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1月六付中藥見效。患者自述1月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耳鳴現象,耳出風,時有耳朵潮濕,勞累后加重,伴時有鼻塞流涕,伴有口淡納差,無汗出,較怕風怕冷,無發熱,無腹痛腹瀉等,病后在院外做手術及吃中藥后出現便秘兩次,現為治療求診中醫,病后納可,舌質淡,舌體胖大齒痕,苔白膩水潤,脈浮弦。二診訴耳鳴、耳出風好轉,無鼻塞流涕 ,納可,無汗出,怕風怕冷好轉,舌質淡胖,苔白厚膩好轉,脈浮弦。
痛風性腎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效。患者,男性,今天復查腎功能肌酐及尿酸明顯下降,原來痛風史多年,四肢關節可見痛風石,反復發作性下肢關節紅腫熱痛,檢查發現有腎功能損害,一直口服降尿酸及消炎止痛治療如秋水仙堿等一類藥物。6月11日因下肢關節紅腫熱痛入院治療,檢查腎功能損害,尿酸高,入院后予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擬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體癬的中醫治療。門診中體癬的患者也不少見,表現為皮膚發生紅斑、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常呈環狀,故俗稱圓癬或錢癬。西醫認為體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那么放眼大自然,發生在人體的體癬就像地上的苔蘚,一般會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只有在這個環境下才能生長。所以體癬的中醫治療也是一樣要溫法,溫中散寒,改變人體的內環境,變冷為暖,體癬就消失了。
家屬代述于2年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便秘,大便呈羊屎狀,次數多,伴時有腹痛,可自行緩解,無腹瀉,無嘔吐,伴有夜間盜汗,無發熱,無咳嗽、咳痰等,病后曾到院外治療,具體用藥不詳,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現為治療求診中醫,病后納可,小便可,睡眠差,舌質紅,舌前瘀點,苔白厚膩,脈弱。便秘在臨床上很常見,有陽證也有陰證,總體以陰證居多,天寒地凍的時候大便就會凝固成形,脾升則下竅開,脾不升則下竅閉。
高血壓病吃中藥完全可以解決,完全擺脫西藥。因為臨證中自己治療高血壓病有很多案例,很多患者都是通過中醫藥的干預之后不用再吃降壓藥了,血壓也能穩定不升高,我想這得益于經方的魅力,經方可以治療很多疾病,高血壓也一樣也要辨證論治,辨六經,通過辨六經合病,才能得出是哪經哪臟腑的問題,然后通過利用中藥的四性五味歸經來調和臟腑,達到陰平陽秘的目的,恢復一周氣流。
月經過期不來經方1付就來了。主訴:月經過期不來24天。患者自述每月月經3日準時到達,本月過期不來,既往月經來前乳房脹痛,無腹痛、腹脹,無腹瀉,無發熱,無咳嗽,無胸悶、胸痛等表現,病后未作治療,我院門診檢查血HCG陰性,現為治療求診中醫。2024.5.16來診,訴上次吃藥1付后月經就來了,這次又復發了,月經過期不來1周了,繼續中醫調理。
反復高熱、咳嗽1周西醫治療無效,經方有效。家長代述1周來反復高熱,每天晨起規律性發熱,體溫最高時達40°C。口服布洛芬治療后可退熱,但反復,伴有陣發性咳嗽,無咳痰,伴有流涕,咽癢,無咽痛,無腹痛,無呼吸困難,無胸悶、胸痛等現象,病后在院外治療無效,現為治療求診中醫。病后納減,小便黃,大便可,脈弱。診斷:太陽少陽合病。
全身皮膚瘙癢、出疹經方兩付見效。2024.5.6首診:家人代述這兩天不明原因出現全身皮膚異常瘙癢,紅疹,低熱,體溫37.2,咽痛,吃了三天小柴胡和咽扁仍說咽痛,看了下喉嚨很紅,有不明顯的散在小小膿點,偶爾咳嗽,胃口差,有腹痛,白天夜間全身皮膚都奇癢難忍,癢醒,無流涕。總結:患兒全身皮膚出紅疹,并且全局部瘙癢,典型的溫病,按照溫病來治就有效,這跟當下的運氣有關。
自述4天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頭痛,以兩側明顯,呈陣發性刺痛,無頭暈,無嘔吐,伴有左肘關節酸痛,搬物無力,無發熱、咳嗽,無腹痛腹瀉等,病后自服藥物治療無效,現為治療求診于我,病后大小便可,舌淡胖齒痕,苔厚膩水滑,脈革。總結 :《金匱要略》: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膝關節腫痛不能行走,經方來幫忙。2024.4.26首診癥見低熱,體溫37℃,左膝關節腫痛,活動不利,活動后加重,行走需家人攙扶,處方: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制川烏,白術,威靈仙,茯苓,甘草,桂枝,白芍,知母,防風,自備生姜)先執3付,代水煎分3次餐后溫服。