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點線面》:文字排版3個技巧。這樣的字體字號讓整篇文字看起來更協調。字間距、行間距、段間距。字體很細,字間距可以為0,行間距可以選擇1.5倍;字體略粗,字間距可以增加到1-2磅,行間距可以調整到2-2.5倍。字間距要保證讀者能看清每個字,又保證句子的連貫性。我們傳統的文章分段,首行空兩格,段間距與行間距相同。
戒不掉的手機癮。每個月初都會給自己立幾條flag,其中必有一條“少刷手機!少刷視頻!”我有意控制手機軟件的安裝,刷視頻的有兩個,一個是“視頻號”,一個是“B站”,文字版的就是“朋友圈”、“x瓣”、“x乎”。即便如此,還是管不住刷手機的手。今天,我關閉了視頻號,朋友圈,其他的保留。并且,中午休息時第一次做到了不刷視頻。
老張,50多歲,磚瓦匠,每次來都自帶小工。小工,沒什么技術含量。今天,家里砌一堵磚墻,老張帶了兩個男小工來,負責往二樓搬磚搬沙料,和灰。不想,隊友隨口的一句“今天媳婦咋沒來呢?”扯開了今天的聊天話題。以往,老張經常會帶一個女人過來打下手,我們一直認為是他媳婦。叮當聲并沒有蓋住老張的話音,兩個小工打著哈哈,老張說:
1938年,從3月24日到4月7日,第二集團軍歷時14天,奪回了被日軍占領的臺兒莊。中國守軍以血肉之軀全殲日軍主力約10000多人。1938年10月,抗聯第五軍在返回途中遭遇日軍堵截,第一師婦女團8名女戰士掩護師長撤退。小米加步槍:革命隊伍里的槍,有日本槍,有土槍、有漢陽造,還有中正式步槍。即便這樣,有槍的士兵也是少數,甚至許多排長都沒有槍,而是以馬刀、梭鏢作為武器。即使有槍,也沒有多少彈藥,步兵一人只發3枚子彈。
有實力,才扛得住壓力。人的壓力,很大部分來自職場。職場的壓力無處不在:復雜的人際關系;職場是講實力的地方。有實力,才能扛得住壓力。拼實力,我們往往專注于專業技能、工作經驗、人脈資源。甲的心態就是軟實力。職場中,領導的贊賞也好、PUA也好,我們要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態。除了自己的心態,還要了解職場中其他人的心態。
識破邏輯陷阱,變被動為主動。不得不說,此發言人是高手,精準戳穿對方的邏輯漏洞,變被動為主動。這名記者犯的錯誤,在于使用道聽途說的軼事作為證據攻擊對方,是明顯的邏輯謬誤。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此類的邏輯陷阱。
人性弱點:認知捷徑依賴。任何問題,都包含三層邏輯:人,天生討厭思考,尤其是系統性思考。或者,直接告訴我一套簡單邏輯,用來解釋所有問題。這種思維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認知捷徑依賴。它會讓人逐漸喪失“系統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只糾結于表面應對措施,卻忽略了核心問題。當真正遇到大麻煩,當沒人給我們答案時,我們就喪失了做事的主動權,任由問題擺布。
女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女人最深的執念,是渴望被愛。女人不要親密關系,只為自己活。親密關系不是靠經營得來的,是靠雙方的能量相互吸引來的。女人,首先要經營好自己,讓自身充滿能量,才會吸引來親密關系。如果你忽視了成長,自身能量不足,只靠經營、奉獻、討好,是換不來愛的。女人,不要為了讓別人滿意,犧牲自己全部的“心力”。
有一天放學回家,我問正在燒柴做飯的奶奶:奶奶愣了,沒想到從一個孩子嘴里冷不丁冒出這樣的話。在奶奶看來,活著,就是為了明天還活著。阿德勒說:“生活的意義就是生活本身。”我忽然發現,當初奶奶的回答居然和大心理學家如出一轍。阿德勒說:自古以來,之所以有人會問活著的意義?阿德勒解讀了“生命的意義”,他說:“生命的真正意義,是對別人有價值。”
生活的小美好,用心去體驗今天在豆瓣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帖子:“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哈佛教授最重視受歡迎的一門課。在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中,發現美好,發現價值、發現意義,用心去體驗。這不是在灑雞湯,是讓心幸福的一種能力。每天的生活,用心去體驗,用眼睛去發現,把那份美好,記錄下來。生活的小美好,用心去體驗。
GDP &GNH.GDP:國內生產總值。GNH:國民幸福指數。在《GDP簡史》這本書里,作者引用了一個GDP計算公式,簡潔明了,很直觀。GDP=C+I+G+(X-M)上述幾項內容放在一起,便可以得到國家的GDP總額。再看GNH,國民幸福指數。衡量幸福不能純粹的數字相加,要用“指數”。GNH=以下五方面相加。社會公平指數。你的個人GDP總值是多少呢?
