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醫李知行 有什么樣的愿力,就會種下什么樣的種子。 清晨的公園里,李大爺剛打了兩套太極拳,胸口卻突然像壓了塊石頭,悶痛伴著心慌——這是許多冠心病患者熟悉的“氣滯血瘀”場景。 在中醫眼中,心臟如同人體氣血運行的樞紐。當氣機阻滯、血液瘀堵,心臟就像高峰期的城市路口,車輛(血液)淤塞、信號(氣機)紊亂,于是胸痛、胸悶、心慌、憋氣接踵而至。這個時候如果能用上延丹膠囊這個中成藥,說不定癥狀就能緩解下來。 延丹膠囊:丹參、延胡索(醋制)、五靈脂、瓜蔞、乳香(醋制)、枳殼、柴胡。 延丹二字分別指代延胡索和丹參。 丹參率先登場。這位“化瘀標兵”身兼雙職:既活血祛瘀,疏通血管“堵點”,又能補血養心,為疲憊的心肌注入能量?!侗静菥V目》稱其“破宿血,補新血”,現代研究更發現其有效成分丹參酮可改善心肌缺血、縮小心梗范圍。若把心臟比作發動機,丹參就是既能清理油路又能添加潤滑油的修復劑。 延胡索與乳香組成“止痛雙雄”。醋制后的延胡索,鎮痛效果倍增,古人贊其“專治一身上下諸痛”,尤擅化解心胸刺痛;乳香則以樹脂的辛香走竄之力,活血行氣兼抗血栓。這對組合如同精準的交通信號燈,在血瘀的“十字路口”迅速恢復秩序。 五靈脂雖出身特別,卻是通肝經、散瘀血的奇才。其性溫而不燥,專攻瘀血阻滯之痛,與延胡索協同作用時,鎮痛效果倍增。瓜蔞則化身“清道夫”,滌痰寬胸,將堵塞氣機的痰濁通過腸道下排——恰如《黃帝內經》“病在上,取之下”的智慧實踐。 最后登場的是理氣三人組:柴胡疏肝升陽,從源頭疏解氣郁;枳殼寬中行滯,推動中焦氣機;白芍柔肝養陰,防止理氣藥耗傷陰血。三藥合用,如同同時疏通主干道與小巷道,讓全身氣機暢行無阻。 八味藥各司其職,正應《黃帝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的治則(《素問·至真要大論》)。 中醫認為,胸痹(心絞痛)是氣血在經絡中“堵車”所致! 心經與心包經循行于胸中,若氣滯血瘀,便會“不通則痛”,引發胸悶刺痛。 肝經布脅肋,肝氣郁結則加重血瘀,這正是方中加入柴胡、白芍的原因——從肝論治心病。 元代《十四經發揮》更強調任脈作用:“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上關元至咽喉”,貫穿胸腹,總督陰經氣血。延丹膠囊中丹參、延胡索等正是任脈要藥。 現代藥理也驗證:該藥能擴張冠狀動脈(相當于“疏通心經高速路”),降低心肌耗氧量,甚至抑制血栓形成。 如果你常嘆氣、脅肋脹痛,這就說明你存在氣滯。舌下靜脈紫暗、面色晦暗說明你血瘀。此藥專攻勞累性心絞痛(氣滯血瘀型),表現為刺痛、位置固定、情緒激動加重。若遇灼痛伴面紅(屬熱證),可考慮復方丹參滴丸。悶痛伴痰多(屬痰濁),則可參考丹蔞片。 ![]()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均為科普中醫所用,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要,請咨詢醫生。 ![]() ![]() |
|
來自: 孤山行者 > 《心腦血管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