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這一生,少不得要和錢財打交道,所以謀取錢財也無可厚非。但是,謀取錢財必須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萬不可以不擇手段,以一些惡毒的、有損于道義的方式來奪財。老祖宗關于名利的10句至理名言!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 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 唐·杜荀鶴《贈題兜率寺閑上人院》。人到老年,頭發雪白,即使能活百歲,也會到頭的;把世態看明白了,各種事情都當耳旁風不往心里去。結合此律詩最后兩句“畢竟浮生謾勞役,算來何事不成空”來看,作者帶有“一切都會成空”的消沉心情;也可以理解為人生應豁達,不要在意功名利祿的得失。 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之十九。古代圣明的君王不在意、不攫取自己的利益,只是憂慮和救濟廣大的普通百姓。詩句指出圣君不為自己打算,只為百姓著想、為百姓謀利。 君子欲利而不為非。 出自《荀子·不茍》。道德高尚的君子獲取利益但是不做為非作歹的事。這句話主要提醒年輕人在人生旅途中,要運用正確的方式得到財物。 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 出自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一個人的俸祿、名聲絕大部分是和個人的才華、個人的能力息息相關的。很有才能且得到了發揮,利祿自然就高一些,才能低,創造的價值低,那么他的薪俸自然也就低些。如果一個人才能平庸,卻通過某些方式撈取利益、聲名,這種行為等同于欺騙,是十分可恥的。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黃庭堅《牧童詩》。多少來到長安博取功名利祿的人,他們絞盡腦汁機關算盡真不如牧童你活得悠閑自在呀!詩句表示羨慕牧童的輕松閑適,并直白地鄙薄孜孜追求名利的人。 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 出自《韓非子·十過》,貪圖小利,那是對大利的危害。人性有善惡,貪婪、占小便宜是為人處世的大忌之一。古往今來,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導致災禍降臨的事情不在少數。一個人自矜聰明,把別人當做“傻子”來對待,結果最終是搬起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 連宵作雨知豐年,老妻飽飯兒童喜。 宋·王庭珪《和周秀實田家行》。連著好幾宵下雨使人欣感今年能豐收,這就能讓老妻吃飽飯孩子們高興了。詩句從民生角度贊揚及時的雨水,表現了作者對民眾利益的關心和對自然物性的人文思考。 多權者害誠,好功者害義,取名者賊心。 宋·楊時《粹言·人物篇》。權:這里指計謀。賊:這里指傷害、敗壞。多于權術計謀的人,做事不講誠信;熱衷功名利祿的人,行為損害道義;追求虛浮聲望的人,定會敗壞善性。去聲華名利,做正人君子, 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出自《戰國策·秦策一》。這句話是張儀在闡述自己觀點時,引用古人之語。爭名的人多在朝廷上活動,爭利的人多在市集上出入。古往今來,追名逐利之事從不間斷。這兩句大致表達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觀點,即何種環境會有何種人。 從冷視熱人,然后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長閑境,然后覺閑中之滋味最長。 出自《菜根譚》。從名利場中走出來,看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會覺得他們毫無意義。當人靜下心來,再去想想那些緊張的生活,就會感受那種悠閑自在的生活樂趣。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