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穿梭于人海,像一葉舟漂過茫茫水面,直到某個身影讓心跳有了方向。 那一刻的悸動,如同午后陽光忽然灑落肩頭,短暫卻足以照亮心底某個角落。 前兩天,我的朋友小敏在微信上找我傾訴。 她和相處三年的男友分手了,哭得稀里嘩啦。她說:“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當初還不如不愛。” 我聽了心里一緊,反問她:“那如果重新選擇,你真的會繞過這段感情嗎?”她沉默了半晌,回我:“不會。” 是啊,即使結局不盡如人意,但那段感情里的溫暖、成長和感動,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說過的一句話:“只要還能夠愛,就不要害怕結局。” 真正珍貴的,并非結局是否如初所愿,而是我們曾經那樣毫無保留地心動過、交付過、真誠過。 01、我們為什么害怕去愛? 人天生就有一種“損失厭惡”的心理。 意思就是當你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遠比得到它的快樂要強烈得多。 在愛情里也是如此,我們害怕受傷,害怕付出沒有回報,更害怕最終失去對方。 就像我的另一個朋友大華,去年通過相親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相處得特別好。 但就在談婚論嫁的當口,他突然退縮了。 理由是:“萬一我們結婚后感情變了呢?萬一她以后遇到更好的人呢?” 結果姑娘等了他半年,最后失望地離開了。 大華后來后悔不已,但為時已晚。他跟我說:“我一直想著最壞的結果,卻錯過了最好的可能。”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像大華一樣,因為害怕結束,所以拒絕開始。 但這種矛盾,這種逃避反而造成了最大的遺憾,從未嘗試的遺憾。 02、愛過,總比錯過好 還記得去年大熱的電視劇《人世間》嗎?周秉昆和鄭娟的愛情故事看哭了多少人。 他們經歷了太多磨難,卻始終沒有放棄彼此。有一場戲,周秉昆對鄭娟說:“只要有你在,我就知足了。” 即使后來周秉昆入獄八年,鄭娟也一直等著他。 他們的故事之所以打動我們,不是因為完美無缺,而是在困境中依然選擇相愛的那份勇氣。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我表姐的婚姻讓我感動,她們從校園走到婚紗,看似順風順水,但其實也經歷過長達一年多的異地、家人的反對,甚至一度分手。 后來表姐夫說:“分手那段時間,我才發現,無論多難,我都不想沒有你表姐。” 現在他們結婚七年,有了兩個孩子,依然甜甜蜜蜜。 表姐常說:“如果當初因為害怕而放棄了,哪來現在的幸福?” 03、愛本身就是答案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過程享受”,意思是說有些事情的價值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本身。 愛情恰恰就是如此。 我母親常跟我說起她和我父親的往事。他們相識于微時,一窮二白卻其樂無窮。 父親會給她寫情詩,兩人一起在月光下散步,分吃一個蘋果都覺得甜蜜。后來生活好了,父親卻早早因病離世。 母親說:“雖然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但那些美好的回憶,足夠溫暖我余下的人生。” 她從不后悔愛上父親,因為那段感情給予她的,遠比帶走的多。 是啊,人生漫長,能讓你忘我地去愛的人,寥寥可數。 那些靈魂共振的瞬間,早已勝過千言萬語。 它們不是遺憾,而是時光饋贈的溫柔紀念。 04、如何勇敢去愛?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恐懼,勇敢去愛呢?這里有幾個小建議: 1. 關注當下,而非過度擔憂未來。享受兩個人在一起的每一刻,而不是整天想著“萬一分手怎么辦”。 2. 把每次戀愛都看作成長的機會。即使沒有走到最后,你也從中學會了如何愛人,如何被愛。 3. 接受不完美。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關系,磨合和妥協是常態。 4. 保持自我。愛別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圈,這樣即使愛情不如預期,你還有自己的生活。 05、寫在最后 廖一梅在《柔軟》中寫道:“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如果你有幸遇到那個讓你心跳加速、靈魂共振的人,別因為害怕結局而拒絕開始。 畢竟,遇見已是上上簽,何必糾結結局是否圓滿。 愛過就是一生一世,錯過才是空空蕩蕩。 那些深愛過的記憶,會成為你生命中的星光,在未來的某一天,照亮你前行的路。 所以,勇敢去愛吧! 因為愛不是需要完美結局的童話,而是即使知道可能受傷,依然選擇敞開心扉的勇氣。 遇見深愛的人,不要害怕結果。因為愛過,就是最美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