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將官都用什么手槍?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隊,除了給基層軍官和特定兵種配發南部十四手槍外,在后方指揮所、參謀部里的將官也會配備特定的小型手槍,用于保護自身安全,但當時日軍將官用的自衛手槍,并非全都是制式武器,種類比較雜。先后也就出現了衫浦式將佐手槍、稲垣式將佐手槍、濱田一式將佐手槍、以及濱田二式將佐手槍。第三種濱田一式將佐手槍,實際上就是FN M1910手槍的仿制版,在外觀上看,也確實有點相似度。
《我是特種兵》1部2部里的迷彩服是什么款式?04式迷彩服在2005年開始裝備全軍特種部隊,也成為我國特種部隊第一款大量裝備的制式化特戰迷彩服,并取代了我國特種部隊之前使用的各種參差不齊、五花八門的仿制款、實驗款迷彩服。劇中紅細胞小組的作戰服,為國產的07式特戰迷彩服,也叫07式叢林數碼特戰迷彩服。該款迷彩服在特種部隊中也服役了10余年,直到進入2020年代才被更先進的“星空”迷彩服取代。
《士兵突擊》老A的專用迷彩服是什么款式?當年在電視劇中,雖然A大隊用過的迷彩服有2~3款,但最常見的,還得是上圖中的這個款式,在劇中也是老A的標志。這款迷彩服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但不是我國生產的,而是來自歐洲小國塞浦路斯,通常也被稱為塞浦路斯林地迷彩服。別看這款迷彩服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產物,如今塞浦路斯的常規軍隊,也依舊在少量裝備,但該說不說,這迷彩服以現在來看也不過時。
二戰中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重機槍有兩個型號,第一種就是卅節式水冷重機槍,該型號在上世紀20年代由國內的兵工廠,仿制美國的勃朗寧M1917型水冷重機槍設計,兩者在外形上和工作原理上基本相似。二戰中英國軍隊最常用的重機槍,就是他們國產的維克斯系列水冷重機槍,該型號在1912年左右問世,屬于早期馬克沁水冷重機槍的改進版之一,在一戰期間,這種機槍就大量裝備英國陸軍使用,到了二戰經過改進后的維克斯水冷重機槍繼續服役。
歷史上坦克部隊的軍服20世紀,坦克作為一種嶄新的戰爭兵器,在世界大戰中初露崢嶸。這是一批在北非作戰的英軍士兵,左一即一位坦克團士兵。如今,在高度虛擬的游戲中,我們已經可以深度體驗坦克作戰、坦克駕駛以及坦克對戰。主要武器裝備了一門90毫米炮,平均損傷250/250/330,平均穿透力202/235/45,生命值1300,車體裝甲13/8/8炮塔裝甲和車身裝甲一樣,車組乘員3人,分為車長兼職通訊兵、炮手兼職裝填手、駕駛員。
越戰美軍特種部隊常用的10種單兵武器,比普通部隊的種類多.M72系列火箭筒在越南戰爭中,也被美軍特種作戰群和其他特種作戰人員廣泛使用,主要用于對抗越軍的地堡、裝甲車輛以及防御工事,在當時的戰場上,也算是一種最高效的單兵火箭筒,越南人繳獲了也很喜歡使用,就連現在的越南人民軍也仍在繼續裝備這種火箭筒。
盤點二戰日軍用過的9種手榴彈,日本也曾有過木柄手雷。大正十年式手榴彈的全長大約在150毫米左右,直徑48.9毫米,重量530克,內裝有50克的TNT炸藥,爆炸延時大約6.5~7秒左右,有效殺傷半徑10米,這種手雷除了能用于步兵投擲外,也可配合大正十年式擲彈筒一起使用,在二戰中,這也算是日本軍隊的主力手榴彈之一,在我國的抗日戰爭初期,日本軍隊就大量使用這種手榴彈,當然也被我國軍民繳過很多。
抗日戰爭日本的10種進口武器,全都是歐洲貨。三十年代日本引進了不少歐洲機槍,其中俯沖轟炸機或大型轟炸機上面就裝備了引進英國的維克斯K型航空機槍,并且有雙聯裝和單聯裝兩個版本,發射的是7.7×56毫米彈藥,也就是0.303英寸子彈,使用類似劉易斯輕機槍的圓盤供彈,容量為100發,每分鐘理論射速大約950~1200發左右。曾在抗日戰爭中,日本軍隊也在戰場上投入了一部分M1929式105毫米榴彈炮,不過數量并不如日本的國產火炮多。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各路騎兵使用的10種單兵武器。在八路軍騎兵部隊方面,一般最常用的都是繳獲日本騎兵的日式騎兵刀,包括明治十九式系列,三十二年式系列等等,日本騎兵刀通常都比較長,刀刃彎曲,握柄前還帶有護手,騎馬作戰時比中國的大刀好用多了,因此當時的日本騎兵刀也深受八路軍騎兵戰士們的信賴,后來我國還基于日本騎兵刀改進出了國產65式騎兵刀。
到了四十年代末期的解放戰爭中,仍有大量的民二四式水冷重機槍繼續裝備國民黨軍隊使用,就即使是換裝美式裝備的部隊,也仍裝備不少這種老舊的水冷式重機槍。中國曾是捷克ZB26輕機槍最大的用戶之一,當然也是仿ZB26輕機槍最多的國家,最初由東北軍的兵工廠在1928年開始仿制,最早叫做遼造十七式輕機槍,之后國內各派系、各地區的兵工廠也相繼仿制這種機槍,在抗日戰爭期間,ZB26成了我國軍隊的主要制式輕機槍之一。
