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jì)世(九)* 1:治便秘 取萊菔子適量洗凈,小火炒熟(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氣為 度),去殼,研成細(xì)末,貯瓶備用。每次取藥末10~20克(兒童減 半),加白糖適量,開(kāi)水沖泡。每日早晚各服一次,連服5天。 2:治接觸性皮炎 石膏100克,水煎取液1000毫升。待藥液溫后 浸泡患處,每日兩次,每次20分鐘。連用3~5天。 3:治蜂窩組織炎 生石膏3份,桐油一份,共同調(diào)為糊狀外敷。適用 于外科急性炎癥浸潤(rùn)期、淋巴結(jié)核、蜂窩組織炎、瘡癤及丹毒等。但 已成膿或局部有潰瘍者不宜使用。 4:治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生大黃、赤芍藥、炮山甲各10克,嫩桂枝 6克,生甘草、光桃仁、川牛膝各9克,琥珀末(沖服)3克。水煎 服,每日1劑。 5:治突發(fā)耳鳴 麥冬20克,山萸肉15克,熟地黃20克,柴胡、梔 子、川芎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 6: 治鼻息肉 蒼耳子、石膏各30克,川芎、防風(fēng)、白芷、細(xì)辛各20 克,荊芥、辛夷、羌活、蘇葉、牙皂各10克。共研細(xì)末備用。每次 取10克沖服,每日服3次,3周為1個(gè)療程。 7:治舌麻 茯苓12克,竹茹、石菖蒲、木通各8克,陳皮、桂枝、蓮 花蕊、黃連各3克,甘草6克,水煎分早晚各服1次,每日1劑。 8:治支氣管擴(kuò)張 海蛤殼、白及、百合各32克,百部16克。水煎 服。用于支氣管擴(kuò)張癥,兼久咳不止、咳嗽痰帶血。 9:治門(mén)脈高壓性胃病 郁金20克,黃芪、白術(shù)、雞內(nèi)金各15克,白 芍、當(dāng)歸、茯苓、枳殼各10克,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 劑。可隨癥加減。 10:治骨關(guān)節(jié)炎 狗脊12克,淫羊藿20克,杜仲15克,獨(dú)活10克, 木瓜、巴戟、骨碎補(bǔ)、木香各10克,雞血藤15克,熟地15克。水 煎服,每日1劑。 11:治手足多汗 桂枝50克,葛根100克,荊芥30克,芒硝30克 (沖)。煎取藥液一臉盆量,先熱熏后浸洗手足部。每日睡前1次, 15天為1療程。 12:治萎縮性鼻炎 沙參、生石膏各30克,桑葉、火麻仁各15克, 石斛、麥冬、阿膠(烊化、沖服)各12克,黃芩、杏仁各10克。水 煎服,每日1劑。 13:治足跟痛 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dāng)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 洗腳部,同時(shí)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 日2次。 14:治皰疹性角膜炎 決明子、麥冬各15克,生地、沙參、白芍、白 及、龍膽草各12克,菊花、黃芩各9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 次服用。 15:治肛裂 紅花、川芎各15克,五倍子10克,杏仁12克,槐角15 克,白芷10克,黃連8克,冰片5克。將上藥研末混勻,用凡士林調(diào) 成糊狀,敷患處,每日2~3次,直至痊愈。 16:治子宮肌瘤 王不留行30克,當(dāng)歸尾、三七參各15克,烏藥12 克,三棱、莪術(shù)各5克,海藻10克。水煎服,每日1劑,經(jīng)期停 服。 17:治扁平疣 木賊、香附各30克。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每日洗 患處2~3次 懸壺濟(jì)世(八)* 18: 治肋軟骨炎 炒桃仁、紅花、川芎、柴胡、川楝子、甘草各10 克,當(dāng)歸、丹參、全瓜蔞各20克,赤芍、元胡、郁金各15克。水 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劑,一般連用5~7劑。 19:治帶狀皰疹 玄參30克,金銀花、連翹、車(chē)前子(包煎)各15 克,黃芩12克,柴胡10克,赤芍、丹皮、大黃(后下)、生甘草各 6克。水煎,頭煎分2次內(nèi)服,二煎藥液蘸涂患處(每半小時(shí)1 次)。 20:治早醒 川芎3克,決明子9克,玉竹30克,黃精30克。水煎分 2次服,每日1劑。 21:治膽囊炎 金錢(qián)草40克,敗醬草、茵陳各30克。水煎2次分 服,每日1劑。適用于治療慢性膽囊炎。 22: 治寒性胃痛 肉桂、干姜、高良姜各28克,炮姜36克,甘草3 克。38度以上的白酒1000毫升。把上藥泡入白酒,塞緊瓶蓋。