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建為陽,月厭為陰,月建左旋于天,月厭右旋于天。與月建相合的地支前一位就是月厭,戌月建戌,卯戌相合,卯前為寅,于是戌月的寅日就為月厭之日。比如寅月的月厭在戌,天干為甲,則寅月的甲戌日就是大火日,同樣卯月的乙酉,申月的庚辰,酉月的辛卯等,都是大會之日。然而戌月的月厭之日沒有天干相配,此時的月厭之日就為孤辰,也就是沒有天干相配的月厭日,有陰而無陽,為月中的孤獨之辰。
既然辰為水庫,也就是水財之庫,土能治水,水為土之財,于是辰就為土人之財庫,也就是戊己之人的財庫。明年甲辰,是木人和土人的財庫之年,既然是財庫,那就需要打開,也就是將辰土打開,才能將財收進來。對于甲木來說,辰中戊土為偏財,乙木為劫財,癸水為正印。所以明年可以將財收入庫中的人就是強木和強土之人,也就是春季的甲乙日,以及戊己日之人,特別是己土之人,甲己相合而化土,土旺則壓制水,水財入辰庫,就容易發福。
五行五氣,六甲窮日不嫁娶。明日癸亥,是干支的盡頭,天地之氣的窮盡之處,為真正的窮日,六甲逢窮,也是無法填實的無祿之日。明日是戌月的癸亥日,此時月建在戌,天體之力在戌位,亥日在戌月,就為豬入犬群被侵凌。犬入豬群則進,豬入犬群則傷,豬犬侵凌,每慮丈夫厄難,特別是納音為火之人。明日癸亥在戌月,也就是豬日入犬群,日子被侵凌。所以明日是六甲窮日,干支俱盡,無祿重復,豬入犬群,五虛之日。
明日九月十七戌月戌,是老陽的“庫中之庫,墓中之墓”,有啥說法。因此戌為火庫,是火氣徹底消失之處,為火氣之墓,于是人們在戌月埋火,以避火災。所以戌土就是收納火氣的力量,為火氣之墓,火氣入墓則不動,五行不動則死氣沉沉。既然寅午戌見戌為華蓋,那么戌月的戌日就是火氣的庫中之庫,蓋中之蓋,墓中之墓,是專門收納火氣,阻擋火氣的力量。今年九月十七是戌月戌日,且緊挨望日,是火氣的墓中之墓,庫中之庫。
戌是火氣徹底消失之地,為火氣之墓,寅是火氣的長生之地,午是火氣的帝旺之位,所以寅午戌三合火。今年農歷的九月十五,就是戌月的庚申日,戌月建戌,申日為開日,也是驛馬之日,驛馬撞開了火的三合頭,加快了火氣出現的速度,開日天賊偷出了戌中之金,增強了大氣中的金氣。戌為火氣之墓,五行之墓也就是萬物之墓,此時火從戌中重生,金從戌庫中被天賊偷出,也就是金從庫中被偷走,氣從土中重生而出。
明日九月十五,月食寅中,記得“老陽守三蟲,夫妻各自歇”,為啥。由此可見,金氣強旺之日就是兩氣分離,肅殺之氣強旺之日,萬物凋零之時。戌月是秋冬交替之月,秋冬之交,也就是金水之交,此時金氣逐漸隱藏,冬水之氣不斷顯現,所以戌中藏著的主要力量為辛金,以及殘余的丁火之氣。今年九月十五,是戌月的庚申日,驛馬撞開火氣的三合頭,加快了火氣出現的速度,開日天賊偷出了戌中的辛金與丁火,火氣重生,就為升溫之象。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今日十三“雙合火”,有啥預兆。宋代的張天師還編出了關公戰蚩尤,以解鹽田的故事,之后農歷的五月十三就成了關公誕祭,也是關公磨刀日,關公磨刀就需要水,于是那一天的降雨就被稱為磨刀雨。降雨之后,溫度就會迅速降低,冬寒之氣逐漸強旺,正是順應季節之力的一種表現,若此時無雨,則寒氣不顯,冬季氣弱而少雨。既然日土地爺的日子,關公的日子,以及孟婆之日無雨,也就意味著之后的降雨較少。