二戰日本海軍陸戰隊的9大專用武器。有坂三八式雖然是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主要制式步槍,但海軍方面則沒有裝備,主要使用的是在三十年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出來的三五式海軍型栓動步槍,也叫三十五年式步槍,該槍在設計、外形和基本原理上,都與三十年式步槍基本相同,也是發射6.5×50毫米有坂步槍彈,彈倉容量5發,有效射程460米。
這是日本在二戰期間使用的一種水冷式重機槍,結構就類似馬克沁,也是帶有碩大的水冷套筒,并使用類似三年式重機槍的三腳支架,八九式重機槍發射的也是7.7毫米重機槍子彈,使用200發彈鏈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大約550發,有效射程大約1200米。但由于水冷重機槍過于笨重,所以八九式重機槍通常都是部署在固定的防御工事、各類要塞里面使用,幾乎不拿出去參與野戰或者進攻戰,這也使得這種機槍在當時也很少見。
二戰時期5種傷害性最強的步槍刺刀。雖然二戰中的德國軍隊,主要使用與毛瑟Kar98K步槍配套的S84/98系列刺刀,但這個并不是最厲害的,要說傷害性強的刺刀,還得是背齒屠夫刺刀,也叫“屠夫”刺刀,正式名稱為M98/05型刺刀,這個型號在1905年左右問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裝備德軍使用,主要安裝在毛瑟M1898等步槍上面使用,到了二戰,仍有少量經過改進的“屠夫”刺刀繼續被德軍單獨使用,但很少安裝在步槍上面。
抗戰期間國內的6款主力輕重機槍。也叫二四式水冷重機槍,這是國內根據德國一戰時期馬克沁MG08水冷重機槍仿制出來的一個國產型號,在1935年完成定型,此時也是民國24年,因此就被稱為民二四式水冷重機槍,國產的民二四式和德國的馬克沁MG08在設計上也基本相同,發射的也是仿德國的7.92×57毫米彈藥,可使用100發或200發帆布彈鏈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450-500發左右,有效射程大約1000米。
造型帥氣的8種現代沖鋒槍,多數都是世界軍警常用型號。烏茲系列沖鋒槍在大半個世紀的發展中,也衍生出了不下二十幾種型號,包括緊湊型、民用型、半自動型、傘兵型等等,但要說最常見的還是9毫米口徑版本,標準型每分鐘理論射速大約800發,還有一些緊湊型的、迷你版本的,每分鐘射速可達1500發,不同型號配備的彈匣容量也是不一樣的。
抗戰侵華日軍的5款主力坦克,和歐美的沒法相比。八九式中型坦克也被日本人稱為“八九式中戰車”,這是日本坦克史上的第一款國產型坦克,在設計上深受法國雷諾FT17坦克的影響,的確,八九式的大體外形確實很像被放大號的雷諾FT17。九七式中型坦克,是繼八九式中戰車之后,日本的第二款國產中型坦克,在1936年研制,1937年裝備日本陸軍服役,在整個二戰期間大約生產了1500多輛,也被日軍稱為九七式中戰車或“哈奇坦克”。
雷明頓M24狙擊步槍精度好,性能可靠,除了美軍使用外,也被世界幾十個國家引進,不僅裝備特種部隊使用,像一些特警和其他反恐部隊,也會裝備M24狙擊步槍。不過該槍在美國軍隊中服役的時間比較短,到了九十年代就開始逐漸退役,被M240通用機槍所取代,雖然美國軍隊不用了,但并不代表這種機槍不暢銷、不受歡迎,現如今在丹麥、瑞典等多個國家的軍隊中,仍在使用經過現代化改進版的M60機槍,而且還有的裝備給了特種部隊。
二戰期間最優秀的8種軍用戰斗手槍。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槍發射的是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配備8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而且該槍在設計上還繼承了勃朗寧系列手槍的一貫特點,結構比較簡單,可靠性強,在二戰中也是性能最優秀的軍用手槍之一,我國曾在五十年代,還在此基礎上分別仿制出了51式和54式兩種手槍。
盤點世界上10款顏值最高的半自動手槍。與此同時,CZ75 SP-01型手槍還具備模塊化功能,套筒底座上帶有導軌,可用來加裝戰術槍燈或者激光指示器等,該槍發射的也是9×1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配備了18發大容量彈匣供彈,目前這種手槍除了有少量被歐洲各地區的警察使用外,還有很多活躍在西方民間,作為一種運動手槍,它炫酷的外形,在美國槍械市場中也很暢銷。
二戰期間6種最優秀的栓動式步槍。春田M1903步槍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就已問世,但最初美國軍隊使用的少,在一戰結束后才正式裝備這種步槍,該槍發射的是7.62×63毫米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彈倉容量5發,有效射程550~600米左右,雖然這槍在當時并不如德國的毛瑟、蘇聯的莫辛納甘常見,但在二戰中也是一款性能優秀的栓動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