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中國人都普遍共有一個信仰,那就是對“天”的信仰。由天組成的詞匯幾乎構成了中國人的宇宙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例如:“天命”“天道”“天意”“天才”“天真”“天選”等,乃至于口語化的“天啦”“天老爺”等。中國人與天,是如此的與生俱來和形影不離。從史前文明時期,中華先民頂禮膜拜的“天”,到如今現代中國人每天口中的各種由“天”組成的詞匯,“天”具有了從神圣到世俗的多重含義。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把中國的“天”總結為五種含義,即:物質之天、主宰之天、命運之天、自然之天、義理之天。筆者在大量研究中華文化與天文學的關系之后,認為中國的天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含義。一是普遍意義上的“天”,即天文學里的“天蓋”,或者通俗的說就是人們無時不刻抬頭仰望的天空;二是“天蓋”的頂點,即天文學里的“天極”,更準確的描述,是位于北半球中國人可以觀測到的北部天區的北天極。筆者將論述,中國人最重要的天是“天極”,對“天極”崇拜而產生的“中”“道”“一”等觀念是中華文明的出發點,“天極”就是中華文明的源點。《尚書·堯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誕生于天文學的天極崇拜觀,是解開中國史前文明與夏商周三代諸多歷史謎團的鑰匙。 PART (一)道生一 《道德經》云:“道生一”,盡管這只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但也可以看做中華文明最初的宇宙生成論思想。那什么是道?歷史上對道的解釋,可謂種類繁多,在此不一一舉例。大致有:宇宙萬物本原之說,太陽、五大行星等天體運行的軌道之說,一切事物的規則、法則、規律之說等。 《尚書·堯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筆者認為最初的道是,前文敘述的“極星是天極,圍繞極星旋轉的北斗也是天極,甚至北斗旋轉的區域都可以視為天極?!睋Q句話說就是,北斗圍繞極星作圓周運行就是最初的道。這正是中國最早影響最深遠的蓋天說《周髀算經》所云:“欲知北極樞璇周四極,常以夏至夜半時北極南游所極,冬至夜半時北游所極,冬至日加酉之時西游所極,日加卯之時東游所極,此北極璇璣四游。正北極,璇璣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極之所游。” 《周髀算經》所云的“此北極璇璣四游?!本褪窃诿枋鲋腥A先民最早通過觀測北斗圍繞極星旋轉,觀象授時從而制定歷法。因此《鹖冠子·環流》云北斗:“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M管歷史上對璇璣有多種解釋,有北斗七星說,有觀測天文的儀器渾儀說等,但筆者認為北斗圍繞極星所作的圓周運行才是璇璣,此區域也是天極,璇璣就是最初的“道”。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边@是老子對“道”的解釋,“有物混成”這里的“物”正是北斗與極星混然一體的“璇璣”,在天地出現之前就存在了,璇璣永不改變的旋轉從不停止,生化萬物是天下的母親。 馮時教授在《中國天文考古學》中講:“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卷六論太一引唐王希明曰:太一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隨天經行,以斗抑揚,故能馭四方。仍視太一與北斗為一體。”道生一的一就是太一,就是極星,前文已敘述的《史記·天官書》云:“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這里的太一也作大一、太乙、泰一、天一等,都指極星也稱之為帝星(帝一)。因此道生一是講述一個北斗與極星的組合,一個永恒不變、永恒運動、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動態組合,在天文學上描述,就是北斗始終圍繞極星(一)圓周運動形成璇璣(道),從而建立動態組合道生一,北斗不停圍繞極星旋轉,進而促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復歸于一。這就是中華文明最初的宇宙生成論,也是中華文明的源點。 ![]() ![]() ![]() (二)有生于無 《道德經》云:“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边@句話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同樣也可視為中華文明的宇宙生成論之一,這里的“無”是一切出發點,也是中華文明的出發點?!