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文:被寄予厚望的龍州文昌閣,終是落寞而無奈。龍州文昌閣,就坐落在龍州縣城龍江街臨江邊上,在網上轉了轉,也就找到幾段不斷被復制粘貼,被引用的文字記錄,圖片更是稀見,可見龍州的這座文昌閣少被關注,也沒多少人有興趣去了解。這就是龍州地方開始科舉教育之始了。這可是龍州的一大盛事了,所以,龍州地方決定,把這座文昌閣納入地方日常典禮中,每年進行春秋二祭,這也是龍州文昌閣最為高光的時刻了。
桂平人文:黃埔軍校在桂平辦學留痕的前因與影響?,F在桂平的文史記載里,坊間的聊天談資里,有一段是關于民國時期著名的黃埔軍校在桂平停留辦學的記憶。桂平籍的黃埔學子,多數就是從這一期開始的,并且后來幾期(17期~22期)中的桂平籍黃埔生也多是受到這期學子影響,后幾年很多都是追隨四分校而去的,聽說之前桂平有發現一個黃埔同學會,當中有一百多人的名單,多數就是四分校這幾期的了。
桂平人文:曾經“絕美”的公園——一聲嘆息,糖廠憩園。桂平糖廠,按以前的地理位置來說,是在桂平郊區的一個企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桂平經濟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企業。不過糖廠離城遠,去一次不容易,在一次暑假里,家姐和同學約著踩單車到糖廠公園玩,順帶的把我們帶上,這才有了對這個糖廠公園的印象。加上現代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這處承載著糖廠高光過去的小公園,隨著“桂平糖廠”的落幕,也漸漸被人所淡視,遺忘。
桂平人文:一本民國同學錄,一段桂平的女子師范教育史。這個桂平師范學校的歷史,可就復雜了,按查到的資料,他的沿革歷史主要承接的是1956年成立的桂平縣中等師范學校,和本文所說的“桂平縣立女子師范講習所”就差了好幾個時代了。而“民國九年桂平縣立女子師范講習所”之后的“桂平縣立女子師范學校”,卻又更有故事了,如民國最后一位代總統,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就是“桂平縣立女子師范學校”的學生。
現在桂平境內,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跨江大橋,實際上并不多,連接三江六岸的,除了高速公路,鐵路的專用橋,基本上就集中在桂平城區周邊了,北江,南江上加起也就三四座橋,媽郁江大橋,二橋,黔江橋,大藤峽工程大橋(未對社會開放)。桂平境內各鄉鎮的車輛要跨“三江六岸”,要么繞道鄰縣的橋過江,要么就得繞進到桂平城區周邊的這幾條橋過江,這也是現在桂平的陸路交通現狀了。
廣西人文:平南縣六陳鎮——肉桂香滿天下,象棋博弈誰還知?記得有一年春節的在桂平文化館門外舉行的新春象棋比賽,大大小小擺了十幾副象棋,包裝上就是“六陳象棋廠”,當然了,那時候年齡小,認字不多,“六陳”二字簡單就被記住了,所以至今一看到象棋就會想到這個“六陳象棋”,一直在想,這平南六陳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能生產出這樣的象棋。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開國大典上唯一的僧人在大瑤山抗日。1944年10月初,鬼子占領桂平城后,四出占領各主要鄉鎮,以鞏固其對桂平的控制,對黔,郁,潯三江的控制,鬼子在桂平北區主要是對今天江口圩,金田圩兩地駐守。北區民團指揮部也有這個猜測,為了阻擊桂平城方向過來支援的鬼子,就通知李榮保領所屬的自衛隊前往阻擊,于是,李榮保向巨贊征詢意見,由此,巨贊法師以“軍師”的身份,并隨隊參與了這場戰事。
廣西人文:百色文廟——建成最晚,存世時間最短的廣西文廟。在消失的那幾十座廣西文廟里,有一座曾經就在今天的百色城里,叫百色文廟。就在科舉制度廢除的當年,這座沒進行過幾次孔子祭禮的文廟,在“廢科舉,辦學堂”新潮影響下,開辦為百色廳立兩等小學堂(今百色一小前身),這也是百色開辦近現代學堂的開始,次年搬到考棚,即今天百色中學處。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百色廳女子初等小學在文廟處創辦(百色二小前身)。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桂平淪陷期間的幾個民族敗類。李世祺,桂平東區木樂人,早年在粵軍陳濟棠部任職,1936年“兩廣事變”后,陳濟棠通電下野,部隊或解散,或被收編,李世祺因此丟職回家,鬼子占領桂平后,他即出任潯州督辦公署主任,成為了漢奸。這幾個人,在鬼子占領桂平后,為何被找到出任偽職,他們又為何同意出任偽職漢奸,其人前段的人生經歷如何,現在沒找到什么記載和傳言。
廣西人文:方志故事二五——二百余年終成一書,清乾隆.柳州府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時任分巡廣西右江道的王錦主持,候選知縣吳光升纂修,柳州府修成了本地第一版郡志《柳州府志》,成為記述地方歷史的一本重要文獻。近250年,從明代的呂希正創始,到清乾隆二十九年成書,一版《柳州府志》才正式刊印出版,成為柳州開府后的第一部正式方志善本,成為后人了解一些地方舊事的重要文獻之一。