九月十四“青女誕”,諺云“青女不降霜,必定有災荒”,是啥意思。霜降是降霜的開始,十五的凌晨也就是降霜的開始,所以農歷的九月十四為青女誕,也就是青女降霜之夜。青女降霜之日,就是農歷的九月十四,其實是霜降節氣,當天的降霜就被稱為“初霜”。所以青女掌管著降霜,霜是露水凝結而成的小冰晶,霜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夜晚的溫度低于零度了。九月十四青女誕,也就是九月中間青女誕,等同于霜降節氣青女誕。
老人說:明年是“一龍治水,十牛耕田”,有啥預兆。老人說:明年是“一龍治水,十牛耕田”,有啥預兆?其實每年的降雨,是由五龍分管五方,也就是青紅黃白黑五龍,分別代表著木龍,火龍,土龍,金龍和水龍,分管著東南西北中五方之雨。一方多雨,就容易導致其余之位少雨而干旱,所以明年十牛耕田。甲辰年運為土,寒水司天,濕土在泉,地氣為水,土能克水,為運壓制氣,則運盛而氣衰,以運為主,以氣為輔。
九月十三孟婆誕,火氣重生被金耗,不做“五件事”,分別指啥?讓金氣增長的力量,其實是隱藏中的火氣,為火土生金,金耗土中火?;鹜辽锝?,秋金耗火土?;饸庵厣?,就有升溫之象,但耗日無氣,日子的火土之力被季節之金所消耗,重生之火無力,也就不容易升溫了。戌月午日為天醫,乃是火氣后退而形成的天醫之日,此時卯戌合火,午戌也合火,火被壓制在地氣之中,被耗日之力所廢,所以這個天醫之日也不宜尋醫問藥。
明日九月十一不一般,火龍開戌庫,金出火生,不做5事,分別指啥。于是戌為金氣之庫,火氣之墓,如果戌庫打開,則金氣放出,火氣重生。所以戌月的辰日就為破日,是以日子之力撞破了月建之位,從而導致戌庫打開,金氣外泄,丁火重生,為升溫之象。但是對于戌庫本身來說,金氣外泄,也就是庫中之力被消耗。戌中藏著剛剛隱藏的金氣,為金氣之庫,也就是秋季之庫,沖擊季節之庫的力量,就為“四擊”之日。丙辰為火龍,就為火龍開戌庫。
過了霜降節氣,大氣中的冬水之氣就強于金氣了,金為秋涼,水為冬寒。今年農歷的九月初十,凌晨零點二十分三十九秒,太陽黃經到達二百一十度,那一刻就是霜降節氣到來之時,也是寒水之氣強于金氣的開始。廢日五行五氣,空時減弱了子時之寒水,所以霜降本該有霜,但此時氣場混亂,也就不容易降霜了。霜降節氣本該是金水之氣對等之時,然而此時戌庫小破,金氣外流,則金氣強于冬水,露不成霜。
而茱萸可以抵抗寒氣,于是在民間習俗中,茱萸也被稱為“辟邪翁”。于是茱萸也成了重陽節最主要的物件之一,是用來驅逐寒濕之氣的,所以重陽節所用之茱萸為“吳茱萸”,以驅寒而避惡。所以重陽節以茱萸和菊花酒抵抗寒氣,以重陽糕代替登高,以接近陽氣,這些都是重陽節最主要的習俗。正如《夢粱錄》中所說:九月九日,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飲之,蓋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必二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