半 個(gè)月后開(kāi)始飲用,每次約喝30毫升,每天3次,飯后服。 23:治早搏 黨參、丹參、當(dāng)歸、茯苓各20克,黃芪30克,麥冬15 克,五味子、川芎、遠(yuǎn)志、炙甘草各10克,水煎兩次混勻,分早晚 兩次溫服,每日1劑。 24:治高血壓 鉤藤、刺蒺藜、川牛膝各15克。每天1劑,水煎3 次,混合藥汁,分3次飯后服。一般連服10劑。本藥不宜久煎,煮 沸15~20分鐘,應(yīng)即取藥汁。 25:治腸梗阻 大黃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調(diào)勻外敷臍部及其周 圍皮膚,用膠布固定,持續(xù)敷10~12小時(shí),每日換藥1次。 26: 治甲狀腺結(jié)節(jié) 柴胡、當(dāng)歸、赤芍、桔梗各10克,丹參、牡蠣 (先煎)、海浮石(先煎)各30克,玄參、夏枯草、海藻、昆布各 20克,川貝母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一般服藥2周 左右腫塊開(kāi)始逐漸消失。 27:治甲狀腺囊腫 昆布12克,夏枯草、生牡蠣(先煎)各30克, 浙貝母、丹參各15克,黃藥子、陳皮、紅花各6克,桃仁、生甘草 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1個(gè)月為1個(gè)療程。 28:治手足口病 生石膏20克,黃芩6克,玄參、板藍(lán)根、蟬衣、竹 葉各10克,荊芥、牛蒡子、紫草各5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 取汁分早晚服之,或頻頻少量服。 29: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白及粉4克,蜂蜜6毫升,牛奶30毫升。 三味調(diào)勻,溫?zé)岱?,一?次,一個(gè)月為1療程。 30:治高血壓頭暈 生代赭石30克,半夏20克,車(chē)前草20克,夏枯 草30克。水煎2小時(shí),取藥液溫服。病輕者分2日服完,病重者1日 分3次服完。5天為1個(gè)療程。治高血壓頭暈、面紅目赤、耳鳴、失 眠或伴手足顫抖等。 懸壺濟(jì)世(七)* 1:治失眠 丹參、炒棗仁各等份,共為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第2次于臨睡前半小時(shí)服,10天為1療程。 2:治癲癇 當(dāng)歸、石菖蒲、柏子仁、丹皮、遠(yuǎn)志、玄參各15克,礞 石、朱茯苓各20克,生地、厚樸、降香各25克,天竺黃10克,琥 珀、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30日為1個(gè)療程。 3:治多發(fā)性毛囊炎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金銀花、生薏苡仁 各30克,野菊花、黃芩、皂角刺、當(dāng)歸各10克,丹參20克。水 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劑。 4: 治老年慢性便秘生地、熟地各50克,火麻仁(搗碎)、黃芪各 20克,肉蓯蓉30克,枳殼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 服,10日為一療程。 5:治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桂枝12克,甘草、白芍、知母、白術(shù)、麻 黃、生姜、防風(fēng)各10克,附子30克(先熬2小時(shí))。水煎服。每日1 劑,30劑為一療程。癥狀緩解后,方中加用黃芪30克再服,可鞏固 療效。 6:治下肢靜脈曲張 雞血藤、黃芪、丹參各30克,小茴香、羌活、 紅花各10克。水煎湯熏洗患處,1日2次,每次30分鐘,1劑藥可用 2至3次。 7:治肺氣腫 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生山藥60克,元參 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8:治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 黃芪25克,藿香12克,白術(shù)、黨參各15克, 茯苓、當(dāng)歸、陳皮各10克,柴胡、升麻、甘草各6克,水煎,每日1 劑,分3次服。主治脾胃虛弱型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 9:治糖尿病頭暈乏力 菊花6克,川斷、白芍各10克,懷牛膝、山 萸肉、山藥、天花粉、丹參各15克,生地黃12克,牡蠣20克,水 煎服,每日1劑,癥狀消失后停藥,降糖藥應(yīng)照常服用。 10:治腱鞘炎 大黃10克(視面積大小加減劑量),白醋適量。