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陽氣虧虛兼濕瘀:扶陽醫學常用附子桂枝法,其組方為附子、桂枝、生白術、南山楂、廣陳皮、炙甘草、生姜。附子直溫腎中坎陽(命門火),為陽氣源頭;人體陰精生成,正是陽氣主導的“化”:水谷靠脾陽“化”為精微,精微靠腎陽“化”為元精,元精靠陽氣“化”為氣血濡養形質。“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始終圍繞“陽氣”核心:前者守陽氣功能,后者用陽氣動力,是“陽主陰從”的臨床落地。
制附片60g先煎2小時,桂枝30g,蒼術15g,砂仁15g后下,淫羊藿15g,炙甘草15g,生姜60g,獨活45g,桑寄生50g,徐長卿30g,續斷片30g,鹽杜仲45g,燙狗脊60g,烏藥30g,鹽補骨脂45g,透骨草30g,燙骨碎補45g.制附片60g先煎2小時,桂枝30g,蒼術15g,砂仁15g后下,淫羊藿30g ,炙甘草15g,生姜60g,獨活30g,桑寄生50g,徐長卿30g,續斷片30g,鹽杜仲45g,燙狗脊60g,鹽補骨脂45g,透骨草30g,燙骨碎補45g.
鹿角天麻法。這個鹿角天麻法是以陰陽的大法為背景,根據頭部的特殊的生理特點--諸陽之匯去考慮而定的法。比如龜板,因為這個藥用起來還是偏于下的,那么在升陽的時候我們選擇的是鹿角片,力量還是偏弱的,如果寒很重可以用上烏附,那么這個時候可以考慮使用走任脈的龜板,達到協調陰陽的作用,而且頭部的疾患往往是“郁”的因素在里面,天麻在這里就有很好的“解郁”作用,龜板配合鹿角不僅能補腎還有很好的透邪和協調陰陽的作用。
此法由盧鑄之太老師寒濕風擾之法化裁而來,寒濕風擾之法組成:制附片,桂枝尖,硃茯神,砂仁,獨活,炙甘草,生姜,蔥白。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獨活、白術、炒車前子、法夏為寒濕風擾之法,其功效溫陽散寒除濕。桂枝、蒼術、陳皮、炙甘草、南楂、生姜為桂枝基本法,解表散寒,加石菖蒲、法夏宣肺散寒化痰,與油厚樸同用,化燥降逆祛痰。制附子、生白術、獨活、干姜、炒車前子、法夏、炙甘草為寒濕風擾綜合法,其功效溫陽散寒,驅風除濕。
寒濕風擾綜合法(轉至簡書三味草堂)風寒濕邪侵襲于少、太、厥三陰,獨活入于三陰之內,施風令而鼓蕩沸騰,使元陰元陽之氣得以流行,而三陰之凝滯自然開解,內侵三陰之風寒濕邪自然外達。獨活逐風寒濕邪由營血轉入氣分而解,乃是外感,風寒濕邪侵襲三陰,獨活使之轉出三陽而解,其致病之本,亦是三陰之陽不足。外感風寒濕邪之襲于三陰者,治宜溫陽散寒,透達風寒濕邪由內出外而解,若兼有內濕者,還要分利溫燥同施。
扶陽道醫學第十三章:第七節 淺論盧門扶陽醫學優勢與不足古有湯液經法,前有峨眉道醫學,今有鄭盧扶陽派,皆一脈相承!扶陽醫學學術思想高妙,境界博大、醫技精深,切脈、辯證、立法、遣藥、處方,五位一體,鄭盧扶陽醫學可以引導人體經絡走向,疏通人體炁機,剝坎填離,金木合併,讓人體坎離炁機在上下對峙中,蒸騰炁化;扶陽醫學,與諸中古經典醫學一脈相承。盧門用藥升降與劑量,盧門用藥,左升15,右降20。
大腸屬金,小腸屬火,大腸里的宿便與水在大腸里,小湯的火在下面燒,這樣就把大腸里的水氣化掉,氣化的水才被我們身體所受用,氣化的水順著三焦系統回到肺里面,就好像我們地上的水被太陽氣化以后升上了天,成為天上的云。
