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柯基 牌桌上,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就是2025年的全球物流。 在中國,“反內卷”已成趨勢,價格戰的骨牌應聲而倒;在東南亞,TikTok等流量機器瘋狂轟鳴,社交電商的紅利潑天而下。 冰與火之間,8月29日,極兔速遞甩出了一份中期業績。這份財報,像一個精巧的切片,顯影出全球兩大核心市場的血管脈絡,和一家中國背景的全球化公司的進化肌理。 數據很驚艷:上半年總收入55.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經調整凈利潤1.6億美元,同比飆升147.1%。尤其是在東南亞,包裹量同比暴增57.9%,市場份額飆升至32.8%。 不過,比數字更值得深究的,是數字背后的故事。 這不僅是一家公司的業績解讀,更是一個觀察全球電商格局演變和中國物流企業出海進化的絕佳樣本。 01 東南亞——利潤引擎的全面啟動 東南亞是極兔的利潤引擎。這是它的龍興之地,也是全球化敘事的壓艙石。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2025上半年,32.3億個包裹,同比飆升57.9%。市場份額如同潮水,將版圖擴大到32.8%。六年,它始終坐在這片戰場的第一把交椅上,這不僅是數字增長,更是對市場脈搏的精準拿捏。 “天時”顯而易見。東南亞電商風口正勁,華創證券數據顯示,其2024年GMV已躥升至226億美元。這場狂飆,為所有獨立的第三方物流都打開了巨大的窗口。 極兔作為獨立的電商賦能者,在平臺“神仙打架的戰場”上,始終是門好生意。 但風口之上,摔死的豬也多,極兔在構建自己的反重力引擎。 財報里一個不起眼的數字:單票成本,同比下降16.7%。這才是題眼。降本,這兩個字,極兔在中國這個“經驗熔爐”里,已刻進骨髓。現在,它把在中國驗證過的精細化管理、成熟設備與大數據經驗,整體移植到了東南亞。這就徹底告別了靠燒錢換規模的初級玩法,進化為一種由內部管理驅動的、可持續的“成本優勢”。 這是一種肌肉記憶,一條真正的護城河。 更有意思的信號,是客戶結構的變化。“非平臺客戶業務包裹量顯著增長”,這透露出一種戰略轉向。這意味著,那些更挑剔、客單價更高的本土品牌,開始信任極兔,這一轉向不僅能快速提升利潤,更讓極兔降低對電商平臺的過度依賴。它正從一個被動的“履約工具”,轉變為主動的“產業服務商”。 這兩大進化,直接體現在了財務數據上:上半年,東南亞市場收入同比增長近三成,達到了19.7億美元;經調整EBITDA更是同比暴漲50.5%,達到3.1億美元。盈利能力,前所未有的強勁。 所以,極兔在東南亞的成功,絕非僅僅是搭上了電商增長的快車那么簡單。它率先完成了從“追求規模”到“追求有質量的規模”這一關鍵的戰略轉型。它在享受紅利,更在定義格局。 02 中國市場——經驗熔爐的韌性與蓄力 視線轉回中國。如果說東南亞是火焰,那2025上半年的中國快遞市場,就是一塊等待重塑的鋼鐵。 這里是極兔的經驗熔爐,最考驗韌性的戰場。華源證券與興業證券的報告都指向一個事實:失控的價格戰后,行業盈利能力被壓縮到冰點。終于,國家郵政局再次吹響哨聲,強力的政策倡導,正引導行業從價格比拼轉向價值競爭。 新周期,正在開啟。 在這場價值回歸的浪潮中,極兔的答卷是:穩住了。包裹量增長20%,市占率穩在11.1%,并保持盈利。在存量搏殺中,這本身就是勝利,更表明它已為行業的新階段做好了準備。 但極兔在中國的真正“護城河”,并非宏觀數字,而是它完成了從“電商履約方”到“產業服務商”的角色進化,實現對中國產業帶的深度下沉。 這種轉變,在一系列的案例中,變得無比鮮活。 在“百里棉鄉”湖北天門,服裝產業帶近年因直播電商而一夜爆發。瞬間激增的訂單,是財富機遇,也是負擔,直播帶來的瞬時“爆單”隨即轉化為物流的“轉輸”負擔,打包都來不及。 怎么保證48小時內發貨?這是生死線。 極兔的解決方案,是前瞻性的重資產投入。雙層交叉帶等自動化設備,讓“當天攬收、當天發走”成為可能。大促期間,極兔的市場人員甚至會提前溝通,安排人手駐場,幫商家一起打包。 此等服務,已經超越了物流本身,成為企業的“商業伙伴”。 如果說服裝還是常規操作,那么生鮮,則是快遞行業公認最難啃的“硬骨頭”。湖北荊州的蓮藕,時效要求極高。去年,“與輝同行”直播間一場帶貨,為當地一家食品龍頭帶來了20多萬單的“甜蜜煩惱”。訂單要求48小時內發完,當時運力緊張,多家快遞公司都婉拒了這筆“燙手芋”。 關鍵時刻,極兔洪湖網點頂了上去。負責人廖炯迅速調集多輛17米掛車,一天之內,硬是完成了超過8萬票的發運。這種在極限壓力下的履約能力,靠的不是運氣,而是重資產投入的轉運中心、云端運力調度系統和“兔優達”等高端產品的組合拳。 圖片:極兔速遞的轉運中心 | 來源:公司官網 而在云南,面對代表中國品質的保山咖啡,極兔的服務商角色更加深入。它與當地咖啡產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提供的,是“從田間到舌尖”的一站式供應鏈服務。