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診室中,我常常聽到患者這樣的傾訴:“曾醫生,我每天洗頭,可到了下午頭發就油膩膩地貼在頭皮上,梳頭洗頭時掉發多得嚇人,發縫越來越寬,都不敢扎馬尾了……” 如果你也正被同樣的問題困擾,那么今天我想從中醫的角度,和你聊聊這背后的原因和調理之道。 在中醫理論中,這類頭發油膩、異常脫發的情況,常與“濕熱上犯”密切相關。中醫認為“濕性黏滯,熱性上炎”,平素飲食不節、熬夜壓力大等因素,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濕熱內生產生,并沿著經絡上蒸至頭頂。頭皮長期處于這種“又油又悶”的環境里,就像一塊被油膩污濁浸泡的土地,發根自然會松動不穩,頭發不僅油膩粘連,也更容易脫落。 這類患者往往不僅頭發容易出油,還常伴有頭部沉重、面部多油、口干口苦、身體困倦、大便黏滯不爽等癥狀。觀察其舌象,多可見舌苔黃膩。如果你有上述表現,那很可能是體內濕熱偏重,頭部油脂分泌異常只是內在失衡的一個外在信號。 小李二十八歲頭發油膩必須每日清洗,脫發量增多,額角與頭頂頭發逐漸稀疏,并伴有口干、偶有腹脹,舌偏紅苔黃膩。針對她的情況,開了含有茵陳、黃芩、梔子、茯苓、生薏仁、柴胡等藥材,目的是從中焦疏通調和,清化濕熱濁邪。 服藥約三周后,她反饋頭皮出油明顯緩解,由每天洗頭延長至隔日一次,口干腹脹也有所減輕。 繼續調治近兩個月,頭皮油膩程度進一步改善,脫發數量逐步減少,洗頭時不再成綹脫落,原脫發區域可見少量新生細發。目前仍在鞏固調理中,整體趨勢向好。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中醫強調“一人一方,辨證論治”。即便癥狀相似,每個人的體質虛實、濕熱偏重、兼夾病機(如是否兼血虛、腎虧或血瘀)都可能不同,因此用藥思路和藥材組合也各有側重。切勿自行套用他人藥方。 調理頭發健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于求成。頭發生長有其自然周期,中醫治療也并非單純控油或生發,而是從整體調節臟腑功能入手,清除體內濕熱濁邪,恢復氣血平衡,為頭發營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只有內在的“土壤”變得潔凈豐沃,頭發這棵“幼苗”才能茁壯生長、茂密而堅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