小腸在這邊,小腸是陽火,因為是消化系統,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腸里面,小腸把食物消化掉。心臟和小腸通通被定義成火,小腸是第二個心臟,心臟產生的熱,按照道理,熱應該是往上走的,你沒有聽過冷氣球,只有聽過熱氣球上升吧!心臟的火往小腸下導,所以,正常人的心臟和小腸是一樣的速度、一樣的溫度、一樣的壓力。比如說水生木,膀胱在小腸前面,膀胱在這,小腸在這,在腎臟這邊第一次氣化,在小腸里面是第二次氣化。
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陳皮可以降胃氣,因為要降肺氣一定要把胃氣降下來,要生肝氣一定要把脾土升起來。中氣比陰陽還要早一步,沒有中氣陰陽就不會交,中氣升降氣化陰陽才開始相交。以氣統于肺而實化于胃,肺氣清降而產陰精,即胃土之右轉而變化者也。雖然肺主氣,但是胃生的是氣,氣補得是肺。
當寫字樓里的姑娘就著冷萃咖啡吞下止痛片,當體檢報告上的''''''''結節''''''''''''''''增生''''''''成為閨蜜群高頻詞,當急診室深夜回蕩著痛經患者的呻吟——現代女性的生命圖譜,正在被刻上密密麻麻的生存裂紋。吞下的沙拉冷飲在胞宮凝出霜花,壓抑的情緒像鋼絲絞斷肝經脈絡,混亂的作息堪比往氣血之河傾倒泥沙。現代女性被困在情緒的高壓鍋里。那些被冰咖啡麻痹的胞宮,被PPT榨干的肝血,被焦慮啃噬的乳腺,都在呼喚一場屬于坤道的文藝復興。
【乾元養生錄】當代男士之困:一座過載的熔爐如何消解膏粱濁毒?''''''''古人眼中的陽剛當如蒼松翠柏,現代男士卻活成了高壓鍋爐。當代男士進食堪比進行高危壓力測試。五谷精微是元氣的根基,不吃主食就像讓鍋爐空燒燃氣。古人說''''''''冬藏精'''''''',就是要借天時養元氣,現在的人倒好,數九寒天熬夜趕PPT,硬生生把養藏季過成耗能季。那些被亞健康困擾的現代男士,缺的不是神藥秘方,而是重拾對生命敬畏的覺醒。
心臟的火往小腸下導,大腸環繞著小腸,小腸的火在大腸下面燒,大腸里水在上面煮而氣化,生成的水蒸氣能透過腸壁上升,大腸與肺相表里,水會順著三焦水道回到肺里面,變成正常的津液,殘渣才會排出來,這過程在二十四小時一定要完成。心臟的熱到了小腸之后,會讓小腸里的水氣化形成熱氣,這些熱氣會輸送到四肢末梢去,然后熱氣驅動靜脈里的血回流到肝臟去,肝臟把血里的毒清理掉后,干凈的血在從肝臟輸送回到心臟,這就是木生火。
消渴的方證思路之四——瓜蔞瞿麥丸和烏梅丸。論述烏梅丸部分,條文內容一致,都用于蛔厥的治療。烏梅丸方:烏梅 三百個, 細辛 六兩, 干姜 十兩, 黃連 一斤, 當歸 四兩, 附子 六兩(炮),川椒 四兩(去汗),桂枝 六兩, 人參 六兩黃柏 六兩上十味,共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痛”、“疼”二字,于中醫臨床最為常見,其造字之始,已隱人體疾病與陰陽氣血之玄機。1、痛字之辨:甬道壅塞見寒瘀。''''''''痛''''''''字從疒從甬,疒為病象之形,甬乃聲符之體。此象暗合中醫經絡學說:人體氣血運行如江河穿行于山谷甬道,一旦寒凝陽衰,則如嚴冬冰封溪流,甬道壅塞而發為痛。此法對脅痛如刺者效佳,暗合''''''''甬''''''''字中空需疏泄之理。扶陽派解''''''''痛''''''''字,深得震卦精要:甬道受阻需雷火通之,故善用姜桂附激發生機。