盁o”是宇宙萬事萬物的終極出發點。 《周髀算經》云:“璇璣徑二萬三千里,周六萬九千里。此陽絕陰彰,故不生萬物?!鼻拔囊褦⑹?,北斗圍繞極星所作的圓周運動就是璇璣,此區域也是天極?!吨荀滤憬洝分苯咏o出了這個圓周運動形成的圓形天極區域,直徑有二萬三千里,周長有六萬九千里。 馮時教授在《中國天文考古學》中講:“根據蓋天理論,太陽在天蓋上回環運轉,而錐狀璇璣深陷于天蓋,不與天蓋平面平行,因而受不到陽光,故為萬物不生的陰寒區域,這些內容無疑反映了原始的蓋天思想和原始的天極觀?!币虼嗽谥腥A先民最初的原始蓋天思想和原始天極觀里,這片圓形天極區域“陽絕陰彰,不生萬物?!边@就是“無”的哲學思想原始出處?!疤煜氯f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碧煜氯f物都生于有,那么有是什么? 《呂氏春秋·大樂》云:“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高誘《呂氏春秋注》云:“陰陽,化成萬物者也?!痹谥袊糯恢倍加刑鞓O太一生化萬物的思想。美國漢學家班大為,在其著作《中國早期的星象學和天文學》對太一進行了專題研究,他在此書中指出:“所有其他的神靈都從屬于太一,它是萬物之本源,無形地驅動和調節著整個宇宙?!痹凇瓣柦^陰彰,不生萬物。”的天極區域(無),卻是生化萬物的起始點(有)。無中生有,無與有也構成一個組合,是一個對立與統一的辯證組合,這正是老子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源泉。因此可以說中國最早的辯證法來源于天文學的天極崇拜觀,是世界特有的自然辯證法。 關于“道生一”與“有生于無”兩個中國最初的哲學思想觀如何演化發展,如何貫穿于中華先民的宇宙觀與人生觀。作者將在前文敘述的《道生一四川什邡是“帝”字來源地兼論中國大一統思想的天文學來源》,《一生二太極生兩儀四川什邡是陰陽哲學思想起源地什邡桂圓橋遺址陰陽積石坑天文學探秘》,《三生萬物天極生化萬物四川什邡是大禹得洛書地洛書名“洛”的天文學探秘》,《太一生水萬物復歸于一四川什邡是古蜀船棺文化發源地古蜀船棺文化的天文學探秘》四篇文章中予以詳細論述。 PART 前文敘述的源自天極崇拜的“道生一”與“有生于無”,基本可以視為道家思想的根本來源。秉承理氣之說的儒家思想同樣也源自天極崇拜。 鄭玄注《乾鑿度》云:“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 主氣之神?!碧怀松f物,還是主氣之神。 馮時教授在《中國天文考古學》中指出:“太一不僅為北辰神名,而且也是主氣之神,這個意義當然也應來源于北斗的建時作用,顯然,古人可以根據北斗斗杓或斗魁的不同指向確定分至啟閉八節的時間,而八節自是來自八方的不同風氣,于是有了太一為主氣之神的說法?!瘪T時教授的說法印證了,筆者認為北斗圍繞極星太一圓周運動,應當視為一個組合整體的論述。這個組合不但是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思想的來源,也是儒家的“元氣”宇宙生成論的思想來源。例如前文引述的儒家經典鄭玄注《乾鑿度》云:“天一、太一, 主氣之神?!?/span>還有儒家經典孔穎達疏解《禮記》云:“謂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氣也。極大曰大,未分曰一,其氣既極大而未分,故曰大一也。”儒家認為大一(太一)就是元氣。 再如儒家經典東漢鄭玄作注、唐代賈公彥撰疏的《周禮注疏》云:“又案《元命包》云:“紫微宮為大帝?!庇衷疲骸疤焐罅袨橹袑m大極星,星其一明者,大一常居,傍兩星巨辰子位,故為北辰,以起節度。亦為紫微宮,紫之言中此,宮之言中。此宮之中,天神圖法,陰陽開閉,皆在此中。” 又《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北極星,下一明者,為大一之先,合元氣以斗布,常是天皇大帝之號也?!贝硕卧掃M一步印證了筆者的北斗圍繞大一(太一)極星圓周運動,是一個整體的論述。“其北極星,下一明者,為大一之先,合元氣以斗布。”直接指出了元氣與大一、北斗三者的整體關系。上述元氣宇宙生成論,逐漸促使儒家學說在宋明時期成為理氣之說,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如果說道家以“無”為萬事萬物的開始,那么儒家就是以“元氣”為萬事萬物的開始。道家的“無”與儒家的“元氣”以及道家的天道觀念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最初的源頭都來自于中華先民的天極崇拜觀。中華先民對北天區中央那堅定不移的天極區域是如此的神往與崇拜,這種思想深深滲入中華民族的歷史血脈。中華民族就像那億萬年堅定不移的天極一樣,任隨世間風云變幻,我自巍然不動,永恒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顛。 