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全新修復,一字未損,美到窒息。這才是《圣教序》的原貌!在書法的璀璨星河中,《懷仁集王圣教序》無疑是最為耀眼的存在之一。古往今來,無數書法大家對其贊譽有加,稱 “集右軍書者多矣,惟《圣教序》鉤心斗角,天衣無縫” 。可以說,《圣教序》是研習書法之人的 “必備神器” ,是學習正統 “二王” 筆法的不二法門。如果你熱愛書法,渴望探尋正統 “二王” 筆法的奧秘,那么這個全新修復的《圣教序》絕對不容錯過 。
懷素《醉僧帖》藏著3大密碼 當代書家卻丟了魂。唐代書法家米芾早有斷言:“草書不入魏晉,便成下品”,這句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代草書創作的浮躁,也讓我們不得不回頭看看,千年前那位“醉僧”懷素,究竟寫下了怎樣的草書真諦。懷素的狂草,自帶一股“癲狂氣”。如今我們談論草書,與其糾結“怎么寫出新意”,不如先回頭看看懷素的蕉林、趙孟頫的臨帖紙——那里藏著最樸素的道理:書法沒有捷徑,草書更不是“亂涂”的借口 。
全文2000字揭秘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全文干貨。要看懂筆法,先從筆畫的形出發分析:起筆的形態,收筆的形態。忽略筆法,筆畫的具體形態。只關注筆畫的長短,角度,筆畫之間的距離關系。對字的結構有影響的就是筆畫的長短關系,角度變化,以及筆畫之間的距離關系。筆畫長短關系影響字的收放關系,比如顏真卿的字筆畫長短變化相對于歐陽詢的字筆畫長短變化就要小。筆畫距離大的地方,動作幅度大,筆畫距離小的地方,手上東西幅度小。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修正本。《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王羲之的地位非常獨特。因為經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王羲之的書法被確認為古代書法藝術的典范。此后的一千多年時間內,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地位一直非常牢固,人們將他尊為“書圣”和中國書法文化的代表。王羲之(303—361),瑯邪臨沂人,字逸少。
祝允明草書歐陽修《晝錦堂記》,流麗放達,奮筆疾書,有絕壑奔泉,迴環激蕩之勢。用筆中鋒,圓勁遒美,氣力內斂,得懷素《自敘》神韻,與偏側跳蕩,如散花滿地的晚年狂草相較,更具瀟灑俊朗的書卷之氣。
祝允明書《岳陽樓記》下筆果敢蒼勁、運筆豪放狂縱,行筆沉著痛快。書勢恣意縱橫而法度嚴謹,通篇墨氣淋漓、一氣呵成,可見書家書寫時是充滿激情的。
《箜篌引》是祝允明草書成就的最杰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氣度不凡。其將字中妍媸和巧麗的筆畫起收動作幅度縮短,增加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厚實感。使人在視覺上既感到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為晚年狂草登峰造極之作。
王獻之九帖狂草:王羲之看了沉默,懷素見了流淚?在書法史上,''''''''二王''''''''并稱千年,但近日網絡瘋傳''''''''王獻之九件草書完爆王羲之,懷素不過是小學生''''''''的驚世言論。狂草背后的傳承密碼。當人們嘲笑懷素是''''''''小學生''''''''時,卻忽略了一個事實:懷素的狂草正是站在王獻之的肩膀上。王羲之奠定了草書的根基,王獻之拓寬了藝術的邊界,而懷素則將草書推向了情感表達的巔峰。懷素的狂草,是對王獻之的繼承,更是對自我的超越。
專家:宋元筆法真比不過它。清代書法家王文治在題跋中直言:“此帖筆法之精,宋元諸家皆不能到。”其草書線條圓勁流暢,輕重緩急的節奏肉眼可辨,與孫過庭《書譜》的變幻莫測形成鮮明對比。風格差異:該帖的筆法深得晉人風韻,與宋元時期的筆法存在顯著差異。《唐人月儀帖》的筆法特點可概括為:中鋒用筆、提按分明、結構嚴謹、氣韻貫通,既承襲了魏晉書法的飄逸,又開啟了唐代書法的雄渾,是研究唐代書法筆法演變的重要范本。
雍容肅穆 氣度恢宏 —— 學顏妙手翁同龢書法。翁同龢,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并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今蘇州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一甲一名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先后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