拖地褲。這就是年輕人口中的“拖地褲”吧,名如其褲。在我的概念里,衣服自從超越了遮寒避體的功能外,首先是場合,然后是實用,再然后是審美。工作場合的衣服:是職業標志,是勞動防護;生活中的衣服:是方便,兼具審美;特殊場合的衣服:要和場景相搭,體現的是一種尊重;T臺上的衣服:盡情展示美、時尚、流行、獨特......
洪災的肆虐,人間的溫情今天我的任務,是來洪災發生地的安置點,執行醫療保障服務。墻上那一人多高的黃色印記,可見當時洪災肆虐的瘋狂。問到了一位村里的大爺,他熱情地給我們指了方向和路線。放下藥,叮囑幾句,我們即刻返回,大爺還在門外等著我們。你們也在幫我們,大家互幫互助,沒什么大不了的……”是啊,人間自有溫情在。
人們在表達觀點、陳述事實、評價他人時,很難保持客觀公正。為什么?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保護機制。比如,懶于做家務的人會說,工作有多么忙,壓力有多么大,不做家務實在是情理之中;比如,減肥的人,一再強調自己“吃得不多”、“喝涼水都長肉”,為了告訴別人,自己的肥胖和饞懶無關。在人堆兒里閑聊,除了獲知一些真真假假的八卦之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好處。
長衫不進當鋪。盡管窮,長衫是不進當鋪的。
稀缺的時間和金錢。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箱子,一個是時間箱,一個是金錢箱。金錢箱里,裝上住房、教育、養老和各項家庭支出。時間和金錢的稀缺與富足,決定了我們每個人裝箱子的不同:時間稀缺的人,箱子里滿是工作,金錢稀缺的人,箱子里除了支付必要開支的錢,再無余富。時間的余閑,讓你更有創造力,金錢的余閑,以備不時之需。
人無時無刻都要面臨各種事情,有容易的、有困難的、有快樂的、有痛苦的。人的內心是一個系統,它像一個房間,干凈整潔,井井有條才會清爽舒適。拖延,就是房間里隨手丟的垃圾、留在灶臺上的污漬、泡在水池里的碗……,偶爾一次沒問題,但形成了習慣,你的房間就會臟亂不堪,再難清理。不拖延,有條理,這本身就能讓人生氣勃勃,保持一種主動和快樂的心境。
我們說“歲月不饒人”,其實是“慫了”同樣享受美食,年輕人長身體,年老人就長游泳圈、將軍肚;同樣不運動,年輕人依然身姿挺拔,年老人就要彎腰駝背,松松垮垮;同樣穿大花長裙,年輕人是飄逸奔放,年老人就是妥妥的“大媽感”;同樣不注意形象,年輕人是隨性松弛,年老人就是邋遢老人味;人們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歲月不饒人”,不過是——。
生活中的小確幸曾經寫過《每天踏實做事,是最大的幸福》。用心體驗生活中的小瞬間,記錄下來,把幸福串成串。生活之美食紅燒肉炒過糖色后,顏色不錯。夏天的家常飯:手搟面、茄子肉丁炸醬。試手空氣炸鍋羊肉串,味道不錯。閑暇愛好石頭畫閑來無事畫個石頭,是不是很可愛?石頭和福字真的是絕配。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用心,用眼,然后記錄下來。
用因果看世界,再無可憐人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你用慈悲看世界,世上都是可憐人;你用因果看世界,世界再無可憐人。”無意評說對錯,只想用這句話來省吾身。告誡自己:不亂發慈悲心,理性看待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每當自己想抱怨的時候,想訴苦的時候,自己要去找因果。有道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想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