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出土文物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征,就是對天極北斗的崇拜。前文已敘述,四川三星堆遺址方形青銅人頭像就是對北斗七星前四星的方形斗魁的崇拜,還有被稱之為太陽輪的青銅璇璣輪,祭山玉璋的北斗手勢圖案等,成都金沙遺址的黃金天蓋形器等文物,都是蜀地中華先民的天極崇拜器物。 三星堆青銅人頭像 從巨大的縱目人頭像到細小的跪坐人像,三星堆青銅人頭像幾乎統一為方形。前文已敘述,北斗曾經也被視為天極。三星堆青銅人頭像其中一件頭像就插有北斗斗柄,從側面看簡直就是完整的北斗造型再現。北斗七星分別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前四星構成了北斗呈方形的斗魁。北斗前四星組成的斗魁始終對著極星,且距離極星最近,是北斗最為明顯的標識,因此中華先民有時直接將北斗斗魁指代北斗七星。方形的北斗斗魁也成為北斗的象征,在中國很多史前文明出土的文物中都有這樣的方形斗魁頭像,例如良渚文化的神徽、凌家灘遺址的玉人像等。因此三星堆青銅人頭像為方形是崇拜北斗的方形斗魁,也是天極崇拜。 ![]() ![]() 青銅璇璣輪 三星堆出土一件巨大的車輪型青銅器,被稱之為太陽崇拜的太陽輪,也被稱之為車輪狀器物。實際此器物也是璇璣。外輻圓形為北斗圍繞極星太一圓周運動的軌跡。五條輻軸是表達中央的意思,因為數字五為中央之數。重點在于此璇璣輪的中央為突起的一個圓形青銅帽,完整體現了蓋天說里的天蓋中央突起的天極。因此這不是太陽崇拜器物,而是天極崇拜器物。 ![]() 祭山玉璋 體現三星堆人祭山儀式的玉璋圖案,展示了天彭闕為靈魂經過之處以及古蜀船棺、天極崇拜。兩座山之間的小船為載魂之舟——古蜀船棺,兩座山即為后來《蜀王本紀》中記載的:“李冰以秦時為蜀守,謂汶山為天彭闕,號天彭門。云亡者悉過其中,鬼神精靈數見?!钡奶炫黻I。最左邊大拇指翹起的握拳手勢是模擬北斗七星造型,握住的手掌四指為斗魁四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翹起的大拇指為斗柄三星:玉衡、開陽、瑤光。因為北斗也被視為天極,天極是陰陽和合,生化萬物之處。船棺載著三星堆人的靈魂經過天彭闕返回天極,以獲得靈魂的重生。因此祭山玉璋圖案是一幅完整體現三星堆人生死觀的敘事史詩。 ![]() ![]() ![]() ![]() 青銅大立人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已有多種解讀,據作者觀察大立人背部圖案,發現右側的北斗與極星組合圖案,是在展示天極崇拜觀。圖案中同樣用手勢模擬北斗造型,與祭山玉璋圖案中的手勢完全一樣。手勢下面圓圈為極星,北斗與極星組合構成了大立人背部右側的主要圖案,前文已敘述,北斗與極星組合是一個整體,體現的是道生一的思想。因此大立人以此圖案展示其不同尋常的地位,大立人有可能就是天帝。 ![]() ![]() 黃金天蓋形器 此器物為典型的天蓋造型器物,前文敘述的《周髀算經》云:“天象蓋笠,地法覆盤”,此器物形似喇叭狀,尖頂即為蓋天說的天,像一頂斗笠,其尖頂的小孔即為天極,周邊有三個云氣紋圖案,即體現天極“天一、太一, 主氣之神。”天極是元氣產生之處。三個云氣紋的三,體現的是三生萬物,進一步表達天極生化萬物的思想。因此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一脈相承的繼承與發展了天極崇拜觀。 ![]() 金沙遺址黃金天蓋形器 (中央小孔即為天極/北極星) 黃金天極形器 此器物被稱之為黃金笑臉,實則為天極形器物。該器物下部與上述的黃金天蓋型器一樣,中間鏤空凸起的是天蓋的尖頂天極造型,上部鏤空的是云氣紋飾,也是體現了天極“天一、太一, 主氣之神?!?/span> ![]() 天極崇拜觀,在中華民族創造的數千年璀璨文明中,留下了無數深刻的思想印跡與歷史遺跡。從中、道、一等傳統哲學思想,到秦始皇“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蹦酥两裉炝腥胧澜缥幕z產的北京中軸線、紫禁城等都是天極崇拜觀的歷史遺存。甚至存在于國人集體無意識中的救世主,紫薇圣人(位于天中紫微垣的紫微星曾為極星)也是天極崇拜觀的遺存。天極崇拜觀就像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促使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演進中,展現出不同于世界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化特征。中華民族還將在天極崇拜觀的影響下,繼續創造出更多更偉大的人類文明。 ![]() 世界李冰 中國洛水 李冰文化研習會 國內唯一研究蜀中首圣, 建設中國戰略腹地第一人, 治水先賢李冰的文化學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