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巧用中藥外治腰痛實在是挺好的一個方法,省錢、省力、也省心,關鍵是療效也好,臨床治療時別忘記還有如此選項。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可表現在腰部一側或兩側痛。一是寒濕腰痛,患者初起感覺腰部酸痛,轉側不利,漸漸加重,雖靜臥痛亦不減,遇陰雨天疼痛更甚;二是腎虛腰痛,患者常有腰膝無力,遇勞則痛,臥床休息則減;三是腰部勞損,病因為腰部長期勞累或骨骼畸形引起的慢性損傷,亦可由扭傷恢復不全或多次扭傷引起,表現為持續性腰部酸痛。如為腰肌勞損,常因肌肉痙攣而感到腰部有僵硬感,疼痛時輕時重,勞累時加劇,且與氣候變化有關;四是腰部扭傷,起病突然,有外傷史,傷后局部有明顯壓痛,常根據壓痛點確定扭傷的部位。運用中藥辨證外治腰痛,可取得不錯的療效,方法主要有:1.取吳茱萸、黑附子、肉桂、干姜、川芎、蒼術、羌活、獨活、威靈仙、土元、全蟲、冰片各10g,細辛6g,紅花15g,皂角9g,川椒30g。將上述藥物烘干,研為細末、過篩,取生姜汁或酒調成膏狀敷于患處。本方善治風、寒、濕三氣所致關節痛。2.取絲瓜籽適量,研為細末,醋調成膏狀,敷命門穴(背后兩腎之間,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對的位置),上用塑料薄膜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本方適用于濕熱腰痛。取桑寄生、杜仲、狗脊、續斷、白花蛇、梧桐花、木香、當歸、延胡索、乳香、沒藥各等分,浸于45°~70°白酒中,每日攪拌,半月后使用。用時在患處蘸上藥酒,拍打腰部。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本方對外傷性腰痛、腰肌勞損及風寒濕痹所致的腰痛均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外敷療法直接刺激穴位經由皮膚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可迅速發揮治療作用,安全可靠,避免口服藥出現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也可很少經過肝膽,避免肝損害,副作用較其他給藥途徑為少,外敷法簡單方便。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轉載請注明出處。 注:本文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