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乳鳥紋銅鏡(圖六),西漢,直徑9.3厘米,厚0.64厘米,圓形鈕、圓形鈕座,鈕座外有一圈斜線紋?!伴L宜子孫”銅鏡(圖十),東漢,直徑17.7厘米,厚0.64厘米,圓形鈕、柿蒂紋鈕座,鈕座間有銘文“長宜子孫”四字,鈕座外為八內連弧紋,外區為弦紋和斜線紋,弦紋之上有八個重圈紋?!熬斯傥弧便~鏡(圖十一),東漢,直徑8.7厘米,厚0.2厘米,小圓鈕、圓形鈕座,橋形鈕上下兩則為“君宜”“官位”四字銘文。
銅鏡的變遷。唐代是中國古代金銀加工工藝最發達的時期,也是銅鏡發展的巔峰,一些金銀加工工藝被銅鏡制作工匠借鑒,用于銅鏡的裝飾,金(銀)背鏡就是這類裝飾的杰作。神仙人物故事鏡裝飾題材主要是神話傳說和社會生活內容,不同時代,流行的傳說和社會活動不盡相同,但都可以以銅鏡裝飾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神仙人物故事鏡便成為中國古代銅鏡史上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銅鏡。銅鏡(58)· 銅鏡的尾聲——元明清銅鏡。
十二生肖鏡主紋飾區也分內外兩區,圓形圓鈕,常見連珠紋鈕座,內區裝飾互相纏繞的忍冬紋,外區用豎線分為十二格,每格內裝飾一個十二生肖圖案。瑞獸葡萄鏡又稱海獸葡萄鏡,以瑞獸紋和葡萄蔓枝紋為主要裝飾紋飾。根據主題紋飾的差別,瑞獸葡萄鏡可分為葡萄蔓枝鏡、瑞獸葡萄鏡和瑞獸鸞鳥葡萄鏡三種。葡萄蔓枝鏡圓形、圓鈕、圓鈕座,鏡背分為內外兩區,通常內區裝飾葡萄蔓枝紋,沒有瑞獸,外區為一圈銘文帶或裝飾連云紋、忍冬紋等。
唐代 銅鏡精品賞析。海獸葡萄鏡。唐代銅鏡是中國古代銅鏡史上的第三個高峰,而海獸葡萄鏡的出現正是體現了這一高峰時期,是銅鏡鑄造技藝發展的鼎盛時期。海獸葡萄鏡是最早將高浮雕藝術使用在銅鏡上,具有開創性和觀賞性。古代銅鏡上有的紋飾的寓意與配置,至今仍有許多解不開的謎,如戰國山字紋鏡,漢代的規矩紋鏡,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等。唐代的繁榮發展,在銅鏡上飾葡萄紋飾也就不足為奇。這種四神十二生肖紋是隋代銅鏡典型紋飾。
蒙紗的基督,1753年Giuseppe Sanmartino創作的大理石雕塑,因為細節太過真實,甚至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最早是真的紗覆蓋著雕塑,長年累月,經過化學作用,紗布變成了大理石。秘魯庫斯科,14世紀。1513-15年,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大理石雕塑摩西像,其中一個最令人驚歎的細節是前臂的小肌肉細節。Abuna Yemata Guh是位於衣索比亞提格雷地區的一座巨石教堂。位於埃及尼羅河西岸都市埃德富的一座古埃及神廟,西元前57年。
通體以青花釉里紅繪制紋飾,外側瓶口釉里紅仿蓮葉包裹繪飾,折沿處以釉里紅繪制圓點仿蓮房,頸部上方綴如意紋一周,其下繪焦葉紋,肩部搭如意云肩,腹部以纏枝蓮蝠紋為主體紋飾,于青花藤蔓間點綴釉里紅蓮花及蝙蝠,寓意福壽吉慶。瓶呈八方形,腹部微鼓,圈足,頸部對稱貼塑管狀雙耳,瓶內外壁通施仿官釉,釉色天青,釉面肥厚,端莊素雅,超凡脫俗。內外壁皆施烏金釉,垂釉自然,釉水光潤,烏黑亮澤,釉光保存完好,古穆可人。
規格:高 2.8cm,口徑 14.8cm.規格:高 1cm,口徑 8.8cm.規格:高 5.6cm,口徑 12.2cm.規格:高 6.6cm,口徑 16.8cm.規格:高 3.8cm,口徑 17.5cm.規格:高 6.8cm,口徑 11.8cm.規格:高 19.8cm,口徑 13.7cm.規格:高 1.7cm,口徑 13.1cm.規格:高 12cm,口徑 14.5cm.規格:高 2.5cm,口徑 21.3cm.規格:高 5.4cm,口徑 29.2cm.規格:高 8.9cm,口徑 12.5cm.規格:口徑 14.5cm,高 6.6cm.規格:長 25cm,寬 16cm,高 12cm.
