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PLC,只懂PLC本身是遠遠不夠的。PLC是“大腦”,而外圍設備就是它的“眼睛、耳朵、手和腳”。一個合格的自動化工程師,必須精通這些外圍設備如何與PLC協同工作。 以下是學習PLC應該掌握的核心外圍設備,我將它們分為幾大類以便你理解: 
1. 輸入設備 - 大腦的“感官” 這些設備將外部物理信號(如按鈕按下、位置到達、溫度變化)轉換為PLC可以識別的電信號(通常是24V DC開關信號)。 1)主令電器: o按鈕/開關:急停按鈕、自復位按鈕、選擇開關。最基礎的輸入信號源。 o轉換開關:用于多種模式選擇(如手動/自動/調試)。 2)傳感器: o接近開關:檢測金屬物體是否靠近,無需接觸。分為電感式(金屬)、電容式(非金屬)、磁性式(氣缸磁環)。 o光電傳感器:利用光束檢測物體有無,距離遠。分對射式、反射式、漫反射式。 o行程開關:機械式觸點,用于檢測運動部件的極限位置。 3)其他檢測元件: o編碼器:測量速度、位置、方向。分增量式和絕對式,是伺服/步進控制的核心。 o視覺傳感器:高級的“眼睛”,用于復雜檢測(如缺陷、字符、定位)。 o安全設備:安全光柵、安全門鎖、雙手按鈕,通常接入PLC的安全輸入點或專用安全繼電器。 學習重點:NPN 和 PNP 兩種接線方式(源型與漏型)的區別與接線,這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2. 輸出設備 - 大腦的“手腳” 這些設備接收PLC發出的命令信號,并執行具體的動作。 1)執行器: o接觸器:用較小的控制電流接通/斷開大功率的主電路(如電機)。 o中間繼電器:PLC輸出點驅動能力有限,常用于“放大”信號,一個輸出點通過繼電器控制多個負載或不同電壓等級的負載。 2)指示與報警: o指示燈:蜂鳴器、信號燈,用于顯示設備狀態(運行、停止、故障)。 3)其他驅動設備: o電磁閥:控制氣路或油路的通斷,從而驅動氣缸、液壓缸動作。 o比例閥/伺服閥:接收模擬量信號,進行精確的壓力/流量控制。 
3. 人機交互設備 - 大腦的“表情和語言” 操作人員與PLC系統對話的窗口。 1)HMI:核心中的核心。觸摸屏,用于顯示設備狀態、參數、報警信息,并允許操作員輸入命令和修改參數。 o學習重點:掌握至少一款主流HMI軟件(如西門子WinCC、昆侖通泰、威綸通)的基本使用,學會如何與PLC建立變量連接。 2)文本顯示器:簡易版的HMI,只能顯示文字和數字。 3)上位機軟件:在電腦上運行的SCADA系統,功能比HMI更強大,用于整個工廠的監控和數據采集。 
4. 驅動系統 - 大腦的“肌肉” PLC發出指令后,真正去做“精細動作”的部分。 1)變頻器:通過改變頻率和電壓來控制交流電機的轉速。PLC通過通信或模擬量/數字量信號控制變頻器。 o學習重點:掌握變頻器的基本參數設置(如頻率源、啟停控制)、接線和多段速控制。 2)伺服驅動器:用于需要高精度位置、速度控制的場合。通常通過脈沖或通信控制。 o學習重點:理解脈沖控制(PTO)模式,學會如何通過PLC發脈沖來控制伺服電機的位置和速度。 3)步進驅動器:簡易版的伺服系統,用于精度和扭矩要求稍低的場合,控制方式與伺服類似。 5. 通信設備 - 大腦的“神經網絡” 現代自動化系統不再是孤島,設備之間的聯網通信至關重要。 1)通信協議: o串行通信:RS-232, RS-485, Modbus RTU。 o工業以太網:Profinet, Ethernet/IP, Modbus TCP, EtherCAT。這是當前的主流。 2)相關設備: o通信模塊:PLC的擴展模塊,用于增加通信端口或支持特定協議。 o交換機:工業級交換機,組建設備局域網。 o網關/適配器:在不同協議之間進行轉換(如Modbus轉Profinet)。 總結與學習路徑建議 1)從基礎開始:先徹底搞懂按鈕、指示燈、繼電器、接觸器的接線和控制邏輯。這是一切的基石。 2)深入傳感器:動手接接近開關和光電開關,務必弄清NPN和PNP的區別,并學會在PLC中輸入程序中應用。 3)征服驅動層:先學變頻器,再學步進/伺服。這是從簡單繼電器控制到精密運動控制的飛躍。一定要自己接一次線,設置一次參數。 4)玩轉HMI:找一個觸摸屏,嘗試做一個簡單的畫面,控制PLC的點,并顯示數據。你會立刻理解“變量”的重要性。 5)擁抱通信:嘗試用PLC的通信口(如RS485)去控制一臺變頻器,或者用Modbus協議連接一個智能儀表。這是成為高手的關鍵一步。 核心思想:不要只看書!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購買一個簡單的PLC學習套件(通常包含PLC、HMI、傳感器、伺服/步進等),或者使用仿真軟件,親手去接線、編程、調試。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你最快成長的時刻。 掌握了這些外圍設備,你才能真正意義上“會”用PLC。祝你學習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