桂枝芍藥知母湯是治療膝關節病常見的方子,《金匱要略》: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反復解粘液膿血便2年,經方三付見效。主訴:反復解粘液膿血便2年。患者自述于2年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解粘液膿血樣便現象,1天2次左右,伴里急后重,肛門灼熱,食物不化,無腹痛,無嘔吐,無黃疸,無發熱,無頭暈頭痛等,病后曾到上級醫院檢查腸鏡未見異常,具體用藥不詳,治療后好轉,但反復發作,近來上癥加重,伴口苦痰粘,不欲食,喛氣返酸,經西醫治療無效求診中醫,舌質暗淡,苔腐膩,脈革。
診斷:太陰病處方:茯桂術甘湯加減(茯苓,白術,甘草,桂枝,砂仁,陳皮,自備生姜加入。)先執3付,每日一付,水煎分3次餐后溫服。2024.4.4二診:患兒大便已經成條形,并且順暢,說還是看中醫好。效不更方,繼續上方鞏固。茯桂術甘湯是治療痰飲常用的方子,當河道的河床很高時就會影響到船的通行,所以要疏通河床。
支原體肺炎抗生素無效,經方三付明顯有效。現癥見:咳嗽少痰,痰黃粘稠難咯出,伴有咽痛,聲音嘶啞,無流涕,無呼吸困難,無腹痛腹瀉,舌質暗,苔白厚膩覆黃,脈革。處方:小半夏茯苓湯加減(茯苓,法半夏,陳皮,石菖蒲,厚樸,砂仁,桔梗,紫苑,甘草)總結:小半夏加茯苓是治療痰飲咳嗽的常用方,《金匱要略》:41、先渴后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
現病史:患者自述于3年來反復出現夜間盜汗現象,以胸腹部及下肢明顯,易醒,無夢多,冬天加重,夏天減輕,無發熱,無咳嗽、咳痰,無腹痛、腹瀉,無流涕,無胸悶、胸痛等現象,病后到院外治療,具體用藥不詳,治療后未見好轉,1月前上癥加重,伴有口干,現為治療求診中醫,病后納可,大小便可,睡眠稍差,舌質淡,苔薄白,舌中裂紋,脈弱。中醫朱開璋,經方師從欽州市名中醫林佳明老師,致力于經方的臨證學習運用,做一代經方傳人。
反復咳嗽、氣喘3年余,經方調理后發作明顯減少。處方:小半夏加茯苓湯加減:(茯苓,法半夏,橘紅,砂仁,甘草,厚樸,紫苑,陳皮,石菖蒲)總結:哮病的病因病機是痰堵氣道,而小半夏加茯苓湯是治療痰飲的方子。《金匱要略》30、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41、先渴后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動則汗出幾十年,玉屏風散治療無效,經方7付見效。現病史:患者自述于40年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全身汗出,動則汗出,做家務也會出汗,無發熱,無咳嗽、咳痰,無胸悶、胸痛,無腹痛、腹瀉等,病后曾在院外治療,也曾自行購買玉屏風散及黃芪精口服,開始有效,但繼續吃無效,半年前上癥加重,現為治療求診中醫。《金匱要略》: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宜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經方解決下肢麻木半年問題。處方:黃芪桂枝五物合湯附子湯加減(黑順片,白芍,茯苓,炙甘草,黃芪,黨參,白術,自備生姜加入)先執10付,水煎分3次餐后溫服。總結:黃芪桂枝五物湯是治療肢體麻木常見的方子,不仁因血虛生風,《金匱要略》:2、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跖趾關節腫痛1月消炎止痛無效,經方配合放血效果明顯。主訴:右側跖趾關節腫痛1個月。2024.2.27中醫辨證:癥見右側跖趾關節腫痛,局部壓痛,活動受限,大小便可,睡眠差,納可,舌質淡紅,舌體胖大,舌中裂紋,苔白厚粘膩水滑,脈浮虛。經方中的桂枝芍藥知母湯是治療關節腫痛常用的方子,《金匱要略》之“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咳嗽、咳痰各種抗生素無效,三付經方好了七八成。2024.2.20癥見咳嗽、咳痰,痰白難咯,稍咽痛,伴有鼻塞流涕,無畏寒發熱,無頭痛,無呼吸困難,無腹痛腹瀉等,納可,大小便可,舌體胖大,苔白膩,脈弱。患者由于對頭孢類抗生素過敏,入院后經其他類抗生素治療及化痰止咳對癥治療無效。小青龍湯是治療咳嗽上氣常用的方子,特別適用于久咳不愈,或者慢性咳喘的患者或者發熱、伴有咳喘的患者,臨證還要隨癥加減。
病因病機分析:腹瀉為病在太陰、少陰,脾腎陽虛,清陽不升,水谷不化,變為瀉利,惡心干嘔為水谷不化,蓄積上脘,胃滿莫容,脾氣不升,肝木克土,所以腹痛,發熱為陰盛陽衰,陽氣被郁。診斷:太陰、少陰合病。傷寒92條:病發熱,頭痛。傷寒382條:問日。病有霍亂者何?此名霍亂。傷寒383條:問日:病發熱。此屬何病?霍亂自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