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這糖尿病十年了,餐后血糖還能跟年輕人似的穩在7左右?其實啊,不是我比別人能忍餓,是我把吃飯這點事兒琢磨透了!好多糖友總說“我明明吃的都是雜糧,咋血糖還忽高忽低?”真不是吃的東西不對,是咱們吃飯的順序和節奏全搞錯了! 就拿我自己說吧,剛確診那會兒,醫生讓我少吃主食,我就頓頓啃玉米棒子,結果呢?餐后兩小時血糖照樣飆到11,還餓得頭暈眼花。后來跟一個老糖友聊天才知道,吃飯得講究“先菜后肉再主食”,我試了半個月,嘿,你猜怎么著?同樣吃玉米,餐后血糖直接降到7.5!現在我每頓飯前,第一筷子必須是綠葉菜,像菠菜、西蘭花這種,先扒拉半盤子進肚子,纖維先把胃占住,后面吃別的就不容易血糖飆升。 光吃對順序還不夠,吃飯速度也得改。我以前吃飯跟趕集似的,十分鐘解決戰斗,吃完一抹嘴就去遛彎,結果血糖跟坐過山車似的。后來我女兒給我買了個計時器,規定自己一頓飯必須吃夠25分鐘,每口飯都數著嚼,至少20下才咽。剛開始覺得特麻煩,菜都涼透了還沒吃完,現在習慣了,反而覺得吃飯香了——你想啊,慢慢嚼,菜的香味都嘗出來了,還不容易吃撐。上周我測餐后血糖,居然降到6.8,把我樂壞了! 還有個小竅門,就是把家里的大碗換成小碗。我以前用那種海碗盛飯,總覺得“就盛一勺”,結果勺子一大,一勺頂別人兩勺。后來換成巴掌大的小碗,每次就盛一平碗雜糧飯,吃完堅決不添,算下來每天主食比以前少了小半碗,體重也輕了3斤。現在我家連菜盤子都換成小的,看著滿滿一盤,實際量不多,吃完心里還挺滿足。 對了,兩餐之間餓了可別硬扛!上午10點、下午3點是我的“饑餓高發期”,以前硬扛著,結果到了飯點狼吞虎咽,血糖反而更高?,F在我包里常備一小盒無糖酸奶,或者5顆原味核桃,餓了就吃一點,墊墊肚子就行。不過千萬別邊看電視邊吃零食,我有次邊看劇邊吃杏仁,本來只想吃10顆,結果不知不覺吃了半袋,第二天血糖直接上9,真是長記性了! 說到底啊,控糖就像搭積木,把吃飯的小細節搭穩了,血糖這座“大樓”才能結實。你們平時吃飯有啥控糖小妙招?評論區分享一下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