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在與眾多朋友進行交流時,很多人都提到了他們存在脾虛的問題,這表明,脾虛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健康挑戰。 那在深入了解脾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脾的作用吧。 ![]() 人體有兩個根本性的東西,就像房子的兩根支柱,一是腎,為先天之本;一是脾胃,為后天之本。 先天之本(腎),這個咱們沒法決定,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后天之本則取決于自己的保養。 脾胃雖然經常一起說,其實功能有區別,胃是倉庫,吃進去的東西都放到這里,脾則主運化吸收,當然,中醫理論里脾不單指脾器官了,你可以理解為消化吸收系統。 咱們細說下脾的作用,弄清楚這個,你就知道其有多重要,說是后天之本真是名副其實。 1. 運化 運化也就是運輸和消化的意思,吃進去的東西首先到胃里初步加工但還不能被人體直接利用,必須要被脾進一步運化產生精微營養物質,才能被身體利用,咱們平時為何要強調脾胃不好,再好的東西也無法被吸收呢?就是這個原理,所以,想滋補氣血什么的,必須先健脾。 生成精微物質后,脾還要上輸到肺,再靠氣血的運行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進行滋養。 根據五行理論,脾土生肺金,脾不好,也會影響肺的功能,肺主氣,那就逐漸的氣虛了,氣虛則必然導致血虛,氣血不足就這么來了。 這實際上是臟腑功能弱導致氣血差這么個過程。 2. 水液代謝 此點和濕氣有直接關系,如果代謝失常,那么痰濕,濕熱等等都來了,有一句經典可以總結:“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病生濕;脾為生痰之源”。 3. 統攝血液 使之正常運行而不溢出血管之外,常見的月經淋漓不盡,量過多等,都要考慮和脾虛有關。 脾主要有這三個作用,如果脾健康的話,那從外表也能看出來:肌肉豐滿,四肢溫暖,活動輕健有力,口唇紅潤而有光澤。 反之人比較干瘦或虛胖,精氣神差,肌肉松軟無力或者根本沒肌肉,面色差,口唇缺乏血色等等,給人感覺不太健康的樣子,其實都說明了脾虛,導致消化吸收差,吃進去的東西無法轉化成氣血來滋養身體。 ![]() 脾虛之后,必然影響食物的運化和吸收,進而導致一系列不適,上面說的幾個形體表現,是從外表上觀察得出的,再列幾個決定性表現: 1. 舌邊齒痕(如鋸齒狀),就是舌胖大,老是碰到牙齒,久了就有痕跡; 2. 口水多,比如睡覺時,老是把枕巾給弄濕了; 3. 飯后就想大便,特別是喝冷飲或吃油膩之品后不舒服,說明運化不了; 4. 有食欲,但吃幾口就飽了,飯量變小; 5. 大便不成形、稀溏; 6. 身體沉重,困倦乏力,嗜臥多睡或飯后困倦欲睡; 如果長期有以上幾種情況,要考慮脾虛了。 脾虛其實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初始階段是脾氣虛,此時表現較輕,如果及時調理那就很容易恢復了,但如不引起重視,長期得不到調理健脾,那就演變為脾陽虛了。 除了有上述脾虛表現,還兼具四肢冰涼、怕冷畏寒、久瀉不止、不能吃涼的,一吃就拉肚子,如果仍然得不到調理,那就容易往寒濕方面發展了。 ![]() 脾虛通常是由于后天失養所致,以下是導致脾虛的幾個因素: 1. 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過度進食會超出脾胃的加工能力,損傷脾胃之氣。 饑餓過度:長時間不吃飯或不按時吃飯會傷害脾胃。 過度食用肥甘厚膩之物:大量食用油膩食物會消耗氣血,損傷脾胃。 飲酒過度:過量飲酒會傷及脾胃,尤其酒為濕熱之物,易困脾傷胃。 食用過多寒涼食物:寒涼食物會傷及脾陽、胃陽。 過量食用甜食:甜食難以消化,過多攝入會滋膩,損傷脾胃。 注意:以上提到的是超過一定限度的情況,適度控制食用是不會造成問題的,但很多人缺乏控制意識。 2. 情緒失調 長期的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郁等,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食欲不振,甚至惡心嘔吐。 3. 縱欲傷腎精 腎精是身體的重要物質,其盛衰對生命發展至關重要,腎精不僅是肉眼可見的有形精華,還包括五臟六腑的精氣,其中包括脾精,因此,過度縱欲不僅會損傷腎,還會影響脾胃功能。 4. 外邪所傷 夏天的濕熱天氣如果不加注意防范,容易侵襲體內,影響脾胃功能;長期從事水中作業或長期居住在潮濕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侵襲,影響脾胃功能。 ![]() 脾虛是一種失調狀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改善: 合理飲食:首先調整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過度節食減肥、不吃早餐等不良習慣,適量控制酒精攝入,少食寒涼食物和甜食,盡量選擇清淡的食物。 適當運動:必要時增加適量的運動,可以嘗試在工作間隙起身活動,散步,跑步或打球等運動。 情緒調節:避免過度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保持情緒的穩定和愉悅。 節制縱欲:保持身心健康。 防范外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減少外邪侵襲。例如穿著合適的衣物,避免長時間泡在濕氣大的環境中等。 下面這份健脾食材清單,也可幫您對癥調脾虛。 ![]() 1. 脾氣虛 01. 主要表現 面色萎黃、沒精神、容易疲勞、氣短懶言、腹脹食少、肌肉松軟無力、舌淡苔白、脈緩弱。 02. 補脾氣的食物 山藥: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為中醫“上品”之藥,有補益脾胃、益肺補腎之功。 粳米:粳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之功。 泥鰍: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利水祛濕之功。 豇豆: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有健脾、補腎之功。 香菇:香菇味甘,性平,有益胃氣、托痘疹之功,但香菇屬于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土豆:土豆味甘,性平,有補氣、健脾之功,但發芽土豆的芽和皮有毒,忌食。 紅薯: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之功。 ![]() 2. 脾陽虛 01. 主要表現
02. 補脾陽的食物 栗子:栗子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是老少皆宜的“補藥”。 雞肉: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益精填髓之功。 糯米:糯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補肺斂汗之功。 大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之功。 南瓜: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潤肺化痰、解毒殺蟲,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用南瓜煮粥或湯食用,可減少潰瘍、滋養腸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