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內容 摘要 這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A repurposed AMP binding domain reveals mitochondrial protein AMPylation as a regulator of cellular metabolism”,揭示了線粒體蛋白AMPylation在細胞代謝中的調節作用。 ![]() 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TM)是擴展蛋白質功能多樣性和復雜性的重要機制,如磷酸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修飾方式在細菌到人類中廣泛存在且高度保守,在調節細胞信號傳導等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AMPylation(腺苷酰化)是一種進化上保守的PTM,其特點是在蛋白質底物的羥基側鏈上共價添加腺苷一磷酸(AMP)。自1967年首次發現AMPylation在細菌氮代謝調節中的作用以來,雖然已知谷氨酰胺合成酶腺苷酰轉移酶GlnE(GS-ATase)可催化谷氨酰胺合成酶GlnA的AMPylation以抑制谷氨胺合成,但該領域研究仍不充分,主要由于缺乏系統識別AMPylated底物的工具。 本研究旨在通過開發一種富集技術來填補這一研究空白,利用核苷酸結合蛋白hinT對AMPylated蛋白進行分離和研究,以確定AMPylated蛋白底物,并研究AMPylation在細胞功能中的作用機制和意義。 研究結果 ![]() AMPylation底物識別:成功開發的技術能夠有效識別AMPylated蛋白底物,為深入研究AMPylation提供了工具支持。通過結構引導突變發生,優化了對硒蛋白O相關底物的識別,發現了新的潛在底物。 線粒體蛋白AMPylation的調節作用:發現哺乳動物硒蛋白O通過AMPylation調節關鍵線粒體蛋白(谷氨酸脫氫酶和丙酮酸脫氫酶)的代謝通量。這表明AMPylation在細胞代謝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影響細胞的能量代謝途徑。 AMPylation的廣泛意義:研究結果突顯了AMPylation更廣泛的意義,它是一種在信號轉導和疾病病理中起關鍵作用的新興翻譯后修飾。例如,在細菌感染中,不同細菌的含Fic結構域蛋白可催化真核Rho GTP酶的AMPylation以操縱宿主細胞信號傳導,如《Legionella pneumonia》的AmpA、SidM,《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VopS和《Histophilus somni》的IbpA等,這些例子強調了蛋白質AMPylation在細菌致病性中的作用。 富集平臺的有效性:建立的富集平臺為發現新的AMPylated蛋白提供了有力工具,有助于進一步揭示蛋白質AMPylation在細胞功能中的機制和意義。 潛在機制探討 代謝調節機制:AMPylation可能通過改變關鍵線粒體蛋白的活性和功能,調節代謝通量。例如,對谷氨酸脫氫酶和丙酮酸脫氫酶的AMPylation可能影響氨基酸代謝和糖代謝途徑,從而調節細胞的能量平衡。 信號轉導作用:作為一種翻譯后修飾,AMPylation可能參與細胞內的信號轉導網絡。通過修飾特定的信號蛋白,影響其與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進而調節細胞的生理過程,如細胞生長、分化和應激反應等。 與疾病的關系:在疾病病理中,AMPylation的異常可能導致細胞代謝紊亂和信號轉導失調。例如,在細菌感染中,細菌利用AMPylation操縱宿主細胞信號傳導,促進自身生存和傳播。在人類疾病中,AMPylation的異常可能與代謝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相關。 該研究填補了AMPylation研究領域的空白,揭示了線粒體蛋白AMPylation在細胞代謝調節中的重要作用,為理解細胞代謝調控提供了新的視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