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億多年前,地球上存在著一種被科學家稱為“Prototaxites”的生物,這種生物早已滅絕,但在現代地球上仍然存在著它們的化石。 這種生物的化石最初的發現時間是1843年,人們注意到它們的形態看上去很像是樹干,所以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是一種遠古地球上的植物,實際上,“Prototaxites”這個名字的意思其實就是“原始的針葉樹”。 (↑“Prototaxites”的化石) 然而隨著更多化石證據的發現以及相關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學家卻逐漸意識到,這種生活在4億多年前的生物,可能是地球生命中的“異類”,為什么這么說呢? 最明顯的異常就是它們的個頭實在是太大了,已知的研究表明,雖然在4億多年前的地球陸地上已經存在著植物,但那時的植物普遍都非常低矮,能長個幾十厘米高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而“Prototaxites”的直徑卻可達1米左右,高度更是可以達到8米有余,如此大的個頭使得它們在生態學上顯得非常突兀。要知道植物的演化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怎么會突然之間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巨人”呢? 然后就是形態問題,正如我們所知,一棵樹是有很多樹枝的,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Prototaxites”真的是某種樹木的樹干,那它們也應該長有樹枝,其化石上就應該具備明顯的分叉結構。 (↑“Prototaxites”復原圖) 但實際情況卻是,已知的化石均表明,“Prototaxites”并沒有這樣的結構,這使得它們看上去就像光禿禿的柱子一樣。 而更大的異常則來自其微觀構造,研究發現,“Prototaxites”的內部存在著大量的管狀細絲結構,這些結構的直徑通常只有5至50微米,它們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巨大樹干”,而據我們所知,地球上已知的任何一種植物,都不具備這樣的微觀構造。 所以古生物學家據此認為,“Prototaxites”根本就不是樹木,甚至連植物都不是。那它們會不會是動物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在它們的化石中發現了細胞壁結構,而我們都知道,動物的細胞并不存在這樣的結構。 既然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那它們又會是什么呢?對于這個問題,古生物學家提出了多種猜測,其中一種觀點認為,“Prototaxites”應該是屬于真菌。 該觀點認為,真菌的基本構成單位就是菌絲,大量的菌絲交織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子實體,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蘑菇,而“Prototaxites”的微觀構造就與之很是相似,所以它們就應該是一種異常巨大的“蘑菇”。 這種觀點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得到了較高的認同,但在進入21世紀之后,古生物學家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發現,“Prototaxites”內部細絲的連接方式非常獨特,與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真菌都對不上號。 在更深入的研究中,古生物學家對“Prototaxites”化石的化學組成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結果發現它們的化學組成與已知的所有真菌截然不同。 于是“真菌假說”就很難站住腳了。那“Prototaxites”會不會是某種藻類或者是像地衣這樣的復合體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它們的化學組成與藻類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而其內部結構非常均一,不存在地衣那樣有明顯的分層結構。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古生物學家才會認為,這種生活在4億多年前的生物,可能是地球生命中的“異類”,它們可能是地球生命演化樹上的一個獨特的分支,不能被歸類為任何已知的生物譜系,在過去的日子里,它們曾經在地球上繁茂生長,但最終徹底滅絕,沒有留下任何的后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