從商周到明,細看銅鏡的興衰史(九)第三期從唐德宗到唐代末年(公元8世紀晚期至10世紀初期),銅鏡的制作因社會動亂而急劇衰退。無論是造型紋飾、技法都與前期不可同日而語,主題紋飾除了簡單粗放的植物紋樣外,以紋飾的表現手法看大多粗劣,已完全失去了盛唐銅鏡富麗堂皇、姿態萬千的風格。從此以后,中國銅鏡藝術日趨衰落,再難重振昔日的風采。
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三)以銅為鑒——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三)(2012-11-07 12:37:42)轉載▼。銅鏡四周刻有有“伏龜飛鶴,齒往珍失,將囗明囗,宮光洽開,合物以影,取鑒俱回,既捐寶匜,何湏王鬲。”篆書銘文。
戰,漢,唐,宋,元,明,清,銅鏡合集 (上)
唐.瑞獸葵花銅鏡唐·瑞獸葵花銅鏡 直徑16厘米,港幣94400元。
唐代螺鈿鏡鑒賞。螺鈿工藝在唐代達到高峰,銅鏡的漆背螺鈿更是這一時期工藝的瑰寶。有的為了使螺鈿鏡更加美觀,在螺鈿物象之間的漆地上填以青、綠、黃、赤、白的螺貝殼屑和細碎玉石,愈加顯得五彩斑斕,如霞似錦。螺鈿云龍紋鏡。在螺片中嵌琥珀、玳?;蚓G松石而形成的多色螺鈿鏡,在唐代螺鈿鏡中別具一格。螺鈿花鳥紋八出葵花鏡。在流失海外的11面唐螺鈿鏡中,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藏1面八出葵花形螺鈿花鳥鏡,其余10面均在日本。
根據寶相花紋飾的布局和具體表現形態,瑞花鏡可分為寶相花銘帶鏡、寶相花鏡和花枝鏡三種。寶相花鏡基本上都為菱花鏡或葵花鏡,鏡背不分區,裝飾數量不一的寶相花紋飾,所有寶相花紋飾都圍繞鏡鈕環形排布。有些瑞花鏡上,紋飾圖案不僅僅只是花朵,還表現了與花朵共存的枝葉圖案,這類瑞花鏡稱為花枝鏡。唐代銅鏡——瑞花鏡" title="銅鏡(45)· 唐代銅鏡——瑞花鏡"> 三種瑞花鏡的流行年代相差較大。
銅鏡(46)唐代銅鏡。與動物、植物、幾何紋飾不同,一些唐代銅鏡以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社會生活等題材為裝飾紋飾,這類銅鏡稱為神仙人物故事鏡。從藝術角度看,這類銅鏡的許多裝飾紋飾就像一幅幅繪畫,大大突破了傳統銅鏡裝飾紋飾重復、對稱的限制。另一種是鏡鈕兩側各飾一仙人,衣紋細膩,飄帶舒卷,腳踏祥云而上,鈕下仙山樹木,鈕上仙山祥云。唐人也將這項風靡的運動搬到了銅鏡上,裝飾擊鞠圖案的銅鏡稱為擊鞠紋鏡。
古銅鏡最常用的裝飾工藝大全!中國銅鏡起源較早,被確認最早的三件銅鏡屬距今4000年的齊家文化。本文就銅鏡的裝飾工藝和大家探討一下。銅鏡的雕制是一項專門的技藝,透雕是銅鏡雕刻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中國一般器物的螺鈿工藝約始于商代,但唯銅鏡的螺鈿工藝盛于唐。了解銅鏡裝飾工藝以及每種工藝的產生及流行年代,將有利于銅鏡的收藏和斷代!
銅鏡(50)· 唐代銅鏡。螺鈿是指蚌殼內表面閃亮的珠光層。用螺鈿裝飾銅鏡時,首先將蚌殼珠光層磨薄磨光,加工成為薄片,然后將珠光薄片刻制成人物、花草、鳥獸等形象,粘貼在平整的鏡背表面。最后,在鏡背上涂漆,使漆層與螺鈿紋飾平齊。有時也可以不涂漆,直接將螺鈿粘貼在鏡背上形成凸出的紋飾。金銀平脫工藝與螺鈿工藝類似,將金片或銀片裁剪成各種紋樣,粘貼于鏡背表面。
銅鏡(47)唐代銅鏡。唐代盤龍鏡有圓形、葵花形和菱花形三種鏡形,以葵花鏡最為常見。盤龍鏡鏡背不分區,一條身軀盤旋的大龍占據了整個鏡背,張牙舞爪,鱗甲俱存,特征非常清晰。有時盤龍之外,還飾有幾朵祥云紋。據文獻記載,盤龍鏡多為唐代揚州地區生產,流行于8世紀中唐時期。
古銅鏡驚艷了時光。收集銅鏡要從標本開始,要根據銅質、花紋、形制、銅色、銅銹、紋飾、銘文等做綜合分析,熟悉各個朝代的不同特點,比如唐以前的銅鏡含錫量比較高,唐以后則比較低。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并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樸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
宋代銅鏡收藏與鑒賞。中國古代銅鏡中,歷朝歷代都有精品出現,宋代銅鏡雖然只是銅鏡史中的一員,但是也有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宋代銅鏡的鏡形種類非常豐富,不僅有常見的圓形銅鏡,還出現了方形銅鏡、弧形銅鏡、菱形銅鏡、長方形銅鏡、長柄銅鏡和爐形銅鏡等特殊的鏡形。宋代銅鏡大致從北宋的政和年間開始出現了銅鏡的銘文,銅鏡的銘文大多數是商標銘記,一般置于銅鏡鏡鈕一側的方格內。
「中國古代銅鏡」兩宋時期——銅鏡開始走向沒落的時代。五代時期的銅鏡,延續的基本上都是唐代的風格,只不過,由于五代常年戰亂,并沒有出現更多、更精致的銅鏡,甚至開始逐漸地走向沒落。銅鏡發展到宋代后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并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臺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