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熊繼柏講:《內經》病機理論,就是講辨證法則。這里提到三個病機,什么叫病機?我們常見的辨證方法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脈辨證等,在臨床實踐中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辨證方法,辨證的關鍵是判斷病邪性質和病位,簡稱病性、病位。從這個病說明臨床診斷要抓住疾病的關鍵,關鍵就是病變部位和病邪性質,這個病看得快,好得快,就是因為抓住了病位和病性。
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講:成為名醫的三個條件。必須用理論指導臨床,理論功底來自經典,要熟讀經典。沒有理論功底就沒辦法展開辨證思路,沒有理論指導臨床,永遠處于低下水平。長期刻苦不間斷的堅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堅持每天臨床,才會有經驗,沒有豐富的經驗,臨床上就變成了西醫治療模式,來一個病人頭痛就開一個單子去做CT,肚子疼開一個單子去驗血,腰疼去照個片,這就不會有臨床經驗。
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講:學習《黃帝內經》的三個要點。因為無論哪個層次的人讀《內經》都有一個難關,就是文詞關,所以作為《內經》老師必須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必須要對《內經》的參考書要熟悉,對于《內經》里面的難字難詞要基本搞清楚,這樣才能過文詞關,但是我們過文詞關的目的不是為了解釋字、詞、句,解釋字詞句只是是為了明確醫理,所以文詞、文理是為醫理服務的的,所以文理和醫理要相結合。
國醫大師熊繼柏講:學習中醫要熟讀經典融會貫通。所以我們讀經典不但要讀懂,而且要讀熟,讀熟以后要融會貫通,在讀懂讀熟融會貫通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這就到了另外一個境界,我們應該要求自己要達到這個境界,達到這個境界以后你去講課就可以從理論到臨床,從臨床到理論,從《內經》到《傷寒》到《金匱》可以隨意融通,橫講豎講學生都能聽得懂,這樣講課學生肯定不會打瞌睡,所以我們想把《內經》課講活,應該從這幾點入手。
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講:學中醫經典的方法。第四要用理論指導實踐,這既是學習的方法,也是學習的目的,我們學中醫經典的目的是打好扎實的理論功底,但是我們學經典的真正目的是用于指導實踐。書本與課堂上學的知識并不等于臨床上的知識,書本與課堂上的知識學得很熟也不等于你掌握了這些知識,只有當你把所學的知識用于臨床實踐中,用于指導實踐,并且在實踐中得到了真正的體會,這樣的知識才是你真正掌握的知識。所以我們學習經典
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講學習《黃帝內經》的五個方法。《玉機真臟論》講“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三次提到病機,就是多次強調病機,就是告訴我們在臨床上一定要分析辨證,病機十九條總結來看,講五臟有五條,講上下有兩條,講五氣有十二條,五臟與上下是病變部位,五氣是病邪性質,這就給我們提示了臨床辨證的綱領,第一,分析病機一定要弄清病變部位;第二,分析病機一定要弄清病邪性質。
《黃帝內經》有十大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病證學說、診法學說、治療學說、針刺學說、養生學說、運氣學說,這十大學說就是我們中醫學完整的理論體系。《金匱要略》是治療雜病的,《傷寒論》是治療外感病的,《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是《金匱要略》的第一篇,這就告訴我們辨證以臟腑經絡為綱領,這是對于雜病的辨證論治,不僅有內科的,而且有婦科的,也可以說是我們中醫學最早的內科學。
《大醫火神師徒傳道錄》扶陽醫學的百科全書。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臨床應用講稿》之扶陽婦科治療理法。由腎而升氣煉金,由金而降真氣于腎,"金化氣""氣助金",此使金化氣之法,治療水冷金寒之證,實為"水火調者"。"(氣者,正氣,腎氣,上中下三氣也。腎氣主宰人的全身之氣,腎氣衰體弱,腎氣強體強,氣行血行,氣與血緊密聯系,我們補血,重在補氣。炮姜、杜仲、秦歸、陳艾化瘀生新,心肝得養,心、脾、腎三部能交,心腎交,則子臟氣機亦自
鄭盧醫學判斷正氣腎氣主要是兩部脈,沉取(五臟)脈和腎脈。鄭盧醫學對療效的判斷既要看癥狀也要看脈象,而更主要的是看脈象,有時是癥狀先改善,有時是脈象先改善,癥狀有明顯的改善是應藥的表現,癥狀沒有明顯的改善而脈象有改善也是應藥的表現,只要脈象有改善說明治療方案是正確的,癥狀也一定會有改善。二、判斷正氣腎氣狀態━━━反應當下狀態,沉取(五臟)脈和腎脈,了解心腎相交的情況,心腎肝三部脈都需要考察。
想學扶陽醫學的機會來了!!!
扶陽大醫彭重善公眾號。
《扶陽脈法》第一本介紹扶陽脈法的好書!!!
扶陽大醫(彭重善)出新書啦!!!
培元固本散治諸虛百損(扶陽大醫李可)
開放、妥協與灰度(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②灰度、妥協、寬容能減少實現目標的阻力。我們常常說,一個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就是讓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內達到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④妥協是為了實現主要目標,而對次要目標作出讓步。為了達到主要的目標,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
毛澤東著作列表。
華為的灰度哲學。
李可(扶陽大醫)治療腎炎、尿毒癥。
趙紹琴(三代御醫之后):治療帕金森綜合癥(振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