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寇姓命名。有寇姓后人曾到村里尋根問祖為佐證。大約明清之際,北藺郊安姓一支中的弟兄三人和王、張等姓相繼遷居村里,他們不忘建村故人,一直未改村名。
還有一種神奇的傳說,村名是由“扣村”演變為“寇村”的。
北谷村出了火龍駒,由于沒有上繳皇帝,皇帝發怒,便傳旨剿滅北谷村。一天,天剛發亮,人們還在睡夢中,北谷村就被官兵包圍了。沒有一頓飯的工夫,除了個別人逃出去外,全村絕大多數男女老少就不明不白地死于刀劍之下,房屋、牲畜、財產等燒了個精光。這時,有一個小官說:“西邊的人家也有可能是北谷的人家。”官軍將領便帶官兵向現在的寇村殺來。
傳說現在的寇村當時叫“小太谷”,村東有座白衣廟。白衣老祖看到官兵殺來,心里實在不忍他們濫殺無辜。于是,口中念念有詞,吹了口仙氣,一片白光便把小太谷村扣住了。小太谷村的人剛才還望著北谷村的火光發愣呢,一會兒又見官兵向這邊奔來,轉眼間就只看見一片白光,什么也看不見了。不知過了多久,白光散盡,官兵撤走,只在村口留下了許多馬蹄印。人們到北谷村一看,簡直驚呆了,全村尸橫遍地,血流成河,一個活著的人也沒有了。一會兒,小太谷村的人才明白北谷村被血洗了,差點小太谷村也遭厄運。扣住小太谷村的那片白光一定是白衣廟的老祖使得法。人們為了紀念白衣老祖的功德,同時為了今后村人免遭災難,便把小太谷村改為“扣村”。
后來,扣村出了姓寇的大戶,勢力越來越大,姓寇的族人根據諧音就把扣村演變為寇村了。
其實,北谷村在民國版《榆次縣志》中還有記載,主要居住著龔、侯兩姓,這就證實了以上只是神話傳說而已。
1956年,曾名“寇村曉光農業生產合作社”,體現出當時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