金為秋涼,水為冬寒,霜降節氣是寒水強于金氣的開始,在寒氣的作用下,露水凝結成霜,被稱為霜降。所以霜降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金水”相等,是寒氣強于涼氣的開始,也是凝露成霜的開始。俗話說:霜重見晴天,露重紅太陽。霜降節氣是寒氣強于金氣的開始,也就是降霜的開始。俗話說: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來年豐。霜降有霜來年豐,有霜多晴天,所以霜降晴天,西北風來,就為應季之氣,氣順則風順,生長在大氣中的萬物都順。
戌為火庫,是火氣的盡頭,火為老陽,因此戌為陽氣的盡頭。金強則木折,木強則金耗,水旺則火滅,火旺則水干。甲逢單日為雄,甲遇雙日為雌,雄甲猛烈雌甲柔,雨落雄甲有大水,雨落雌甲則無妨。戌月的月建在戌位,卯戌相合,與月建相合的地支前一位就是月厭。戌月的月建在戌,寅午戌三合火,反映著火氣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寅午戌為火氣前行的過程,寅后為戌,午后為寅,戌后為午,于是寅月戌日,午月寅日,戌月午日就為天醫之日。
九月初六戌見亥,豬入犬群遭侵凌,金氣窮盡木不生,不做三件事。戌月是金氣隱藏,冬水顯現的過程,霜降節氣就是寒氣強于金氣的開始。顯現中的冬水就為亥水,當亥水完全顯現之時,金氣徹底隱藏,季節入冬,進入亥月。此時金氣即將窮盡,卻依然壓制木氣,亥為木的長生之地,木氣不生,則少陽不出,萬物生長的力量不出。戌為狗,亥為豬,辰為龍,巳為蛇,于是天羅之位豬犬侵凌,地網之位龍蛇混雜。戌人得亥,亥人得戌,皆曰豬犬侵凌。
明日九月初五不一般,是“火入庫中庫,陽進墓中墓”,有啥講究?辰月木藏火顯水耗盡,未月火藏金顯木耗盡,戌月金藏水顯火耗盡,丑月水藏木顯金耗盡,所以辰戌丑未四個月都屬土,是五行初生之地,也是五行結束之處。火氣見戌而入庫,戌月戌日就是火氣的庫中之庫,蓋中之蓋,是阻擋和收納火氣的力量。今年九月初五是戌月戌日,火氣的墓中之墓,陽氣的庫中之庫,白虎逢月建,又是陽錯之日。
之所以為龍年,是因為歲星進入了東南方位的壽星之次,壽星之次的主要星宿為角宿和亢宿,也就是角木蛟和亢金龍所在之位,所以這個方位就被稱為辰龍。歲星在卯為兔年,歲星在辰為龍年,歲星在巳為蛇年,所以歲星之力就是一年的基礎之力,為歲中之君,年中天子,一年一換,又被稱為太歲。此時之甲辰為流年,甲木在上,辰土在下,辰就為甲木之財,也是甲之財庫。紅衣為火,又泄掉了甲木之力,所以龍狗牛羊,不宜穿紅衣。
以天氣之始配地氣之中,以地氣之始配天氣之中,就形成了天地之氣的循環,成就了一個完整的太極圖,是一個循環的圓滿之時,為天地合德之日,也是上天赦免萬物之辰,被稱為天赦日。人生活在大自然的氣場之中,可以順應炎熱之氣,也可以順應寒冷之氣,唯獨在四季交替之時,氣場混亂,最容易受不了。今年九月初三,是戌月戊申天赦日,戌月是火氣徹底結束之處,午月是火氣的帝旺之位,寅月火氣長生,故而寅午戌三合火。
五行不息,萬物不滅,道生萬物,不增不減,到底什么是“道”?土中可以生出木火金水為四象,木腐金銹,水干火滅之后又是土,為四象歸一到太極,所以土生萬物,又是萬物之庫。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道生萬物,是將基本元素暗合成萬物的力量。當然人也是由各種元素組合而成,也就是由五行暗合而成,所以人與萬物的本質是一樣的,正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同歸一。