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大欣賞。演一言音:明.孫克弘《漁樂圖卷》手卷,設色,紙本。局部放大欣賞明·孫克弘《漁樂圖卷》手卷,設色,紙本。局部放大欣賞。
此卷臨馬遠《水圖》,原作是馬遠的傳世名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據孫克弘自述,知他曾從朋友處借觀,歸還后念念不能忘懷,于是憑記憶背臨了全套十二幅。
元 鄭洪《亨衢帖》頁 明 倪謙《錄鄭洪詩札》元 鄭洪 亨衢帖頁 明 倪謙 錄鄭洪詩札 上海道明2010秋拍成交價252萬元作品鑒賞鄭洪,字君舉,永嘉人,約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工詩善書法。倪謙(明成化),字克讓,錢塘人。本件拍品另有倪謙錄鄭洪行書詩一開釋文:洪頓首再拜。元 鄭洪亨衢帖頁。明 倪謙錄鄭洪詩札 作品資料作者 鄭洪 倪謙 尺寸鄭洪28.3×34.4cm;
朱德潤71歲時行書《秀野軒記》,請欣賞!很多人應該沒有聽過朱德潤這個人吧?朱德潤(公元1294年~公元1365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元代朱德潤行書《秀野軒記》,故宮博物院藏本。接下來,我們慢慢欣賞朱德潤行書《秀野軒記》。吳人周君景安,居馀杭山之西南,其背則倚錦峰之文石,面則挹貞山之麗澤,右則肘玉遮之障,左則盼天池之阪,雙溪介其南北,四山之間,平疇沃野,草木蔥蒨,朱德潤畫并記。欣賞完朱德潤行書《秀野軒記》
藏書印:作為藏書樓,天一閣的建筑相當科學,故后來庋藏《四庫全書》的文淵、文源、文溯、文津、文匯、文宗、文瀾七閣,均仿天一閣式樣營造,而清代藏書家盧址的抱經樓,更是從內部結構到外觀,完全模仿天一閣,由是天一閣更負盛名。天一閣藏書有較嚴密的管理制度。最早的藏書目錄為范欽手定的《范氏東明書目》,現存最早的目錄是清初抄本《天一閣書目》,一九八○年天一閣編有《天一閣善本書目》,共著錄善本四千余部,七萬余卷。
據《維摩詰經》記載,維摩詰居士住毗耶城,釋迦牟尼于該地說法時,維摩詰稱病不去。云棲蓮老,佛隴燈公,嶺表憨山,湖南窮介,有西方美人之思;佛性無邊,經書有限,窮萬卷以求佛性,得不屬于經書?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閻浮人苦,苦極則創心生,故其成佛也易。闡提亦有佛性,語載于圣經,其他蠢動含靈,誰不具有佛性。眾生以不見佛,而遂謂無佛;如何作佛,當求之我心。從心上求佛,則今日緣慮不實之心,亦非汝心。
《道德經》(帛書版)經文譯文。筆者前面先發布了81篇學習筆記,后又發布了《道德經》(帛書版)經文,現將重新整理后的《道德經》(帛書版)經文譯文全文匯總發布。附:道德經(帛書版)經文譯文第一章 道名有無 眾妙之門。道生成萬物,畜養萬物,助長萬物,順應萬物,安定萬物,治理萬物,教化萬物,庇護萬物。生成萬物而不占有萬物,成就萬物而不自恃其功依賴萬物,參贊萬物而不主宰萬物,這就是“道”的至高至深之德。
【京城探展】乾隆宸翰寶璽上刻的究竟是什么 “乾隆宸翰”是乾隆皇帝諸多寶璽中雕刻最為精美的一方印璽,國家一級文物。乾隆皇帝常把這個寶璽蓋在自己的書畫上,它是乾隆帝使用最多的印章之一。剛在首都博物館“走進養心殿”展覽里看到這方寶璽時,小編極力想看清楚寶璽上密密的都雕刻了些什么圖案。2011年,國家郵政局發行了名為“雞血石印”的郵票一套兩枚,分別是乾隆寶璽“乾隆宸翰”和嘉慶寶璽“惟幾惟康”。
歷代鑒藏印大全——最完整,值得收藏!
“宣統鑒賞”與“無逸齋精鑒璽”在古書畫上的印記!在故宮及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的中國古代書畫作品上,經常看到“宣統鑒賞”及“無逸齋精鑒璽”雙璽上下連鈐,這兩方印也成為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流傳到清末由宮廷珍藏的依據。所以,在有些古代書畫作品上,您沒有看到有“宣統鑒賞”鈐印,也別馬上提出質疑,因為乾隆爺蓋“無逸齋精鑒璽”時,那宣統帝連影子還沒有呢!
