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主播佳音朗讀音頻 作者:每晚yebo 來源:每晚一卷書原創 有這樣一部著作,距今已二千多年,被譽為“中國第一部經濟學研究專著”。 它就是西漢桓寬所著的《鹽鐵論》。 《鹽鐵論》全書共10卷6萬余字,內容包羅萬象,有政治的記錄,有經濟的分析,也有思想的辯論。 其文精辟透徹,在講述歷史的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智慧與哲學。 現在讀來,依然發人深省。 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的10句名言,讀懂讓你少走10年彎路。 1 ![]() 作家李尚龍曾在新東方當老師。 當時同事們都希望每天多排點課,課時越多,績效也就越高。 而李尚龍卻向公司提出一個要求:晚上不上課。 每天晚上,其他同事都拖著疲憊的身體,熬夜上課時,李尚龍卻待在家讀書、寫作,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幾年后,李尚龍就憑借不斷地學習與思考,走上寫作之路。 后來,教培行業調整,他的同事們不是失業,就是轉了行,而他則成了暢銷書作家,年入百萬。 羅振宇曾說過:財富并不靠體力和勤奮,更多取決于智慧、策略和眼光。 沉淪于賣苦力的人,基本很難發大財。 一個人想變富,必須擺脫單純的體力勞動,走向深度思考。 放棄低效的窮忙,多動腦子,想出路,找方法,財富大門自會為你打開。 2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橫空出世的高手。 所謂的毫不費力,也不過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笨笨地苦熬、默默地堅持。 王陽明也說,人須在事上磨煉,熬得住方成大器。 人這一生,坎坷多過坦途,到達遠方的道路,也總是崎嶇漫長。 但請相信,唯有所執,方有所成。 當你拿出無限的毅力去死磕,不懈怠,不敷衍,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3 《禮記·中庸》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懂得做好準備,即使你遇到突發事件,也不會自亂陣腳,狼狽不堪。 戰國時,有次燕國攻打齊國。 當天夜里,齊國大臣田單,便吩咐下人收拾馬車,并命人將車軸兩端突出部分鋸下,再按上鐵箍。 田氏族人都感到很不解。 結果次日,齊國被攻破,都城里王公貴族紛紛逃跑。 在逃亡路上,很多馬車因搶道而發生碰撞,導致車軸斷裂,最終被燕軍俘虜。 唯獨田單做了充分準備,靠著堅固的馬車,和族人逃過了這一劫。 老話說得好:“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一個人最大的遠見,就是提前一步,把事情安排好。 有備則無患,凡事提前準備好,你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從容面對任何危機。 4 蘋果公司曾接到一批電腦的組裝訂單。 等組裝完畢,總經理喬布斯親自檢查驗收,他打開一個機箱,發現里面有個螺絲沒擰緊。 旁邊的負責人看到后,不在意地說: “這顆螺絲釘,松動了對電腦運行沒影響,而且客戶也不太可能注意到?!?/span> 喬布斯聽后,搖了搖頭說:“公司想要發展,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質量上的細節。” 于是他宣布,這批電腦全部返廠排查,杜絕一切質量問題。 想起《韓非子》中說,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很多細小的疏忽,看似不起眼,可經過層層傳導,卻可能導致嚴重的惡果。 而所謂成大事者,就是做好了那些細微之處。 學會防微杜漸,從小處著手,在細節上下功夫,才能把大事做好。 5 伊朗有句諺語:如果空喊能造出一所房子,驢子也能修一條街了。 任何事情,說得天花亂墜,不行動都是一場空。 心理學家叢飛從認識一個朋友。 朋友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導演,每次跟叢飛從見面,他都大談特談。 說起目標,他直言想成為國內的斯皮爾伯格; 談到計劃,他表示要一邊看教材,研究電影史,一邊準備報考導演班…… 過了段時間,叢飛從問他,書看了嗎? 朋友支支吾吾半天,說教材都挑好了,馬上準備買…… 結果幾年過去了,現在朋友還是老樣子。 作家王瀟說,大道理好講,小事情難做,執行無價。 其實有時候,平凡和卓越之間只隔了一個開始。 與其夸夸其談,不如專注行動,堅決執行。 少說空話,勇敢邁出第一步,你想要的生活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6 看過一則寓言。 有一次,北風和南風打賭,看誰可以把路人的大衣脫掉。 