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解讀26:《七言絕句451首》宋代第二:106首。30.《飲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蘇軾。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101.《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宋朝·蘇軾。119.《初入淮河四絕句》宋朝·楊萬里。151.《夏日絕句》宋朝·楊萬里 40.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170.《絕句送巨山》宋朝·劉子翚。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234.《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宋
79、絕句漫興九首其二杜 甫。83、絕句漫興九首其其九杜 甫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84、江畔獨步尋花杜 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205、楊柳枝詞九首其一劉禹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206、楊柳枝詞九首其八劉禹錫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250、楊柳枝白居易 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289、讀杜韓集杜 牧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家在江南黃葉村。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坐看黑云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晴。忽驚云雨在頭上,卻是山前晚照明。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296.《雨晴至江渡》唐朝·柳宗元。江雨初晴思遠步,日西獨向愚溪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夾道萬株楊柳樹,望中都化斷腸花。351.《贈日本歌人》近現(xiàn)代·魯迅。江上潮來浪薄天,隔江寒樹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于近體詩范疇。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常建等確是當時詩壇上的一批七絕高手。王昌齡率先并大力創(chuàng)作七絕,在他的筆下七絕的題材得到了大大拓展,舉凡從軍、出塞、懷古、贈別、狩獵、宴飲以及奉佛、崇道、閨思、宮怨等等,無不可用七絕來表現(xiàn),擴大了七絕在詩壇的影響。李白的七言絕句則更能體現(xiàn)盛唐絕句的典型風貌。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歷代最膾炙人口的100首絕句,首首出名句,你都會背了嗎?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并不要求平仄和諧。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靜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八陣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等。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于近體詩范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轉(zhuǎn)]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詩歌100強排行榜 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詩歌100強排行榜(第四版) 詩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如果把詩分為看的詩和可唱的詩,唱的詩就是詞。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瀆褻……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
杜甫以前的詩人,作五律更多一些。
中華書局《唐詩排行榜》入選的25首最美古詩七絕,誰為第一.王昌齡以5首的成績,不愧“七絕圣手”稱號,與4首成績的杜牧都算七絕高手,這個應(yīng)該是名至實歸,只是杜甫、白居易無一首入選,有點意外。詩非不佳,然唐人七絕佳作如林,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稚皆習誦之。上榜的25首七絕,精彩各異,其味如茶,各有引人之處,且與高攀龍、王士禎等詩詞大家的評判基本相符,王昌齡杜牧之七絕最為討喜,只是杜甫白居易未有一首,著實可惜。
描寫書法的詩句。1.墨香溢彩紙,丹青書法佳。17.執(zhí)筆書千葉,揮灑下墨香。19.墨痕古墨紙,揮灑真情在。27.錚錚書法自逍遙,筆墨爭艷如閑招。29.科舉制度精書法,墨香拂至唯尋痕。34.千古傳承墨香徹,書法之美盡紙意。35.墨香四溢藏珠玉,書法萬年傳雅味。38.描書法墨香溢滿紙,點金鋪就保千秋。39.柔墨曳下有飛翔,書法愈顯傳人桑。42.書法神來意已凝,一點濃墨釀墨染。61.墨香傳千古,書法顯才情。80.翩翩墨香動,書法映心靈。
山中游 元 葉颙。
葉颙(1296—?),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云頂天民,金華府金華人。古今多少事,睡醒蓼花洲。黃卷知興廢,青山閱古今。紅樹霜江葉,黃蘆月岸花。茅舍白云扉,巡欄笑撚髭。《山居即事》臨風梳白發(fā),對月讀黃庭。秋深紅樹嶺,人老白云齋。古屋三五間,秋風白云深。風靜月不留,我心無古今。萬片白云歸岫后,一輪明月到天時。笛聲吹起白云秋,兩袖天風獨倚樓。北望中原何處是,落霞孤鶩古今愁。歲月無情天地老,江山不盡古今愁。
盛唐七絕巔峰之作。王昌齡《出塞》?(最霸氣邊塞詩)。明代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以時空交錯手法展現(xiàn)邊塞永恒悲壯。遇赦東歸時所作,夸張的時空壓縮體現(xiàn)盛唐豪情。以邊塞荒涼暗諷朝廷漠視,境界宏大。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李商隱《夜雨寄北》?(最纏綿悱惻)。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lockquote>
這個版本《圣教序》,90%的人沒見過,高清大圖請收藏這個版本《圣教序》,90%的人沒見過,高清大圖請收藏。因而在集字工程完成后,《集王書圣教序》 即被稱為“千金帖”。《集王圣教序》雖為集字,不如《蘭亭序》那般行云流水,但字跡基本真行相參、大小錯落有致、筆意連貫流動、體勢搖曳生姿,使得從成千上萬中作品中摘出來的單字在重新排列組合之后,產(chǎn)生了奇妙的藝術(shù)效果,猶如一氣呵成之作。俠客是《集字圣教序》的忠實粉絲。
《集王圣教序》墨跡版高清釋文放大欣賞一#所見所得,都很科學#簡稱《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寫,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稱《唐集右軍圣教序并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又名《七佛圣教序》。《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jīng),回國后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
圣教序!——趙孟頫臨摹。墨跡!
50年臨帖不倦,趙孟頫版《圣教序》憑什么封神?在眾多“二王”作品中,有一部作品讓趙孟頫尤為傾心,那便是《圣教序》。趙孟頫長達多年對《圣教序》的臨習,每一次臨摹都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與超越。在元代至今的700多年時光中,趙孟頫的這版《臨集王圣教序》始終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這不僅是趙孟頫與王羲之跨越時空的筆墨對話,更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傳承與發(fā)展的生動體現(xiàn)。
王羲之趙孟頫董其昌圣教序合集(上)王羲之、趙孟頫、董其昌《圣教序合集》:除了有字帖臨習功能外,還從學術(shù)上為學書者提供取法的獨到見解,本書以古人臨摹經(jīng)典入手,選取趙、董的臨本與原貼呼應(yīng)排版,為書史前所未有之善事。可以說此本既可以滿足初學者的學習需要,又可以為專業(yè)學書者作為資料研究,為近幾十年《圣教序》出版的難得范本。
【】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筆畫詳解。
看到修復(fù)好的《圣教序》,才知道王羲之的偉大,早已淚目!為何千百年來,王羲之的《圣教序》一直被書法家們奉為圭臬?據(jù)歷史記載,王羲之在創(chuàng)作《圣教序》時,曾反復(fù)推敲每一個字的形態(tài)和布局,這種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使得《圣教序》成為了后世書法家學習的典范。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曾評價《圣教序》說:“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這句話精準地概括了《圣教序》的藝術(shù)特點,也表達了對王羲之書法天賦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