墨色節奏上,“漲墨 - 渴筆 - 濃墨”交替,“云”字漲墨顯厚重托底,“氣”字渴筆增靈動透氣 ,使作品整體氣勢跌宕連綿。1. 墨法創新:趙振繼承王鐸墨法節奏,但進行簡化與創新。在章法上,趙振將倪元璐的跌宕連綿與自己對墨法節奏的創新相結合,讓作品在整體氣勢上既有倪元璐的跌宕感,又有自己獨特的墨色層次變化,如在創作中,通過巧妙安排漲墨、渴筆、濃墨的位置,使作品的節奏更加豐富,視覺沖擊力更強。
明代王寵行書《千字文卷》
明代王寵草書《古詩十九首》王寵草書《古詩十九首卷》作于嘉靖六年(1527年),是從祝允明《古詩十九首》脫胎而來,時年王寵34歲。可以看出王寵深厚的“二王”功底和同時代書家對他的影響。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
王寵《草書李白古風詩卷》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 鉤朝沽金陵酒歌吹孫 楚樓忽憶繡衣人乘船 往石頭草裹烏紗 巾刨著紫綺裘兩岸 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酒 客十數公崩騰醉中 流謔浪掉海客喧呼傲 陽侯半道逢吳姬卷 簾出揶揄我憶君到。何日可攜手 遺形入無窮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 落蒼耳中見范置 酒摘蒼耳作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 云時客。裘遂為蒼耳欺入門且 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 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夕忘朝饑 酸棗垂北郭寒瓜蔓。
王寵草書《李白古風詩卷》附釋文王寵草書《李白古風詩卷》,書于戊子(1528)正月十六日,時王寵三十五歲,作品25.3X310cm,上海朵云軒藏。內容為李白五古四首,詩境曠遠高邁,意接鬼神,極盡造景抒情之能事。釋文: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草裹烏紗巾,倒被紫綺裘。系之衣裘上,相憶每長謠。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不惜翠云裘,遂為蒼耳欺。
王寵草書《夜燕石湖草堂等詩》冊。王寵書雜詩冊,十二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寵詩作清逸,此冊計書七言律詩六首,雖為草寫,但字字獨立,甚少連筆牽絲,筆勢凝重,具干凈俐落之韻。釋文:(第一則)夜燕石湖草堂。風竹泠泠虛草堂。湖中風浪忽黤慘。忽憶王孫遙萬里。吳門王寵書。一起學草書。書友喜歡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點個在看。
徐渭草書書法長卷欣賞《春雨詩帖》,明代徐青藤草書圖片10張。釋文:春雨剪雨宵成雪,長堤路滑生愁絕。軍中老將各傅書,二十四蹄來蹙鐵。要客行湖一客無,高樓立馬問當壚。
經典 | 明 .徐渭《行草應制詠劍軸》(高清版)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此軸今藏蘇州博物館,同時尚有《行草應制詠墨軸》與此軸相儔,成對巨制,洵為偉觀。據記載,徐渭當另有《詠紙》、《詠筆》、《詠硯》等軸,皆調寄《鳳凰臺上憶吹簫》詞牌,惜今已佚。▲ 明·徐渭《行草應制詠劍軸》
明 徐渭 水墨葡萄圖 紙本水墨 165cmx64cm 北京故宮藏。明 徐渭 水墨牡丹圖 紙本水墨 109.2cmx33cm 北京故宮藏。徐渭 三友圖軸 南京博物院藏。明 徐渭 墨牡丹 紙本水墨 124.8cmx31.8cm 臺北故宮藏。明 徐渭 花卉圖軸 紙本水墨 129.5cmx32.2cm 廣東省博物館藏。明 徐渭 十二墨花詩卷 紙本水墨 32.8cm×544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請橫屏欣賞??明代 徐渭 墨花卷紙本墨筆 縱30cm 橫54.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請橫屏欣賞??局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