北風先出手,它吹起了猛烈的寒風,結果路人卻將大衣裹得更緊。 接著是南風出手,它徐徐地吹起一陣暖風。 在輕柔的吹拂下,人們覺得渾身暖和,紛紛開始脫掉大衣。 北風想用蠻力讓路人脫掉衣服,卻適得其反,南風用柔弱的暖風,反倒達成目的。 在這世上,溫和經常戰勝狂暴,柔弱往往打敗剛強。 正如《道德經》里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凡事過剛則易折,柔軟才是處世之道。 學會放低姿態,把握分寸,少說一點狠話,多行一些善事。 正所謂柔能克剛,你越是柔軟,就越是強大。 7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將軍叫孟之反。 有一次,魯國軍隊打了敗仗時,他主動率領部下殿后,抵擋敵軍追擊。 等到全軍都安全回城后,大家都贊揚他。 他卻回答道:“并非我勇猛,實在是我的馬不肯走。” 孟之反的英勇有目共睹,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趾高氣揚、大彰其能。 相反,他一直謙讓,毫不居功,因而人們更加敬佩他了。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span> 麻雀掛枝頭,聒噪不斷;雄鷹搏長空,沉默不語。 境界越高的人,越是懂得心懷謙卑,從不矜夸本事,也不自恃成就。 狂妄源于內心的淺薄,謙恭卻基于人生的厚度。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不是顯山露水,而是放低姿態,低調內斂。 8 《莊子·秋水》中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秋天的山洪匯入黃河,使黃河變得寬闊,于是河伯認為自己是最大的水域。 直到他來到北海邊,望著汪洋大海,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 所以莊子說:“井蛙不可語于海,夏蟲不可語于冰?!?/span> 一個人永遠無法理解超過認知范疇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過得不幸、無法成功,其實都源自認知的局限。
不斷提升認知,你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突出重圍,站上高峰。 9 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strong> 這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你選擇安逸,危機就會悄然而至。 作家王耳朵有位表叔,是80年代的大學生,畢業后進了國有紡織廠。 當時紡織廠旱澇保收,福利也好,上班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 時間一長,表叔就喜歡上了這種舒適的日子。 可好景沒幾年,市場放開,民營企業涌入,國企面臨破產,表叔也失了業。 才三十出頭的他,各種工作都干不長久,僅靠一點微薄的失業金度日。 你看,毀掉一個人很簡單,只需要給他足夠的安逸。 正如《伶官傳序》里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strong> 今天你享受了多少安逸,日后就要付出多少代價。 趁早逃離舒適區,不斷進取,你才能扭轉現狀,讓人生擁有更多可能性。 10 看過一個“麻雀效應”。 在現代都市中,由于噪音、光污染和汽車尾氣的存在,大部分鳥類都選擇遷徙他處。 只有麻雀,依然可以跟人類共存。 為什么呢? 原來,過去麻雀通常在樹洞里筑巢,食物主要是昆蟲; 而現在,它們在煙囪、排水溝筑巢,也學會了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 麻雀的主動變化,讓它們在城市中依然繁衍了下去。 想起達爾文說過: 在叢林里,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強壯的,而是對變化能做出最快反應的物種。 在這個變化劇烈的時代,你的能力在一天天貶值。 如果你不懂得與時俱進,就只能被無情淘汰。 不斷適應變化,主動更新自己的能力,你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穩穩屹立。 ▽ 山東大學教授聶濟冬曾評價說: “《鹽鐵論》是一部談王霸之爭、義利之辨的著作,也是一部講修身、處世的典籍?!?/span> 盡管距今已逾千年,它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以上這10句話,精辟透徹,總有一句能夠讓你覺悟、助你成長。 迷茫的時候,不妨多讀讀它們,幫你修好格局,提升認知,讓你奔赴更好的人生。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