線。最早于16世紀末,這條防線上就出現了沃羅涅日、別爾哥羅德等要塞,以阻止草原游牧民族和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入侵行動。 ![]() 中世紀城堡 17世紀30年代,由于同克里米亞韃靼人的關系日趨緊張,俄羅斯重新修建了靠近奧卡河的舊鹿砦防線,并在克里米亞韃靼經常入侵的一些必經之地,如:諾蓋道路沿線(科茲洛夫、坦波夫、上洛莫夫和下洛莫夫),卡利米烏斯道路和伊久姆道路沿線(烏謝爾德、亞勃隆諾夫、科羅恰)以及其他地方,都筑起了城堡。 17世紀40年代初又建起了18個城堡,并在謝夫斯克附近的科馬里奇鄉和列別姜縣建立了兩個設有一整套小城堡、壁壘、壕溝和鹿砦的筑壘地域。到40年代末,別爾哥羅德防線基本竣工。 別爾哥羅德防線一帶居民是逃避農奴主壓迫的農民和一萬多名軍人(射擊兵、哥薩克騎兵、炮兵)。政府還把國家北部地區部分居民遷移到這里。別爾哥羅德防線的居民從事農業、手工業、農業副業、商業等生產,還承擔著守衛別爾哥羅德邊界的義務。 由于17世紀奴隸制的加強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別爾哥羅德防線的居民曾多次參加市鎮居民和農民的反封建起義,其中包括斯捷潘·拉辛領導的農民戰爭。 1648年-1654年這條防御線自下洛莫夫起處長至辛比爾斯克。別爾哥羅德防線阻擋了克里米亞韃靼人對俄國的侵襲,促進了南方廣闊黑土地的經濟開發。由于俄羅斯的疆界向南方 擴展,別爾哥羅德防線到17世紀末就失去了作用。 今天,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別爾哥羅德又成為了邊防前線,而俄羅斯在庫爾斯克-別爾哥羅德修建建“100億盧布防線”,其效果在現代戰爭中并沒有什么好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