廣西人文:柳州柳侯公園里一方殘碑,隱藏的一段民國桂系軍閥舊事。廣西陸軍第一軍,是1922年10~11月,舊桂系軍閥沈鴻英駐八步(今賀州)時所建置的部隊。10月6日,他在贛南通電回桂,在贛粵交界往桂東北回桂,經桂林趕走朱培德部,占桂林,平樂全部,柳州一部,主要駐軍八步,懷集一帶,由此把所部改制為廣西陸軍第一軍,自任為軍長。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廣西人文:銅鼓之鄉聊銅鼓。因銅鼓出名的,還有北流博物館,因為現在銅鼓類型中,就有以“北流”為命名的,足以說明北流出土的銅鼓所具有的代表性,研究性。像在清代桂平地方志中就有過描述,清代的時候,有漁民在作業時,在北江(黔江)中撈到兩面銅鼓,傳說是馬援南征勝利回朝時,在桂平黔江渡江時,船上的銅鼓不小心掉到江里了,所以,桂平北江下游撈到銅鼓的那個河灘就叫銅鼓灘,這也是銅鼓灘名字的傳說由來之一。
桂平人文:八月一日,講潯高故事——南昌起義參與者,新時代第一任校長陳居璽。像在桂平,被討論成績最多的高中,就是潯高了。1927年,陳居璽參加了南昌起義,據現在公開的文獻介紹,他也算是南昌起義領導成員之一,但是,南昌起義相關的資料介紹,領導成員中又有幾份不同的名單名錄,如一部分成為了開國的將帥,領導人,這些都廣為人知了,還有一份56人的烈士名單(起義領導人部分),另外還有一份33人的名單。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桂平城淪陷的記憶。1944年9月底,廣東水路而來的鬼子部隊占領平南丹竹,于武林分兵,一路繼續沿潯江往桂平方向,一路則繞到桂平油麻,社坡,到社步寧江,下灣圩渡江直逼桂平蒙圩。也是因為桂平城的倉促撤離,很多物資也便宜了小鬼子,使其得到了幾天的物資補充,而桂平城經此一劫,舊街(上,中,下股街)一帶到處廢墟,鬼子占據城中各處,開始了在桂平城的統治。
這邊是越熱的天越要吃狗肉,像“夏至狗”,“大暑狗”習俗的形成,主要和嶺南的氣候有著密切的聯系,這邊的夏天,悶熱潮濕,體來積熱散發不出來,就會催生出很多與“熱邪”有關的疾病,而狗肉性熱,這時候吃可謂是“以毒攻毒”,“以熱制熱”,民間就有“大暑(夏至)吃狗肉,百病不沾身”的說法了。狗肉的做法,生燜狗肉,白切狗肉,脆皮狗肉,狗肉煲等等,在廣西各縣市都有所不同,有所側重,還形成了縣市的地方特色。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社坡彩村莫氏家族的打鬼子故事。來的鬼子有20余人,就軍事素養來說,還是有基礎的,在被彩村自衛隊襲擊后,能快速作出反應,加上手上武器裝備相對高端一點,彩村自衛隊還不是鬼子的對手,最后讓這隊鬼子逃了?!皵惩宋疫M”,鬼子的撤退,各自衛隊就跟著追擊,據目擊者回憶,鬼子是帶著14個擔架的死傷人員撤退的,而自衛隊也有數人在追擊中陣亡(包括兩位奮勇當先的自衛隊隊長)。
廣西人文:種植量最多的荔枝品種——禾荔。荔枝季漸入尾聲,市場上的各種荔枝價格雖有回升,但銷售熱情倒是往下走了,自然的荔枝的話題也少了。總的來說,今年的荔枝季,產量大,時間還算長,不管現在的市場行情如何,現在的情況就是在荔枝產區,比如桂平麻垌,轉一圈都看到的,荔枝山上有很多已經摘完了,很多荔枝沒熟,也有很多熟過頭了,就在樹上漸紅,漸黑,漸漸凋零。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鬼子三侵羅秀,無功而返。到1944年10月,羅秀周邊的桂平麻垌,羅播,平南六陳,都駐扎有鬼子部隊,關于鬼子的所作所為,羅秀境內生活的人們,都有所耳聞,有條件的,沒條件的,特別是處于往來交通線上的村屯,都轉移到周邊山地上生活,這也是老一輩桂平人所說的“走日本鬼”。1944年11月中,駐平南六隊的鬼子經登塘想進入羅秀,結果被路棠自衛隊發現,一邊向羅秀自衛隊報告,一邊布置迎敵。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戰果輝煌的油麻上,下林村襲擊戰。九月初,一隊鬼子途經油麻前往蒙圩支援,路過油麻圩外三公里的上,下林村,其中大隊鬼子在下林村,而有九十多鬼子到上林村進行掃蕩,后在村外曬坪起火做飯。也正是此戰打出來的信心,在此后,油麻各村自衛發展起來,積極主動的尋找機會襲擊過境,駐留的鬼子,直到鬼子退出油麻,退出桂平。
桂平人文:潯州抗日烽火——大洋鎮蕉樹村,鬼子來了!1944年11月3日,天還沒亮,一隊鬼子進入了永華村(今木根鎮永華村),一路掃蕩而來,得到預警的大洋羅村(今大洋鎮雙羅村)村民,馬上進行全村撤離,到周邊山嶺樹林避難。卻不料,正是這個“忍讓”,讓鬼子覺得雙羅村的村民好欺負,沒隔幾天,鬼子又讓人帶話,讓雙羅村再交四千斤糧食。直到3月中,大洋周邊的鬼子往桂平白沙一帶撤離,大洋境內再無鬼子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