葛曉音:黃河長江的禮贊——說李白《西岳云臺歌》《廬山謠》|文史知識。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廬山瀑布中香爐峰瀑布是李白最愛,曾經寫過好幾首詩贊美它的萬千氣象,所以這里再次突出香爐瀑布遠遠在望。詩人借廬山的氣象充分贊美了長江的壯觀之后,視點回到了山上:“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這兩句用歌行的重疊句法總結上文,借此轉折交代自己寫廬山謠的真正用意:是因為要步謝靈運的后塵,到廬山上去修煉成仙。
葉盛 (明代官員)藏書印有“菉竹堂”、“葉文莊公家世藏”、“雄于南面百城”、“巡撫宣府關防”、“巡撫燕去關防印”、“葉盛”、“與中”等。每抄成一書,他認真校閱,并且鈐上他的官印為記,原鐵琴銅劍樓藏葉盛舊物《論語》上即有“鎮撫燕云關防”、“巡撫宣府關防”印記。錢大昕《江雨軒集跋》說他:“服官數十年,未嘗一日輟書。”葉盛曾編有《菉竹堂書目》六卷,但后人以為許多奇秘者并沒有編入書目中。
』王公退,如上旨召太史宣諭,太史承命不辭,即關秘書集庫所藏,及因昔所記憶訪求于外所得文集凡千百家,搜簡編集,手不停披,至次年十月書乃克成,未及上而屬疾。不宣。邵復孺先生家藏老蘇大全文集四十五卷,東坡大全文集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后集一十卷,東坡奏議十五卷,東坡內制集十卷,樂語附,東坡外制集上中下卷,東坡和陶淵明詩四卷,東坡應詔集十卷,欒城集五十卷,欒城后集二十四卷,欒城第三集十卷,欒城應詔集十二卷。
東至湖廣遶嶺界,六百里,南至廣東高州府化州石城縣界,一千一百九十五里,西至特磨道、富州界,二千二十里,北至湖廣武岡州城步鎮巡簡司界,三百八十里,東南到廣東肇慶府德慶州封川縣界,六百二十里,東北到湖廣永州府安道市界,二百九十里,西南到交址界,一千五百一十里,西北到貴州都勻安撫司界,一千六百五十里。韶州府知府 王■〈王巳〉 林慈 陳暄 余瓚。潮州府知府 黃■〈王巳〉 周宣 李永寧 陳瑄。
洎遷臨洮,比入境,館于石井鐸,鐸長廖某請曰:『此有速魯麻者頗慕圣賢而為其道,聞先生優入圣賢之域,渴心愿見,先生幸嘗試之。『鄉仆求見先生,先生不鄙夷之而酷嗜仆,至欲同死生,若李白之于舒州力士者,雖一致先生于尤,先生類躬自厚而薄責于仆,誠知己者已。「右程子遺書二十五篇,二先生門人記其所見聞答問之書也。然嘗竊聞之,伊川先生無恙時,門人尹焞得朱光庭所抄先生語,奉而質諸先生,先生曰:『某在,何必讀此書?
夏忠靖鴟吻詩。至于程、張諸先生論其所以教養作成之具,則見于明道學制之書詳矣,非獨王氏指以為學而欲改之也。蜀府長史長沙陳南賓,名士也,曾孫章今為南雄府學訓導,藏劉學士三吾手筆與其先生書一緘,戈僉事立嘗手錄之。本司恐成遲滯,二十二日與之手書上都統太尉吳戎帥,膺三軍之重寄,而以統制兼之,終是事■〈扌荷〉不顓,正此多事,盍正其名?嘗有元宵詩及上御覽詩二律,元宵詩曰:『三五佳期意氣生,燈光偏與月華明。
歐公撰范文正碑。」嘗聞沈簡庵先生為人作草書,于古詩文或悮漏字,間請先生足之,先生曰:「若須全文,則書坊固有印本矣。詹事劉先生簡靜,端恪士也,久在翰林,初為祭酒,人或以不更事為先生疑,久之始大服。刑部尚書南昌魏公源,永樂丙戌進士,監察御史、浙江副使,入署刑部右侍郎事,升河南左布政使。今不能報,煩院中一僚友,干浼少保先生、宗伯先生、冢宰先生三大人,遍叩列位公卿大人,一切遣祭遣賻,并止不行,至叩至叩。
總督軍務,自總兵官以下,悉聽節制。既而出贊湖、貴軍事,王靖遠、都御史王來皆有論薦,還朝,吏部擬遷本科,內批特升刑部右侍郎。以武臣疎于文墨,選任方面官,于各總兵官處整理文書,商確機密,遂以參贊參謀軍務總督邊儲。午門外東直房,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堂上官候朝之所,兩門入,惟都御史正官獨處一小夾室。」昨聞欽謨言:「蘇人有集解小學書求序于吳祭酒節者,祭酒亦卻之曰:『吳思庵先生,子鄉先生也,其人且達尊。
書后常思洞庭橘,詩中人寄隴頭梅。」鄉間往往見無易家舊物,孫叔英家有洪武初行鄉飲禮詩卷,余熂序,趙丹林龍角鳳尾金錯刀竹二幅,趙松雪小蓬萊三字刻匾,字本顧玉山家物,顧一孫贅李,字因在焉。景泰中,廣西憲司奏土官副巡簡犯贓,王文都御史以為土官多世襲,當初犯復職再犯,具奏定奪,后經革申明,蕭都御史覆請,又益以「以夷治夷」之言。蓋如陰陽醫官之類,以其為本土人,且同流官署事,故名土官以別之,非彼土官若也。
冬至正旦節早,禮部鴻臚寺及科道導駕等官最先入左掖門,至中左門立候,天將明,趨進華蓋殿前穿廊,禮部尚書祭祀,復命行禮訖,導駕升奉天殿受朝。兵科給事中姚銑等以澄畏避且忌嫉,當言之,掌科事唐世良不從。百官稍退,惟上直軍衛官候左掖門,嘩云:「尚有王長隨、毛長隨在。蓋駕既行,使人于門內伺外人何為,而惟聞此言,以為出自百官,殊不知因大駕出后,門禁頗嚴,兩長隨日事鞭笞,最結怨于軍衛,而殺兩人者上直官,非百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