為此,極兔甚至成立了極兔云倉,成為首家入駐保山現代物流產業園的企業,為咖啡商家提供倉儲、分揀、打包、一件代發。 來到廣東澄海這座“中國玩具之都”,問題又不一樣。玩具包裹,體積大,形狀不規則,極度占用倉儲和運輸空間。極兔澄海網點的解法是,采取“少量多次”的多頻次收貨模式,并上線了尺寸更大的專用生產線。這看似簡單的調整,卻有效解決了當地商家的倉儲和發貨難題。 從廣東澄海那些形狀不規則、對防損要求極高的玩具,到深圳華強北那些客單價高、對時效和服務敏感得近乎苛刻的3C產品,極兔都在用同樣的方式,將自己編織進產業的肌理之中,主動去理解每一個行業的痛點,然后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上述案例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共振,共同勾勒出極兔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升華:從一個履約工具,到一個深度融入產業鏈的“供應鏈服務商”,進而形成極兔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這是一種“蓄力”,當“反內卷”已成為當下行業的核心敘事邏輯之際,當競爭回歸價值本身,它在產業帶的深厚積累,將成為最重要的新增長點。 03 全球化藍圖——未來引擎的盈利拐點 如果說東南亞是“利潤中心”,中國是“規模中心”和“經驗熔爐”,那么以拉美、中東為主的新市場,則是極兔寄予厚望的“未來增長中心”。 這份2025年中報,極兔直接道破玄機,這個未來引擎,迎來了歷史性的盈利拐點。 財報明確指出,“新市場經調整EBITDA首次扭虧為盈”,其意義非凡,遠超數字本身。數據層面,新市場上半年包裹量同比增長21.7%,收入達到3.6億美元,同比增長24.3%。 這背后,是極兔與全球及本土電商平臺的緊密合作。例如,在墨西哥和巴西,它與拉美最大的電商平臺Mercado Libre的合作,有效拓寬了業務來源。 2025年,極兔與Mercado Libre達成合作,成為其第三方配送服務商之一,標志著極兔從“跨境電商專屬物流”向“本土電商生態服務商”轉型。Mercado Libre在墨西哥和巴西的GMV占比超過60%,極兔通過系統對接和資源整合,為其提供多平臺訂單合并處理和差異化配送方案(如經濟型3-5日達、加急1-2日達)。 不過,盈利拐點是財報數據上的明線,暗線則是極兔全球化戰略的有效性和商業模式的可復制性。 在巴西,極兔試圖深入當地生活,將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進行本土化改良。依托本地化團隊與密集網點,解決巴西“大而分散”的物流物流痛點。國海證券分析師認為,在巴西市場,極兔的優勢體現在先發優勢和平臺協同兩個方面。 一方面,極兔在圣保羅建設自動化分揀中心,截至今年6月,日均包裹處理能力超過100萬件;另一方面,極兔在積極拓展巴西網點,截至2024年,布局的網點數已經超過650個,特別強化了偏遠地區的覆蓋。 類似巴西這樣的案例并非偶然,它背后是極兔全球化擴張的核心邏輯,即一套可標準化的、跨區域賦能的全球化方法論。 這套邏輯的本質,就是將在中國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競爭最復雜、迭代速度最快的“經驗熔爐”里,被淬煉出的精細化運營模式、技術系統和管理經驗,進行系統性地梳理和輸出,然后,高效地復制到各個新市場,并結合當地情況進行靈活的本土化落地。 至此,極兔的全球版圖,被清晰地定義為三大協同中心:東南亞是“利潤中心”,提供穩健的現金流和利潤支持;中國是“規模中心”與“經驗輸出中心”,貢獻全球最大的業務規模,并作為運營模式和管理經驗的“中央廚房”,持續為其他市場賦能;新市場則是“未來增長中心”,承接成熟的運營模式,快速實現規模化和盈利,打開未來的增長空間。 這三大板塊,并非各自為戰,形成了一個相互支持、自我強化的全球增長飛輪。中國的經驗賦能東南亞和新市場;東南亞的利潤反哺全球擴張;新市場的增長則為整個集團的未來注入了未來的想象空間。 一個精妙的邏輯閉環,已然形成。 結語:兔子還在奔跑 極兔這份2025年的中報,向市場展開了一幅全新的畫卷:一個正在完成“三大身份進化”的、更多維度的極兔,已經浮出水面。 它正從“高性價比競爭者”進化為“成本領先者”,從“電商履約方”進化為“產業服務商”,從區域范例進化為具備全球化方法論的“全球化玩家”。 將其所有戰術動作統一歸結起來,這是一次從“市場競爭者”向“產業價值創造者”的深刻身份轉變。 當然,在全球化的征程中,挑戰與機遇并存。但極兔的故事,無疑已經為行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啟示。這條路,還很長。兔子,還在跑。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