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以一動調三焦,以一氣貫乾坤 古法八段錦以“一動無一不動,一靜無一不靜”為要旨,其中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更是筑基之功。此式看似簡單,實則暗合中醫經絡學說與道家水火既濟之理,通過形氣、意的三重調和,開啟人體三焦之門,為后續功法奠定根基。 --- 一、動作要領:以指領勁,螺旋通天 1. 起勢凝神:雙腿并攏,雙膝相貼,雙臂自然下垂,周身放松,意守丹田。 --- 二、功理心法:水火既濟,命門為根 1. 為何先調三焦? 三焦乃“孤腑”,統領周身之氣機與水火之道。《難經》稱其為“元氣之別使”,主司通行元氣、運化水液。三焦通則氣機暢,水道通,臟腑調;三焦滯則百病生。此式以“托天”之勢拉開三焦通道,為后續功法疏通道路。 2. 水火相生之理 “水非火不藏,無水則火沸”:腎水需命門之火溫煦方能上濟心火,心火需腎水制約方能下歸丹田。若水火不交,則上熱下寒,氣機逆亂。 此式通過托天之勢引心火下行,提踵踮足引腎水上潮,促使水火交匯于中焦黃庭,達成“既濟”之態。 3. 命門為十二經之根 “十二經之火得命門先天之火則生生不息”(《醫貫》趙獻可語)。命門之火為先天動力,滋養十二經脈之氣化運行。此式以關沖穴領勁,激發手少陽三焦經之氣,引動命門火蒸騰水液,使氣機如環無端,“傳輸運動變化于無窮”。 --- 三、呼吸與意念:天門地戶,神照乾坤 · 吸氣時:意想“透過天門看勞宮”,引清氣從掌心生發,沿臂內側注入命門。 --- 四、體感印證:雙流歸源,熱涌命門 習練得當者,可感: 1. 關沖領勁時:掌心發熱,一股熱流沿三焦經流向命門。 --- 結語:以式合道,以氣養身 “雙手托天理三焦”非僅肢體之動,更是借形煉氣、以氣養神之鑰。每日晨起習練此式七次,可通三焦、調水火、壯命門,使“先天之火得養,后天之氣得運”,如《類經》所言:“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 大道至簡,躬身行之,方知古人智慧之深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