【扶陽解傷寒】理中湯:《傷寒論》里的'爐中添炭法'理中湯恰似為虛寒之爐添炭續火的妙法,其組方四味藥暗合《黃帝內經》''''''''中央生濕,濕生土''''''''的運化之道。《傷寒論》將人體脾胃比作天地間的''''''''土德'''''''',理中湯則是修復中焦陽火的''''''''續薪之術''''''''。與干姜配伍,形成''''''''火生土,土蘊火''''''''的太極回環,此乃理中湯命名''''''''理中''''''''而非''''''''溫中''''''''的玄機所在。4、枳實理中湯:破滯通陽掃積穢。5、連理湯:寒熱錯雜調燮法。
【扶陽解傷寒】柴胡劑在六經中的加減樞機——從少陽為軸,解六經傳變之妙。自仲景立小柴胡湯于《傷寒論》,柴胡劑便如一把“陰陽密鑰”,既能啟少陽門戶以通表里,又可隨六經傳變化裁無窮。此方為小柴胡湯減柴胡量,加桂枝、芍藥而成。大柴胡湯(《傷寒論》第103條):此方為小柴胡湯去掉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1. 柴胡桂枝干姜湯(《傷寒論》第147條):小柴胡湯去半夏、參棗,加桂枝、干姜、牡蠣、天花粉。
從孕婦水腫到老年癃閉,真武湯為何能異病同治,學習《傷寒論》心得(八)張景岳:“膀胱為藏水之府。而水之入也,由氣以化水。故有氣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達氣,故有水始有尿。”強調氣虛而致的癃閉必復其氣化功能。太陽篇陽虛水泛,用真武湯驅寒鎮水,化水為氣。腎陽不能主水,水邪浩蕩,三焦水泛濫成災,水病必然,形成水寒在上焦而渴,在中焦而嘔,在下焦而利,在表而周身水腫。
論太陽經內傳變及五苓散白話解,學習《傷寒論》心得(七)③,結胸→心下痞因誤治,傷了脾胃之氣,升降失常,造成痰水停留而心下痞,有五種證:→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5,太陽癥治法1)表證→汗法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葛根湯;本案豬苓、茯苓、澤瀉三味均能利水滲濕,白術燥濕,茯苓、白術均有補益健脾,脾健反過來又能祛濕,因此,以上四味藥綜合功能就是利水祛濕。
《傷寒論》麻黃湯解析:扶陽破寒的六經先鋒。《傷寒論》中的麻黃湯,雖只有簡單四味藥,卻內涵深遠,再《輔行訣》中更被譽為“小青龍湯”,由此可知其行云布雨之力。麻黃湯的結構暗合《周易》四象:麻黃(青龍)主升發,桂枝(朱雀)通血脈,杏仁(白虎)降肺金,甘草(勾陳)鎮守中宮。桂枝與麻黃配伍,形成''''''''麻黃開腠理如開城門,桂枝通營衛如運糧道''''''''的絕妙配合。1、麻黃-桂枝:陰陽開闔的太極手。
全身心投入,在學上尋找入口,在用上收獲信心 | 劉力紅:略談《傷寒論》的學與用(廣西中醫藥大學專場三)當然,首先你要對《傷寒論》感興趣,尤其現在有這么多的學問,中醫經典就有四大部,同時《傷寒論》中確實也有難學的地方,所以確實是個挑戰。看了吳老的醫案,讓我對《傷寒論》產生了興趣,也就是從此開始去讀和背《傷寒論》。《思考中醫》的副標題是“《傷寒論》導論”,實際上就是我跟師學習《傷寒論》的感受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