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的異常。按其發生原理,區分為沖動形成異常和沖動傳導異常兩大類。 (一)沖動形成異常 1.竇性心律失常①竇性心動過速;②竇性心動過緩;③竇性心律不齊;④竇性停搏。(1)被動性異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區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區性、室性)。(2)主動性異位心律:①期前收縮(房性、房室交界區性、室性);②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房室交界區性、房室折返性、室性);③心房撲動、心房顫動;④心室撲動、心室顫動。2.病理性①竇房傳導阻滯;②房內傳導阻滯;③房室傳導阻滯;④束支或分支阻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傳導阻滯)或室內阻滯。按照心律失常發生時心率的快慢,可將其分為快速性心律失常與緩慢性心律失常兩大類。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是過早搏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或撲動)和竇性心動過緩,其次為各種類型的房室傳導阻滯。心律失常的病因: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心臟起搏傳導功能異常、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心肌細胞離子通道功能紊亂及心肌供血不足等。其誘因有情志刺激、驚恐、緊張、勞倦、煙酒、咖啡、濃茶等。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心律失常可能誘發其他心臟病,甚至猝死。是導致心血管致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占心源性猝死的85%以上。 心律失常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起搏器、電復律、導管消融和手術等)兩種。抗心律失常西藥常用于終止心律失常的發作和/或預防其復發,但它們幾乎都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有的甚至導致新的心律失常,亦即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作用,屬于比較常見的治療矛盾。中藥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是明確的,而毒副作用相對較小,尤其是中成藥服用方便,劑量穩定可控。心律失常多出現心慌、胸悶、失眠、氣短、乏力等癥狀,屬于“心悸”、“怔忡”和“胸痹”諸 范疇,常與氣陰兩虛、氣血不足、心陽不振、心膽虛怯、氣滯血瘀、痰火擾心等因素關。臨證可根據辨證分型選擇使用恰當的中成藥。1、益心舒片:由人參、麥冬、五味子、黃芪、丹參、川芎、山楂組成。益氣養陰,化瘀復脈。適用于氣陰兩虛心脈瘀滯者,證見心動悸脈律不齊,胸悶不舒或胸背痛而舌紅少津脈細數或結代者。禁忌:其成分具有活血的效果,因此孕婦使用后可能會出現流產或者是見紅等異常情況。此外,哺乳期女性或是身體有慢性病癥的人群需遵醫囑。類似的還有心欣舒膠囊等。2、生脈飲:由紅參、麥冬、五味子組成。益氣養陰生津。適用于氣陰兩虧之心悸氣短,脈微自汗者。但對脾胃虛弱,嘔吐泄瀉,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不宜,當慎用。同類的有參麥注射液。3、穩心顆粒: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組成。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定悸復脈。適用于氣陰兩虛、心脈瘀阻型心律失常而見心悸不寧、胸悶胸痛、氣短乏力等癥狀者,尤其對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見上述證候者效果較好。注意事項:孕婦慎用;偶見輕度頭暈、惡心,一般不影響繼續用藥;服藥期間忌煙酒、濃茶。 4、參松養心膠囊:由人參、麥冬、山茱萸、丹參、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土鱉蟲、甘松、黃連、南五味子、龍骨組成。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適用于冠心病室性早搏屬氣陰兩虛心絡瘀阻證且兼有心熱而癥見心悸不安,氣短乏力,動則加劇,胸部悶痛,失眠多夢,盜汗,神倦懶言者。藥理研究表明參松養心膠囊可提升竇房結功能、調節心臟多離子通道,逆轉病理性結構重構,對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尤其是對于室性早搏,緩解癥狀比較明顯。6項循證醫學研究證實本藥對器質性室性早搏、非器質性室性早搏、房顫、緩慢心律失常、心衰伴心律失常、竇緩伴心律失常等多種心律失常的療效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本藥不含糖,糖尿病人也可服用。5、榮心丸:由玉竹、炙甘草、五味子、丹參、降香、山楂、蓼大青葉、苦參等組成。益氣養陰,活血解毒。本方養心兼清熱解毒,適用于氣陰兩虛或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所致的胸悶、心悸、氣短、乏力、頭暈、多汗、心前區不適或疼痛;輕、中型病毒性心肌炎見上述證候者。類似的還有心肌康顆粒等。1、天王補心丸:由生地黃、五味子、當歸身、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人參、玄參、丹參、白茯苓、遠志、桔梗等組成。滋陰養血,補心安神。原本為安神劑,適用于課誦日久,陰血不足,心脈失養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口舌生瘡,脈細數舌紅苔少者。現代亦常用于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復發性口腔炎、蕁麻疹等屬上述證候者的治療。1、心寶丸:由洋金花、人參、肉桂、附子、鹿茸、冰片、人工麝香、三七、蟾酥組成。溫補心腎,益氣助陽,活血通脈。