將大 黃研成粉末狀,用白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每天1次,3天為1個(gè) 療程。注意白醋要隨干隨加,以保持大黃粉濕潤(rùn)。 11:治麥粒腫 生地、天花粉、夏枯草各15克,黨參、焦白術(shù)、石 斛、金銀花、連翹、黃芩、白扁豆、黃柏各10克,枳殼6克。水煎 服,每日1劑,分2次服。 12:治牛皮癬 桂枝、當(dāng)歸各12克,花椒、苦參各30克,黑附片15 克,香菜籽20克,夜交藤40克。加水2000毫升,包煎,用藥液熏 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 13:治潰瘍性結(jié)腸炎 白頭翁30克,赤石脂20克,姜炭、粳米各15 克,秦皮9克,黃連、黃柏、乳香、沒(méi)藥各6克,甘草3克。水煎3 次,去渣,混勻,分早晚2次溫服,每天1劑,30天為1療程。 14:治面肌痙攣 麻黃3克,膽南星、白芷各9克,川芎15克,防 風(fēng)、赤芍、全蝎、紅花、地龍、菊花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早 晚2次服,每日1劑。此方適用于面肌痙攣早期發(fā)病,初受風(fēng)寒者。 15:治尿路感染 木棉皮100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 每日1劑 16:治手掌脫皮 熟地20克,白蒺藜30克,茯苓、防風(fēng)、山藥各15 克,山茱萸、丹皮、澤瀉各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3 劑。 17:治手腳麻木 黃芪20克,當(dāng)歸20克,老鸛草60克,雞血藤30 克,絲瓜絡(luò)15克,生姜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上肢 麻木加桑枝、桂枝各10克;下肢麻木加牛膝10克,木瓜10克;全 身麻木加威靈仙10克;半身麻木加桂枝湯合用。 18:治便后下血 木棉皮30克,豬肉90克。煲湯服,每日1劑。 19:治濕疹 木棉皮100克,杠板歸50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20: 治燙傷 石膏30克,冰片15克研末混勻,涼開(kāi)水調(diào)糊狀。敷患 處,紗布覆蓋,每日換藥1次,3~5天即可結(jié)痂。 21:治血栓性脈管炎 生石膏250克,研為細(xì)末,桐油100克,共 同攪拌調(diào)為糊狀。取藥糊敷貼患部,用紗布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 次。如有潰破,須將傷口敷平,換藥時(shí)當(dāng)用15%的溫鹽開(kāi)水清洗患 部。 22:治泌尿系結(jié)石 金錢(qián)草、川牛膝各30克,雞內(nèi)金、海金沙、石 韋、王不留行各15克,琥珀、蒼術(shù)、皂刺、甘草梢各10克。每日1 劑,連服7劑。 23:治急性附件炎 白頭翁30克,黃連8克,黃柏15克,薏苡仁30 克,厚樸10克,蒼術(shù)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6劑 為1療程。 24: 治脈管炎 小遠(yuǎn)志6~9克。水煎服,每日1劑。此方適用于血栓 性脈管炎,也可用于咽喉炎、扁桃體炎、淋巴結(jié)炎。 25:治過(guò)敏性皮炎 地骨皮、徐長(zhǎng)卿、夜交藤各30克,烏梅15克, 公丁香3克,白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26:治內(nèi)外痔 金錢(qián)草50克,地榆25克,槐花10克。水煎服,每日 1劑。連用7天。 27:治膽囊炎 金錢(qián)草30克,龍膽草、梔子、虎杖各20克,水煎 服,每日1劑。 28: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八角楓30克 ,蜂蜜適量。八角楓曬干,研粉, 加蜂蜜適量,做成藥丸30粒,每丸含生藥1克。每次服1丸,每日1 ~3 次(從小劑量開(kāi)始),溫開(kāi)水送服。 29:治老年性皮膚瘙癢 當(dāng)歸、白芍、玉竹、白鮮皮、地膚子、秦艽 各10克,苦參12克,何首烏、生地黃、胡麻仁各16克,炙甘草6 克。加水用文火煎熬30分鐘,去渣取汁服用,每日1劑,7日為1個(gè) 療程,服用2~3個(gè)療程。 30:治腹脹 萊菔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
|
來(lái)自: 新用戶5616Y0eR > 《秘驗(yàn)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