適用于心腎陽虛,心脈瘀阻之緩慢型心律失常。臨證常用于虛寒型慢性心功能不全;竇房結功能不全引起的心動過緩、病竇綜合癥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引起的心絞痛及心電圖缺血性改變者。本方溫陽祛寒藥力強,起效較快,應特別注意陰虛內熱、肝陽上亢、痰火內盛者以及孕婦、青光眼患者忌服。2、柏子養心丸:由柏子仁、黨參、炙黃芪、川芎、當歸、茯苓、制遠志、酸棗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組成。補氣溫陽,養血活血,安神定志。用于陽虛氣弱,心血不足之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者。1、歸脾丸:由黨參、黃芪、當歸、龍眼肉、白術、茯神、遠志、木香、炒棗仁、石菖蒲、浮小麥、炙甘草等組成。健脾養心、益氣補血。適用于心脾氣血兩虛型心律失常,癥見心悸氣短,失眠健忘多夢、頭暈乏力,面色不華或萎黃、食少體倦、或各種出血等癥,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結代。本方偏于溫燥,陰虛錦葵、陰虛津虧燥熱者不宜。1、養心定悸膠囊:由地黃、麥冬、紅參、大棗、阿膠、黑芝麻、桂枝、生姜、炙甘草等組成。養血益氣,復脈定悸。適用于陰虧血少、陽虛氣弱之,心悸氣短,心律不齊,盜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結。需注意的是:此方結構脫胎于炙甘草湯亦即復脈湯,所治即所謂“心動悸脈結代”之證,陰陽氣血俱補,但重在滋養陰血,故腹脹便溏、食少苔膩者慎用。2、通脈養心丸:由地黃、雞血藤、制何首烏、阿膠、麥冬、龜甲(醋制)、黨參、桂枝、大棗、五味子、甘草等組成。滋補心腎陰血,活血通脈止痛。適用于胸痹心痛,心悸怔忡,心絞痛,心律不齊等。1、安神定志丸:由人參、茯苓、遠志、石菖蒲、茯神、龍齒(先煎)、天冬、生地黃、熟地黃、五味子、肉桂等組成。補心壯膽,鎮驚定志,寧心安神。適用于心膽虛怯型心律失常。癥見心悸,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如恐人將捕之,多夢易醒,惡聞聲響,食少納呆。苔薄白,脈細略數或細弦。1、心可舒片:由丹參、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組成。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心悸、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高血壓、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2、血府逐瘀丸:由柴胡、當歸、生地、牛膝、桔梗、赤芍、桃仁、紅花、川芎、枳殼等組成。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于氣滯血瘀型心律失常,癥見心悸、胸悶,胸痛陣發,痛無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或兼有脘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3、通心絡膠囊:由人參、水蛭、全蝎、赤芍、冰片等組成。益氣活血,通絡止痛。適用于心氣虛乏、血瘀絡阻型心律失常,常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或腦缺血患者。注意一是活血通絡作用較強,需注意出血風險,與抗凝藥聯用時尤其要謹慎;二是內含冰片,有一定胃刺激作用,由有胃病史者不宜;三是方中含有水蛭全蝎兩味蟲類藥,可能引起過敏,過敏體質者慎用。1、心速寧膠囊:由黃連、半夏、茯苓、枳實、常山、蓮子心、苦參、青蒿、人參、麥冬、甘草等組成。清心化痰、寧心定悸。適用于痰熱擾心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癥見心悸易驚,胸悶心煩,口苦口干,失眠多夢,眩暈,脈律不齊甚或結代,舌紅苔黃膩等癥。此方脫胎于黃連溫膽湯,由丁蘇文教授根據臨床經驗加以改進而成。現代臨床亦常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輕、中度心律失常諸如室性早搏而見上述癥狀者。需注意事項:1.方中苦參黃連甚苦,有胃病不受者宜飯后服用。2.方中常山有催吐作用,青蒿也常有患者反映有惡心作用,應用時應注意其不良反應。3.服藥中出現惡心等反應時,可以減量服用或停止服用。本方藥典已收藏,其處方配比:黃連334g,半夏250g,茯苓250g,枳實167g,常山250g,蓮子心42g,苦參250g,青蒿250g,人參167g,麥冬250g,甘草167g。(詳見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1、寧心寶膠囊:成分是蟲草頭孢菌粉。寧心寶膠囊有提高竇性心律,改善竇房結、房室傳導功能、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適用于多種緩慢型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2、金水寶:成分是蝙蝠蛾擬青霉菌,菌種序列號為Cs-4菌株,菌株分離自青海天然冬蟲夏草。補益肺腎,秘精益氣。適用于肺腎兩虛型心律失常,癥見慢性心肺功能不全,久咳虛喘,神疲乏力,自汗心悸,不寐健忘,腰膝痠軟,月經不調,陽痿早泄者。筆者所診患者服用本方效果滿意。2、白令膠囊:成分為中華被毛孢菌(Cs-C-Q80)發酵菌粉,和天然冬蟲夏草DNA指紋圖譜相似率高達96 %。補肺腎益精氣。適用于肺腎兩虛引起的心悸氣促、咳嗽咯血、腰背酸痛、面目虛浮、夜尿清長等癥。心律失常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功能不全者。3、至靈膠囊:成分:采用被孢霉屬真菌(Mortierella SP.),分離自川藏高原冬蟲夏草。補肺益腎。適用于肺腎兩虛之心悸,咳喘、浮腫等癥,亦可用于各類腎病、慢性支氣管哮喘、慢性肝炎及腫瘤的輔助治療。之外還有一些提取物單體制劑,不過那已經屬于西藥了,其選藥的邏輯及思路不在此篇討論范圍。總之,用中成藥治療心律失常需要堅持辨證選方,病證結合,扶正祛邪的原則。首先要把握患者的體質和正氣情況、認清病邪的性質,在同類藥可多選的情況下要考慮劑型,筆者更愿意選用丸劑,相對于口服液和顆粒劑來說丸劑穩定性更好,更適合慢性病,丸則緩圖也。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